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八

宸章

圣祖仁皇帝

皇舆表序

粤稽古皇统一海寓画疆经野建立万国以作民极故

周礼土地之图掌于司徒隶于小宰而左传称左史倚

相能诵八索九邱孔安国曰九邱者九州岛之志也史记

载萧何入关收秦图籍髙帝以故具知天下阨塞是可

见有国家者封域之广狭郡邑之兴废固不可不务逺

稽而近考也朕尝博观羣史上溯源流髙辛创立九州岛

虞帝分为十二周初职方以统九服保章以辨分星胙

土列爵天下井如秦兼并六国罢封建置郡县先王之

制至秦而一变矣自是一统之盛汉隋唐宋元明制度

递有更革汉曰十三部唐曰十五道宋曰十五路隋则

改州为郡元则以路隶省明则革省置司其都邑变迁

卷八

纷纭郁翳或地存而名亡或名同而地异或地析而民

散莫可纪极他若三国六朝五代幅[巾员]既隘升改寄置

尤为烦冗矣朕因是简命儒臣仿史家年表法以本朝府

州县之名为经弁于其首自唐虞以迄有明之地与郡

国州县为纬分列其下朕复亲加裁订以详以核古今

舆制粲若星辰之罗于天歴歴可数也爰命曰皇舆表

若夫土宇之广北越沙漠南踰沧溟开辟以来未列版

图者咸归籍内附以古无其名故斯表亦不能悉载焉

虽然是宁独讨论之助云尔哉传曰有徳此有人有人

此有土诗曰圣敬日跻昭格迟迟上帝是祇帝命式于

九围则抚斯表也朕敢不益博大厥徳以膺兹孔厚之

版章与是为序

畅春园记

都城西直门外十二里曰海淀淀有南有北自万泉庄

平地涌泉奔流[氵虢] [氵虢]汇于丹陵沜沜之大以百顷沃野

平畴澄波逺岫绮合绣错盖神皋之胜区也朕临御以

卷八

来日夕万几罔自暇逸久积辛劬渐以滋疾偶縁暇时

于兹游憩酌泉水而甘顾而赏焉清风徐引烦疴乍除

爰稽前朝戚畹武清侯李伟因兹形胜构为别墅当时

韦曲之壮丽歴歴可考圮废之余遗址周环十里虽岁

逺零落故迹堪寻瞰飞楼之郁律循水槛之逶迤古树

苍藤往往而在爰诏内司少加规度依髙为阜即卑成

池相体势之自然取石甓夫固有计庸畀直不役一夫

宫馆苑蘌足为宁神怡性之所永惟俭徳捐泰去雕视

昔亭台邱壑林木泉石之胜絜其广袤十仅存夫六七

惟弥望涟漪水势加胜耳当夫重峦极浦朝烟夕霏芳

蕚发于四序珍禽喧于百族禾稼丰稔满野铺芬寓景

无方会心斯逺其或穱稌未实旸雨非时临陌以悯胼

胝开轩而察沟浍占离毕则殷然望咏云汉则悄然忧

宛若禹甸周原在我户牖也每以春秋佳日天宇澄鲜

之时或盛夏郁蒸炎景烁金之候机务少暇则祗奉颐

养游息于兹足以迓清和而涤烦暑寄逺瞩而康

卷八

慈颜扶舆后先承欢爱日有天伦之乐焉其轩墀爽垲以听

政事曲房邃宇以贮简编茅屋涂茨略无藻饰于焉架

以桥梁济以舟楫间以篱落周以缭垣如是焉而已矣

既成而以畅春为名非必其特宜于春日也夫三统之

迭建以子为天之春丑为地之春寅为人之春而易文

言称干元统天则四徳皆元四时皆春也先王体之以

对时育物使圆顶方趾之众各得其所跂行喙息之属

咸若其生光天之下熙熙焉皥皥焉八风罔或弗宣六

气罔或弗达此其所以为畅春者也若乃秦有阿房汉

有上林唐有绣岭宋有艮岳金釭碧带之饰包山跨谷

之广朕固不能为亦意所弗取朕匪敢希踪古人嫓美

曩轨安土阶之陋惜露台之费亦惟是顺时宣滞承颜

致养期万类之乂和思大化之周浃一民一物念兹在

兹朕之心岂有已哉于是为之记而系以诗诗曰

昔在夏姒克俭卑宫亦越姬文勿亟庶攻若稽古训是

钦是崇箴铭戸牖夙夜朕躬栋宇之兴因基前代岩宿

卷八

丹霞檐栖翠霭营之度之以治芜废有沸泉源汪濊斯

在驾言西郊聊驻彩斿甘彼挹酌工筑斯谋莹澈明镜

萦带芳流川上徘徊以泳以游因山成峻就谷斯卑咨

彼将作毋曰改为松轩茅殿实惟予宜亦有朴斵予尚

念兹撰辰经始不日落成岂曰游豫燕喜是营展事

慈闱那居髙明遐瞩俯瞰聊用娱情粤有图史藏之延阁惟

此大庑会彼朱襮郁郁沟塍依然耕凿无假人工渺弥

云壑有鹢其舟有虹其梁可帆可涉于焉徜徉文武之

道一弛一张退省庶政其罔弗臧尝闻君徳莫大于仁

体元出治于时为春愿言物阜还使俗醇畅春之义以

告臣邻

蕚辉园记

京师西北隅地旷而幽西山迭巘近可指瞩清泉交流

渟泓于其间林木茂宻禾黍芊绵有古鄠杜之风焉朕

既筑畅春园时往以省耕观稼炎暑蒸郁亦将以憩息

于此也东北御果园旧地以赐裕亲王其地有清泉乔

卷八

木因而葺治循乎自然林樾邱壑具萧逺之致王既为

斯园请朕名之夫诗以棠华比兄弟朕每读诗未尝不

三复留连思古人友爱之谊天伦之乐邕邕怡怡被于

弦诵窃欣慕焉因以蕚辉名兹园盖有取于诗人之旨

也王秉性寛和入则集议岩廊翼赞机政退居之暇澄

懐简澹不渉外务时当风日佳美眺览郊垧輙至斯地

荫嘉树镜清流问农阅圃古人有言为善之暇想足怡

神王之游息于兹园也其犹此意也欤唐开元中营兴

庆宫赐诸王第于宫侧建为花蕚相辉之楼史册传之

朕所嘉尚于是既命其名而并记其事云

鄚州水淀记

康熙十八年己未暮春之初朕万几有暇行幸鄚州于

是惠风拂地淑景浮空节应佳辰时登令月与羣臣春

搜于南浦泛舟于河淀庶凭欢心以召和气万物畅茂

顺阳和而布政三光烛耀赈贫乏以劝农虽无山林台

阁之趣水村林薮有淳厚之俗沙鸥锦鳞互相游泳春

卷八

花野草参差万状观之不足因同侍从诸臣题诗赋鼓

瑶琴俯仰古今飞觞饮宴昔人横汾昆明之游皆所以

洽上下之情同君臣之乐岂独流连光景已哉故记之

天津海神庙碑

朕昔巡歴天津询知直沽海口去盛京数百里舟航泛

涉实利转输乃者奉锦两郡岁榖不登兵民乏食深厪

朕懐而陆运之程踰山越谷旷日之劳厥惟创兴海运

斯足拯济民生爰命学士陶岱往莅其事酌拨仓粟运

以巨艘出直沽之口东指辽海篙师棹卒并力一心波

涛不兴天日清皎祥飙遄送帆桨如驰甫三日即达盛

京赈给所暨周徧穷檐俾此京辅之邦咸与遂生乐业

则惟尔海神有灵克相朕以临兹兆庶也朕惟望秩之

典国有常祀而非常之功尤宜报享天津东旧有海神

庙今特命工庀材重加营建朱甍碧瓦规制崇宏庶几

鉴兹悃忱益加佑助岂惟予一人惠鲜之意藉以有成

将盛京世世军民皆得邀神贶于勿替也是用揭诸穹

卷八

碑表神之功徳以垂示永久焉

万寿寺戒坛碑

西山地接神京岭岫绵亘林壑深美中多精蓝古刹考

其歴年久逺建置自唐以来者则万寿寺戒坛为最古

寺在唐曰慧聚明正统时始易今名其地渡浑河而西

山径盘互纡回而入中复豁焉宏畅坛殿轩翼犹见古

遗制深山长谷乌可少此清严之宇以眺览名胜哉朕

以时巡偶至斯地輙为驻辇顾近寺诸山为产煤所居

民规利日事疏斸念精舎之侧凿山采石良非所宜爰

命厘定四止而禁之俾梵境常宁旧观弗替于以葆灵

毓秀山川当益増辉泽尔

圣感寺碑

夫以北极神京西山胜地峯峦回互草木茏葱晴岚霁

雪掩映皇居秋水春华邀迎翠辇非徒百工职事瞻仰

于斯实亦九州岛风土形势所在其间招提梵宇极雕梁

巨丽之竒精舎珠林尽绣桷纡回之巧然松云灯火不

卷八

闻禅诵之声泉石荒台难觅经行之迹故虽危甍耸汉

上接云霄而绀殿凝尘空颓岁月朕每游歴其处輙为

致慨于衷平坡寺者僻处西南遥临宫阙刻盘螭于玉

砌丹碧流金塑寳像于琳宫辉煌映藻罘罳网户饥鸽

时驯铃铎鸣檐野狐知肃迨时移物换雨圮风侵华榱

作爨已无往日之弘观画壁成泥谁识当年之璀璨寺

僧海岫笃实持躬勤劳砥行箪瓢布衲林中不演三车

瓦钵芒鞵胸次时虔五戒十载经营重新殿庑六时功

课继广门庭遂使清宵梵呗萧疏尽入寒空向晓钟声

飒沓仍随秋雨浮屠之传于斯无媿朕万几有暇七校

偶过省耕省敛时驻跸于兹山一豫一游再抚临于其

地询知本末感佛慧之重光鉴彼勤劬启圣功于匪懈

更名圣感特赐宸书欲使遐迩具瞻臣民共识岂若崇

祀作佞开愚氓奔走之端惟曰致敬而逺法往圣格思

之道勒诸贞珉垂感会于千秋记注瑶编志心期于一

日臣工上下咸悉朕懐

卷八

黑龙潭重建龙王庙碑

传曰神有功徳于民则祀之能捍大患御大灾则祀之

非此族也不载祀典朕自御极以来夙兴夜寐惟思稼

穑为小民之依所期时和岁丰嘉生乐育然年榖顺成

雨泽是资诗曰琴瑟击鼓以祈甘雨信乎

天心仁爱亭毒万物而协灵効顺优渥沾足之应皆有神焉

以司之亦如分猷布泽之无敢旷厥职焉距京师西三

十余里金山之麓有潭泓然以深不泛不涸前代时以

亢旱祷望其地輙能兴致霖雨因名黑龙潭焉潭之侧

倚山瞰壑旧有祠宇以祀其神朕数以祈雨驻跸于兹

爰谋式廓其庙貌以昭灵贶而敬民事今者四郊之内

雨旸时若岁登大稔工适告成惟神之功徳实能膏泽

田畴以福庇生民揆诸捍患御灾之义莫大于此用是

勒诸贞石垂示无穷宁不伟欤

普济堂碑记

京师广宁门外有普济堂焉门临孔道地接神区萃万

卷八

国之梯航普兆民之乐利熙来攘往之众胥庆春台肩

摩毂击之伦咸登寿域然而川涂跋渉易兴趼足之嗟

风雨晦明难遂栖身之愿或徘徊岐路最急赀粮或偃

蹇孱躯尤需医药于是都人尚义上户输金托此三乘

之津梁用济四生之疾苦慈云法雨资佛力以醒羣迷

夕呗晨钟赞王化以弘大泽寒得衣而饥得食羇旅如

归病有托而疗有方疲癃立起既安全之甚众且存殁

之皆宁有司以闻深为嘉悦夫好义轻施乃良民之美

行恤灾拯患实盛世之休风喜见我民还敦古道咸能

体朕忧民之念推朕救民之心创建虽肇乎都城效法

期及乎寰宇成比户可封之俗慰一夫不获之懐书传

从欲于四方诗咏徧徳于百姓此则朕之志也爰赐之

额曰膏泽回春而为之记康熙四十四年五月日

东岳庙碑文

京师朝阳门外向有东岳庙自元明迄今歴有年所康

熙三十七年居民不戒而毁于火其明年朕发广善库

卷八

金鸠工庇材命和硕裕亲王董其事不劳一民不兴一

役经始于三十九年三月讫工于四十一年六月不三

岁而落成殿阁廊庑视旧加饬焉夫五岳为名山之长

而泰山尤羣岳之宗于时为春于徳为仁而其神之灵

又能肤寸成云霖雨天下故诸岳止祀于其方而泰山

之祠徧宇内崇徳报功所从来久矣朕即位以来殚心

治理访求民隐阅视河工屡经鲁地皆命专官致祭凡

以为苍生祈福祉也兹朝阳既都城之巽位而东岳庙

又适在其地则因其方位之宜以隆望秩之典亦礼之

可以义起者然则斯庙之成也神既得所凭依而民亦

遂其瞻仰自兹以往风雨以节寒暑以时俾海宇得休

养生息以共乐于丰穰之世庶于朕四十余年惠爱黎

元之意其稍有慰乎爰书重建之岁月以昭示来兹云

尔康熙岁次甲申冬十一月上旬书

隆兴寺碑文

正定府城隆兴寺者前临滹水后睇恒山城郭逶迤林

卷八

木萦带敞髙明之净域标爽垲之琳宫考厥始基肇自

隋代宋开寳时重加创建神光夜烛首出亦山之铜法

雨晨流复下颊龙之木灵异既启崇宇斯兴遂洗香埿

仍装寳像稽诸纪载良有明征自是以来七百余载风

雨摧剥日就倾圮朕曩从巡省所过爰命鸠工役不烦

民赀出内府复以专官董领其事经始康熙四十二年

之夏落成四十八年之冬复殿重楼云日辉映层栾列

栋金碧参差开铣鋈之真容具庄严之寳相七十三尺

复还旧观千万亿身长留胜迹洵十方所瞻仰为万品

所皈依兹寺也宻迩神京接连畿辅地当都会时际丰

穰烟火于焉殷繁轮蹄之所辐凑莫不斋心肃虑致礼

加虔斯亦慈氏之宏规而法门之杰构矣夫旨穷六度

首以仁义为宗谛演三乘多证善恶之果宣昭觉路导

引迷津亦有禆于人心不无关于世敎今兹重新梵宇

更续禅灯上为

慈闱祝厘下为兆民祈福营建之意实在于斯寺中榜额凡

卷八

十有九皆朕亲书复制碑文勒诸贞石俾垂无穷焉

热河穹览寺碑文

哈喇河屯者蒙古名色释之即乌城也乃古兴州之辖

因世久事殊前朝未及设官分职皇舆等书遍察难考

朕避暑出塞因土肥水甘泉清峰秀故驻跸于此未尝

不饮食倍加精神爽健所以鸠工此地建离宫数十间

茅茨土阶不彩不画但取其容坐避暑之计也日理万

几未尝少辍与宫中无异万几偶暇即穷经史性理诸

书临池挥翰膳后即较射观徳以寓安不忘危之念此其

大略也因有离宫随侍人员共祝万寿而建寺不日即

成又求扁额以垂永久朕赐书云穹览取沈约骧首览

层穹之意在行宫之巽位寺势虽微莲社梵音铃铎经

声巨细皆备内有三大士相仙衣飘扬瑞园涵影以空

寂为本慈悲为敎汲引四生津梁三界清钟夜闻逺近

罔弗皈依月殿朗辉中外靡不瞻仰况右倚层岩左带

大河口外诸藩来往进贡皆由经过三庚无暑六月生

卷八

风地脉宜榖气清少病诚为佳景前朝以戍边不暇何

得驻跸今四海为一八表同风自京北至万里如同家

人父子岂有他术哉以诚而已矣今臣下归福于朕朕

曰天下皆福朕之福也先忧后乐朕之职也所愿者年

丰岁稔烟尘永息余之念兹在兹之意足矣

重修西顶广仁宫碑文

天地之大徳曰生在四时为春在四徳为仁易文言曰

元者善之长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自古帝王茂对育

物四海之大万民之众以及昆虫草木之微各遂其生

者无非体天地好生之徳以流泽于无穷也易繋辞又

言干大生坤广生则是生物之功天始之而地更广之

盖坤者母道也母道主慈其于生物为尤近焉京城西

直门外有西顶旧建碧霞元君宫地近西山之麓今西

苑之西南所谓万泉庄者固郊畿一胜境也元君初号

天妃宋宣和间始着灵异厥后御灾捍患竒迹屡彰下

迄元明代加封号成弘而后祠观尤盛郛郭之间五顶

卷八

环列西顶其一也岁时既久陈迹都荒碑碣犹存榱桷

弗歴其谓妥神何岁在戊子发内帑命有司鸠工重葺

之阅一载而落成栋宇穹然垣庑翼然殿寝秩然丹雘

灿然瞻拜其下者虔肃有加焉朕于万几之暇亦往展

礼仰祝

圣母之厘俯介生民之祉以祈纯嘏以巩皇图颜其额曰广

仁宫羣臣请立石以纪之朕思仁之为道大矣扩之可

放六合约之止在一心先儒论仁谓心如榖种其生之

性即为仁故物物而有仁则生生而不已天地之于人

物父母之于子皆是道也朕君临天下日以养育羣生

为念俾穉者得以长壮者得以乐老者得以安期于生

齿殷繁兵刑寝息民无夭札物无疵疠总以一人推之

而有余今独于兹庙曰广仁者盖以元君之为神有母

道焉母道莫大于坤今之庙宫适位坤维元君其佐坤

之厚徳以广其仁使首善之区同臻寿域寰寓之内永

托慈庥斯神贶与日星共着而禋祀与金石常新矣

卷八

石鼓赞 有序

朕释奠

先师于国学观石鼓于庙门之两庑缅懐周宣迄今二

千余年而中兴之烈岐阳之搜俯仰如昨鲁壁汲冢

阙有间矣此文此石独焕然与日月争光是三代法

物之仅存者也今列在太学实斯文之盛尝寻绎榻

本推详其遗义有会于心焉乃为赞曰

猗欤周宣缵绪文武一时从臣方叔召虎搜于岐阳陈

列斨弩镌功告成伐石作鼓以歌以铭载规载矩岂备

考击致烦蒙瞽鼓鼙思将义盖有取歴二千年铄日蚀

土蝌蚪失传剥落谁补车攻马同麀鹿麌麌晨星阙月

完句可数天门詄荡岐山翔舞轩颉是班锺王敢伍陈

在泮宫设于廊庑是切是磋匪击匪拊桥门观礼如对

簋簠庶几文治再见三古

祈榖坛颂 有序

尝观古之明王必严于敬天隆于尊祖诚于养人惟

卷八

其敬天故飨帝尊祖故崇配养人故重农而上辛祈

榖厥义备焉盖阴阳顺风雨调灾沴不生五榖咸熟

斯比户可风然后寛刑简赋导以礼乐跻之仁寿茍

阴阳失序风雨不时则五榖伤矣五榖伤而民饥至

矣修粢盛而奏馨闻将何藉焉予肃将禋祀每遇荐

享大典备极诚敬期于孚格苍穹为羣黎禔福幸海

内穑事浃岁顺成即间遘微祲而补助旋施有秋洊

至岂非

上天粒我烝民而黙佑予一人以无疆之休哉仰戴

帝慈莫可名喻聊摅感忱作为颂曰

皇矣

上帝仁覆万国靡物弗懐鉴于有徳古圣聿修昭事建极元

日殷荐爰祈粒食藐躬受命精意以禋太圻体方郊丘

象圜屋而大享典礼均虔外至必主本祖本天巍巍三

圣陟降攸格尽志对越百神其怿曰洁豆笾曰崇珪璧

匪祝一身为民请泽惟

卷八

天监观爱我兆人宜夏而夏宜春而春和风应节甘雨司辰

灾螟罔作瑞穗含醇岂止郊畿式暨五服畇畇疆理何

土不淑嶷嶷黍稷何产不熟造化靳施伊谁能育启蛰

而耕纳稼而场于耜于趾我仓我箱讵曰农夫实予之

庆上下交裕藉此丰穰民则不知予敢忘

赐湛恩汪濊颂思奚匮岁岁吉蠲竭诚肆类庶其眷之永锡

乐利

刈麦记

塞外地寒最宜禾黍迩来中外一家版图万里朕避暑

山庄歴年已多今百榖齐成与内地相似不过迟十数

日而已故种麦者颇蕃山庄苑内麦榖黍稻皆寓焉从

来稼穑之艰不可不知亦不可虚设朕念切民依痌瘝

一体年近七旬精力渐衰扶杖而阅耕种临畦而观刈

获遇雨旸时若则收割之际苍颜野老共庆有秋黄口

稚子无愁乏食此朕一时之真乐也五十四年夏六月

小暑乃苑中刈麦之候荐新观成如云表盛晨气暖风

卷八

秀标竒逺闻各省麦秋相同此目前之实景也孔子

云吾不如老农老圃孟子云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

体为小人农夫足食则乐天下至广兆民至众天时之

不齐地脉之不一吾之乐民有食也以目前之实景而

且不能必其尽同又如此呜呼岂如田野村夫忧乐止

繋于身家而计虑不及于逺大乎故心之劳逸不可同

日而语也夫

显应寺碑记

都城之西有佛舍一区创自前明中叶虽歴加修葺而

岁月寖久复毁于火旧观既替香界就荒非所以崇象

敎广禅悦也朕以古刹胜因宜规整饬爰发帑金鸠材

董役经始于康熙五十年十二月落成于五十八年正

月不庳不侈栋宇一新答士庶敬信之忱慰缁衲皈依

之愿用锡嘉名颜为显应盖以慧炬祥光无微不显慈

云法力有感必通泽万品于真源耀十空于寳智同圆

妙果长稔福田云尔

卷八

?丫髻山玉皇阁碑记

距京师百里有山曰丫髻隶懐柔县两峯髙矗望之如

髻故得是名自元明以来号为近畿福地因上有碧霞

元君之祠是以每岁孟夏四方之民会此祈祷者骈肩

迭迹不可胜计古称积髙之区神明所舍况兹山北倚

紫塞南拱神京冈峦回合蜿蜒磅礴而锺秀于是则其

神气之感数有灵应理固然也康熙五十二年值朕六

旬诞期诸臣民就兹山瞻礼为朕祝禧因共建玉皇阁

以祈延寿经始于癸巳三月十八日落成于甲午三月

十八日而请记其事朕御极五十余年夙夜孜孜惟体

上帝仁爱斯民之心以抚绥天下幸四海清晏年榖顺成朕

与天下臣民得同享太平之福者皆

上帝之眷佑也朕之祗承于

上帝者惟在天下臣民之永安而天下臣民之祝愿于

上帝者惟在朕躬之永年然则兹阁之建即

上帝之陟降监观于是乎在矣爰立贞珉载其始末以传永

卷八

久云

汤山龙尊王佛庙碑记

塞外山胍自西北来至热河冈峦回合形势郁盘环左

右百里间多名泉而山庄之东北有汤山其泉涌出山

腰自然而温浴之蠲烦除疴导和怡性朕始经其地谓

水候微凉更得暄暖乃宜于体比再往则加燠矣记称

邱陵川谷能出云为风雨者皆有神况是山藴金砂之

气蒸为醴液又应候如意岂非有神灵黙相者欤爰于

泉上缭以周垣构行宫数椽为避暑休浴之所而于其

中建龙尊王佛庙以奉香火焉考汤泉着于史传者骊

山天都最为名迹其它亦散见于山经杂志而此地自

古未入版图故川原之胜蔽翳于荆榛沙碛间幸今中

外一家兹泉始得呈其灵异古人谓地胍之兴亦有待

而然非虚语也夫君子澡身浴徳如沃盥以去垢朕于

此窃附汤盘之警期与天下日新而所以膏泽吾民以

及蒙古诸部落使咸寿考康宁者则不能无望于佛之

卷八

庇佑焉是为记

香嵒寺碑记

京师近郊峯峦林壑之胜无踰西山歴世以来琳宫梵

宇在崖谷间者星罗碁布永丰屯则距山数里旧有奉

佛处曰弥勒院连山环拱苍翠万状烟林相错皋壤联

绵兼以轮蹄罕至清旷无尘洵自然之福地也院以岁

久日圯近始拓而新之更名曰香嵒寺凡佛堂经室宾

序僧寮莫不备具宏杰壮丽屹然为近山巨刹旷览遐

瞩左右暎带登临胜槩殊加于旧寺乃宫庭为朕祝禧

所建朕临幸天下五十余年幸方内乂安时和年丰兆

民乐业

上天锡福莫大于此朕以天下为一家四海为一人所愿亲

踈遐迩无不获康宁寿耉之庆此朕之夙志也庶几为

诸神灵之所鉴欤因勒辞于石以识其始云

资福院碑文

辛丑春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诸蒙古汗王贝勒贝子

卷八

公台吉他布囊等赴阙稽首合辞奏言皇帝纂承鸿业

六十余年天地清宁海宇安泰边塞逺人饮和禔福为

日久矣往者噶尔旦恃强侵轶皇帝亲总六军荡除狡

冦安集散亡龙沙瀚海百十部落普荫大慈安土乐业

垂三十载策妄阿喇布坦凶孽之余肆其顽悖欲灭法

敎皇帝讨辠捄灾命帅受算深入旷古絶域斩俘逐北

遂恢故宇振法轮青海以南三危以北百蕃之长悉心

向化欣睹天日臣等伏思皇帝神功巍焕景祚绵逺亘

古未觏凡有知识咸思仰报况臣等沐累朝禄赐受皇

帝髙厚踊跃乌能自已乞于京师鼎建梵刹申颂无疆

且以木石砖甓之余于安定门外立十方院为饭僧所

徒众自逺至者得有栖止朕以建寺烦费诏谕止之而

允其立院之请诸汗王等复奏言禁城西之崇国寺故

西僧香火也今愿新之为皇帝祝厘地朕以其诚恳亦

俞允之夏五月十方院建修功先竣诸汗王等请院额

朕赐名曰资福盖嘉诸蒙古平日服事之勤而取释氏

卷八

广资福縁之谛也书曰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徳汝则锡

之福传曰见于外而有安和之色发于中而有好徳之

言则锡之以福也诸蒙古贞一乃心恪奉藩职协和邻

部辑睦姻亲天必迎其善意而降之以吉祥将见户口

愈滋畜牧益盛朕乐与共太平有永而勿替也是为记

溥仁寺碑文

盖闻徧覆含弘者造化无私之体民胞物与者大君宗

子之心古帝王继天运世保合太和凡日月照临声敎

暨讫必使咸跻寿考各遂生成纳八纮于雨露之中载

殊方于袵席之上深仁怙冒至化洽周斯大同之极规

实无我之洪愿也朕诞膺鸿歴五十余载布信推诚遐

迩一体藩臣部长悉我屏翰絶幕荒陬皆吾黎庶故神

仓玉粒常给以糇粮天驷月题每贷之牧种休息长育

匡翼劳来宵旰弥勤终始无怠朕惟期渐恩敷徳俾皆

乐我太平诸藩亦向化倾心靡不谨尔侯度雨风时若

生齿日蕃水草茂滋产畜殷硕边篱瓯脱永息侵陵瀚

卷八

海龙沙羣资乐利绥安抚辑数十年养之教之膏沐涵

濡至今日庶矣富矣乃者朕六十诞辰众蒙古王台吉

等咸诣阙廷奉行朝贺不谋同辞具疏陈恳愿建刹字

为朕祝厘朕鉴其悃诚重违所请念热河之地为中外

之交朕驻跸清暑岁以为常而诸藩来觐瞻礼亦便因

指行宫之艮隅特许营度为佛寺陶甓于冶取材于山

工用无输挽之劳金钱无踰侈之费经始讫功告成不

日琉璃梵殿同白马之庄严璎珞祥云俨龙华之色相

金峯耸翠灵鹫飞来暖溜蒸砂寳池分出林成福徳乔

木千章界是伽耶香园十顷固天开选佛之场地藴清

凉之境也朕歴观往史遹溯前朝版籍有区幅员未广

兹热河之奥壤乃紫塞之神皋名号不掌于职方形势

无闻于地志朕以渺躬抚有四海边壖之外悉为畿甸

诸藩于此建寺介福率先恐后无小无大罔不来同朕

用自慰更用自惕焉书不云乎一人有庆兆民赖之释

典亦云若彼大云荫注世界博稽旁考鉴于朕衷观我

卷八

观民思惟此理特赐寺额曰溥仁将欲汪濊之泽均沾

于率土升恒之庆广洽于普天藉诸藩祝上之忠诚为

万方祈纯嘏之锡以佛氏施仁之因果共诸藩保巩固

之休爰纪斯文勒诸贞石

杂着

白粟米

粟米本草粟米即小米有黄白二种黄者有粘有不粘本草注

云粟粘者为秫北人谓为黄米是也惟白粟则性皆不

粘七年前乌喇地方树孔中忽生粟一科土人以其子

播获生生不已遂盈亩顷味既甘美性复柔和有以此

粟米献者朕命布植于山庄之内茎干叶穗较他种倍

大熟亦先时作为糕饵洁白如糯稻而细腻香滑殆过

之想上古之各种嘉榖或先无而后有者槩如此可补

农书所未有也

山海关

山海关澄海楼旧所谓关城堡也直峙海浒城根皆以

卷八

鐡釡为基过其下者覆釡歴歴在目不知其几千万也

京口之鐡瓮城徒虚语耳考之志册仅载关城为明洪

武年所建而基址未详筑于何时盖城临海冲涛水激

射非木石所能久固昔人巧出此想较之镕鐡屑炭更

为竒矣

九河故道

九河故道汉唐宋诸家之说不一或谓在济南境内或

谓逺界永平而郦道元谓九河苞沦于海以朕揆之其

九河入海之处在今天津之直沽而九河故道不出沧

景二三百里间也盖水性就下今南北之水以天津为

尾闾地最洼下虽数千百年中或陵谷变迁而其髙卑

大势南北定位有必不可易者即以禹贡之文考之可

以断矣禹贡曰至于大伾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又北播

为九河疏云大伾属魏郡黎阳洚水在信都大陆泽名

夫黎阳今之浚县信都今之深州大陆泽在今之束鹿

界而河间在浚县深州束鹿之北故曰又北也又九河

卷八

既道疏云平原以北平原今徳州境言徳州以上也汉

书沟洫志许商云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在成平

东光鬲界中此三地今皆属河间杜氏通典云钩盘在

景马颊覆釡在赵郡景即景州赵郡今涿易南古所谓

燕南赵北也舆地记云简河在临津金史地理志云南

皮县有洁河太史河传志所载九河故道之在河间境

也又岂不彰明备着乎则天津为同为逆河入海之道

无疑矣河自周定王时已南徙九河故迹亦渐湮废后

人不能深究地势多穿凿傅会其指在济南者既失之

过南其指在永平者又失之过北而郑康成据纬书谓

齐桓公填塞八河以拓疆界其说益滋讹谬耳凡人读

书能正据经文考以古今形势则诸家之说自有折衷

夫河间古郡称名已久其所以谓之河间者以其在九

河之间也顾名思义又可知矣

御稻米

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榖种岁至九月始刈获

卷八

登场一日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榖穗方颖忽见一

科髙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

成熟之早否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

岁取千百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

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

一岁两种亦能成两熟口外种稻至白露以后数天不

能成熟惟此种可以白露前收割故山庄稻田所收每

岁避暑用之尚有赢余曽颁给其种与江浙督抚织造

令民间种之闻两省颇有此米惜未广也南方气暖其

熟必早于北地当夏秋之交麦禾不接得此早稻利民

非小若更一岁两种则亩有倍石之收将来盖藏渐可

充实矣昔宋仁宗闻占城有早熟稻遣使由福建而往

以珍物易其禾种给江淮两浙即今南方所谓黑榖米

也粒细而性硬又结实甚稀故种者絶少今御稻不待

逺求生于禁苑与古之雀衔天雨者无异朕每饭时尝

愿与天下羣黎共此嘉榖也

卷八

畿辅通志卷八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