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伤寒直格

论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三部九候

夫三部者,寸、关、尺也。寸,应天为上部;关,应人为中部、尺,应地为下部。九候者,各浮于天,沉于地,中为人也。

脉位轻重

高骨旁动脉为关。

中指正按高骨之端是也。俗不明其正理,但以应于下指而差,高骨于头、中指之间,如此则三指各差在本位之后半部耳。或以头指正在高骨,或更在高骨之后者,此不通脉之正理也。便使心精了然,既下指失其本位,则亦无以知为何病也。

关前至鱼际为寸,是名阳位。

一名寸口,正在东关前、堂骨后,赤白肥肉际宛中,骨缝陷中,可容一豆者是,乃名鱼际者也。

关后为尺,是名阴位。

关后至本经于太阴所入为合,在肘内大约纹动处是名尺泽,长一尺,故名尺也。阴阳两者之间则名关,三部长三寸,以应三才。凡男左、女右,以中指与大指相接如关,度中指上仄中节两横纹之际为一寸。凡取穴以此为则,而脉位之尺寸亦应此也。凡寸脉主自心胸上至头也;而关脉主中,心胃至脐也;尺脉主下,脐以至足也。

左寸主心及小肠(君火)。左关主肝胆(风木)。左尺主肾、膀胱(寒水)。右寸主肺、大肠(燥金)。右关主脾、胃(湿土)。右尺主命门、三焦(相火)。

所以然者,左手为阳,阳为君,面南布政,而阳始于子水;以一岁六气正位分之,则应于亥正至丑终气衰也。水之位主于左尺之脉,脉从尺入寸,故水生风木于左关,应丑至卯初之气也。木生君火于左寸,阳道已成,故为君火,犹干始于子而终于巳也,自卯正至巳,二之气也。君上而臣下,阳进而升,阴退而降,故右手为阴,始于午火,火面北而受气,自巳至未正,三之气也。三焦为正火,主右尺之脉,相火生湿土于右关,正未以至酉,四之气也。湿土生金于右寸,应酉至亥,五之气也。又主左尺水,周而复始也。及夫男左、女右为夫妇,故左寸君火克右寸之金;左关木克右关之土,左尺水克右尺之火。及夫命门者右肾也,属火不属水,乃手厥阴心包络之脏。举世皆言心包络之脏有名而无形,由不明理也。夫三焦乃水谷传化之道路,自口至胃上口为上焦,下至胃下二肠分处为中焦,下至传化出处为下焦,通曰三焦。今俗妄言无形状而空有名者误也。且如人从头数至足,皆不谓之人,则亦安可言人无形状耶。全身而言之,固名人也,且血脉尽皆环贯脏腑,营运周身,如果无命、三焦之形体,则何得气血营运之道路耶。各浮于腑而沉于脏,中而和缓者胸也。

脉在肌肉以上曰浮,在肌肉之下曰沉。或以肺养皮毛,心养血脉,脾养肌肉,肝养筋膜,肾养骨髓,以此浮沉而分五脏之脉者,言脉位则可,为用则有失治病之道也。

脉息迟速

呼为阳以应天,脉再动以应春夏;吸为阴以应地,脉再动以应冬秋。

气出为呼,入为吸。再,两次也。动,至也。

或闰以太息而又一动者,以应长夏脾土,故一息四至、五至皆为和平。

太息,言呼吸或有长者也。长夏,六月也。和平,言为平人不病之脉。

谓一岁四时俱备也。五至以上曰数,不满四至曰迟。数过备者死,不及一至者亦死。

数为热,迟为寒。过备,八至之上也。是以平人之息,合病患之脉也。

故经曰:常以不病调病患。由是小儿八至为和平,十至有热,六至为病寒也。自六岁以下,通曰以此三岁之法。人小则脉如数,长短亦然。

七表

浮、芤、滑、实、弦、紧、洪,此名七表,为阳。少阳之数为七。

浮脉者,轻手乃得,重按之不见。脉见诸阳为表热,诸阴为表寒。

脉动于肌肉之上也,浮,属阳,为病在表,一名腑病。或伤风自汗,脉浮为表热,迟缓之阴者,表寒。

芤脉者,浮大而软,按之中央虚,两边实也。

芤主热甚失血,寸芤则吐血,微则衄,甚则俱出。关芤则胸痈下血。尺芤则大便血,微则小便血,甚则俱下。

滑脉者,不涩也,多与实、数相兼,则为病热。或亡液、血衰,虽热而反涩也;或滑兼迟,则为病寒;平而滑者,肾之本脉。

实脉大而长,浮沉皆得而数,阳热也。

弦脉者,软虚而滑,端直而长也。弦主于风,或如琴弦,或如张弓者,弦之太过也。

紧者不缓也,或如转索,或如切绳者,紧之太过也。

紧脉主痛,多与实、数相兼,则为热痛;或短、紧、微、细,阴脉相兼者,寒痛也。

洪脉者,极大而数。举、按者,指实热之极甚者也。

八里

八里为阴(象易少阴之数八),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也。

微脉者,若有若无,极细而软也,多兼于迟,主于阴寒。然或热甚汗泄、吐、利,气而损虚者;或阳厥极深者,或阳极将死,脉欲绝者;脉亦有微、沉、缓、涩、迟、伏、濡、弱诸阴脉见也。不寒便言为寒,须以标本明之。

先病为本,根本也;后病为标,梢末。又为病之气为本,受病之脏腑经络为标。世俗至此更不明其阳极热证,但以执其阴脉为寒,内外急救于于阳,则残阴暴绝,而反致死亡者不少也。且察色、听声、问证、切脉为神、圣、功、巧,别病之四法,而脉最为下,则安可执巧之一法,而去其神、圣、功之三法耶!及夫八里之脉,皆有此义,以微脉居先,故于此总而言之也。

沉脉轻手不见,重切之乃得,动在肌肉之下,其位属阴,为病在里。一名脏病,或蓄于胸及膀胱者,虽为腑病,其脉亦沉,则皆宜下之。由十二脏腑俱在里,而经络皆在表也。大抵但以浮为表,沉为里。然虽脏为阴主里,腑为阳主表,其于病脉之浮、沉有所不拘也。故太阴脾脏之病腹满而脉浮者,桂枝攻于表也。夫脉沉数为里热,沉迟为里寒。余脉皆仿此。或里热吐、利,气液虚损,或阳厥极深,或热极将死者,亦皆见诸阴脉沉,切宜审之,不可妄以施治。

缓脉者,纵缓而不急,似迟而小疾。缓而迟为寒,缓大长为热。

当伤风自汗,或自汗过多,亦为迟缓,热更甚也。

涩脉者,涩而不滑也。或如刀刮竹,或涩而止住者,涩之太过,主液血衰。

由汗、泄、吐、利,或血溢、血泄,或热盛耗液而成燥也。一曰涩主心痛,血少故也,以心养血。

迟脉者,一息四至以下也。迟为病寒,然热盛自汗,吐利过极,则亦为迟也。

气液损虚,故脉迟而不能数。

伏脉者,脉附于骨,沉之甚也。伏主水蓄于内,积饮不散也。伏位属阴,在里深也。病之寒热,以随阴阳别之。

附,切近也。水蓄于内,一名留饮。

濡脉者,按之似无,举之无力也,有似微弱,多兼于迟,主于极冷。然热泄后,或热极将死者,脉亦濡弱,须以外证标本参之。

弱脉者,软虚而无力也。弱之虚冷,必兼微与迟也。然而伤风、中暑,热甚而自汗大出,则易缓弱而迟也。

四时平脉

春弦 夏洪(一曰数一曰钩) 秋毛(一曰潘一曰浮) 冬石(一曰沉)

六步主位平脉

初之气:自大寒日至春分,厥阴风木之阳用事,而气微。

故曰冬至后日甲子少阳主,然冬至甲子斯无常准,以大约分之:一月如在冬后,即大寒交初气之分也。一岁六周甲子,以应六气。下皆仿此。(一气正月、二月也)

脉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时物及风木之象也。

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少阴君火之位,阳气清正在两阳合明之间,故又云阳明主。

脉弦也。

三之气:小满日至大暑,少阳相火之位,阳气万物皆盛,故亦云太阳主。

脉洪大而长,天气万物人脉与造化同。

四之气:大暑日至秋分,太阴湿土之位,天气尚盛,而夏后阴已用事,故又云太阴主。此三阴三阳与六气标本之阴阳异矣。

脉缓大而长。

或云紧大而长者,传写之误也。湿土主缓大而长,燥金主紧细而短涩,以万物干湿明可见焉。时湿土盛,肤腠开通,汗液时泄,故脉虽大长而力缓,不能紧也。至秋后气衰,寒凉乍闭,故虽微细而力紧也。

五之气:秋分日以至小雪,阳明燥金之位,气衰阴盛,故又云少阴主也。

脉紧细而微。

终之气(一曰六之气):小雪日以至大寒,太阳寒水之位,阴极而终尽,天气之所收隐,故曰厥阴主。厥者尽也。

脉沉短以敦(敦,浓也)。

万物收藏在内,寒气闭塞而肤腠气液不能散越,故脉沉短而反有力,敦浓而如石也。

凡四时六位平脉大退,则时气有余而为病。

如春弦太过则风为病。

不及者气衰而为病。

四时脉微见为平,此言过微也,如秋脉微而兼夏脉之类也。

反见他脉者,他气有余而来为病也。

迟为寒,而数为热之类也。

结促代

结脉者,迟缓而时一止,为阴也,主阴盛发躁烦满,或阳厥极深,以至身冷,脉微欲绝,而缓弱时一止者,亦胸烦躁,此止为热极而非寒也,皆须以标本明之。

促脉者,阳也,数而时一止也,主聚积、气痞,忧思所成;亦或热剧失下,则令脉促。下之则平也。

代脉者,主缓弱而无力不能动,因而复动,病必危而死。

趺阳脉

趺阳脉者,胃土之脉也。趺阳脉迟而缓者,胃气如经也。

动在足趺阳之经,故曰趺阳。一曰冲阳者,阳明所过之原。过者,冲也。

如经,如本经之常脉。

滑为胃实,紧为脾强。浮而滑者,浮为胃虚,滑则为哕。浮而鼻中燥者,必衄也。沉为胃实(上本下故也),数为消谷(胃热故也),紧则难治。盖四时五脏皆以胃气为本,紧燥盛而土湿气衰,故曰难治。浮而大者,气实血虚也(气为阳、血为阴故也)。浮而涩者,胃虚下利也(去液故涩)。伏而涩者,伏则吐逆,水谷不化(内湿故也),涩则气不下食,脉不出则身冷肤硬。

太溪脉

太溪者,肾水之脉也,动于左足内踝下后、跟骨下陷中,足少阴肾水之胃,故曰大浮也。太溪脉,则肾气如经也,弱则微烦,涩则厥逆(微厥也)。

死生脉候

阳病热证不退,反见阴脉者死(脉近于绝故也);汗后热退而见阴脉者愈。阴阳证脉平愈。伤寒咳逆上气,脉散者死(形损故也);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入,形体不仁(不仁者不和也),乍静乍动,命绝也;汗出发润,喘不休者,肺先绝也;阳反独留,体如烟熏,直视摇头,心先绝也。唇吻(音稳)反青,四肢 习者,肝绝也( ,丑入切,汗出也。习,水流不绝,此言汗不止也)。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脾先绝也(柔,虚也)。溲便遗失,狂言直视者,肾先绝也(溲,小便。便,大便)。寸口脉阴阳俱紧盛(寸口即气口,此言三部,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大汗出,不解者死;身热喘粗,见阳脉而躁者死(汗不胜病也)。汗后微热不解者,病不可便言死也,脉如转索者当日死,谵语、身微热、脉浮大,手足温者生,欲作大汗故也(俗作好汗);脉暴出者死,阴衰欲绝,而阳暴独胜则脉暴出,少间阴气先绝,则阳气后竭而死矣;逆冷,脉沉细者,不过一日死(死证多矣,以致危极则无越此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