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法苑珠林

附录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重刊後记

道光辛巳九月,燕园主人以事遣戍,姝实从行,发愿刻经一部,默求佛力弘护,及早赐环。然三藏真文,浩如烟海,因思《法苑珠林》一书,为内典之多闻总持,作真丹之人天眼目,利钝诸根,皆得诱掖,权实互用,足证薰修。前此唯明时妙德庵支那撰述本,流传既少,舛谬滋多。爰谋重刊行世,而剞劂之赀为费颇钜。女君闻之,欣然出簪珥,质钱鸠工,并普告闺阁诸大家,共襄是举。檀施无吝,胜果遂圆。谨将姓名各列於卷之末。至刊正讹误,则悉依释藏,庶复唐宋百卷之旧观云。丁亥三月琴川申林女子董姝记。

○补遗

《法苑珠林》卷三十八《敬塔篇·感应缘》数则各本有目无文,现据《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补。【石赵青州东城塔】

石赵青州古城寺塔者,代历周秦,莫知其地。石赵时佛图澄者在邺,勒虎敬重,广置寺塔,而少露盘,方欲作之。澄曰:临甾城中有阿育王寺,犹有佛像露盘在深林巨树下,上有伏石,可寻而取也。虎使求之,依言指授,入地二十丈获之,至邺。阿育声之转耳。顷访故地处所,故慧达在冥中告云:雒阳、临甾、建邺、鄮县、成都五处并育王塔,礼者不入地狱。故知此塔不虚名也。

【姚秦河东蒲坂塔】

姚秦河东蒲坂古塔者,後秦姚略叔父为晋王,镇於河东。古老传云,蒲坂古塔即阿育王所立也,疑之屡有光现。依掘得佛骨於石函银匣中,照耀殊常,送以上略。略乃亲迎,睹於灞上。今蒲州东坂有救苦寺,僧住立大像极宏冠,而古塔不树云。

【周瓜州城东古塔】

周瓜州城东古基者,乃周朝阿育王寺也。废教已後,隋虽兴法,更不置寺。今为寺庄,塔有舍覆,东西廊庑,周回墙匝,时现光相,士俗敬重。每道俗宿斋,集会兴福,官私上下,乞愿有应云云。

【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

周沙州城内废大乘寺塔者,周朝古寺,见有塔基。相传云是育王本塔,才有灾祸,多来求救云云。【周洛州故都西塔】

周洛州故都塔者,在城西一里,故白马寺南一里许古基。俗传为阿育王舍利塔,疑即迦叶、摩腾所将来者。降邪通正,故立塔表以传真云云。【周凉州姑臧故塔】

周凉州姑臧塔者,依检诸传,咸云姑臧有育王塔。然姑臧郡名,今以为县,属州。《汉书》河西四郡则张掖、姑臧、酒泉、敦煌也。然塔未详。【周甘州删丹县故塔】

周甘州删丹塔者,今名为县,在甘州东一百二十里,县城东弱水北大道侧土堆者,俗传是阿育王塔。但有古基,荒废极久,斯即疑为姑臧塔也。【周晋州霍山南塔】

周晋州北霍山南原大堆塔者,远近道俗咸称是育王塔。余曾游焉,地居爽垲,南望迥敞。示是古基,村落希远。【齐代州城东古塔】

齐代州城东古塔,俗云阿育王寺。考北朔雁门,周时北狄地也。故《诗》云:北逐玁狁,至于太原。然朔方马邑,古城大冢往往非一,此非北狄所有。明知本是夏人为狄所侵,故至太原也。

【隋并州净明寺塔】

隋并州子城东净明寺塔者,本号育王,是僧所祝唐初已来,僧散寺空,尼请居之。余往问塔,全无踪迹,但有空名,遂失其本。【隋并州榆社县塔】

隋并州大谷榆社塔者,今在县郭下育王寺中,见有僧祝中有小塔,古今相传,此是本塔,亦未闻异相。

《法苑珠林》卷三十九《伽蓝篇·感应缘》中《岩州林虑山灵隐圣寺》一条,《高丽藏》本、《碛砂藏》本、《南藏》本、《嘉兴藏》本均有目无文,现据《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下补。

【齐岩州林虑山灵隐圣寺】

高齐初,沙门嵩公者,嵩山高栖士也。旦从嵩山高栖士也。旦从白鹿山,因迷失道,日将过中,忽闻钟声,寻响而进。岩岫重阻,登陟而趣,乃见一寺,独据深林。三门正南,赫奕晖焕。前至门所,看额云灵隐之寺。门外五六犬,其状如牛,白毛黑喙,或踊或卧,以眼眄嵩。嵩怖将返,须臾梵僧外来,嵩唤不应,亦不回顾,直入门内,犬亦随入。良久,嵩见无人,渐入次门,屋宇四周,房门并闭。进至讲堂,唯见床榻,高座俨然。嵩入西南隅床上坐。久之,忽闻栋间有声,仰视见开孔如口大,有比丘前後从孔飞下,遂至五六十人,依位坐讫。自相借问:今日斋时何处食来?或言豫章成都长安陇西蓟北岭南,无处不至,动即千万馀里。末後一僧从空而下,诸人竞问:来何太迟?答曰:今日相州城东彼岸寺鉴禅师讲会,各各竖义。大有後生聪俊,难问锋起,殊为可观,不觉遂晚而至。嵩本事鉴,既闻此语,望得参话,希展上流。整衣将起,奄然失地,独坐磐石柞木之下。向之寺宇,一无所见,唯多岩谷禽鸟翔集。嵩出以问上统法师。法师曰:此寺石赵时浮图澄所造,年岁久远,贤圣居之,或现或隐,迁徙无定。今山行者犹闻钟声云云。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