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宗统编年

卷之三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宗统编年卷之三十一

诸方略纪(上)

临济宗统止於禹门。曹洞宗统止於宗镜。从明季至皇清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其间诸方之出处大段。有年月可征。见闻所及者。附书年甲之下曰略纪。俟后之宗统定而详系焉。

乙卯万历四十三年。

正月。悟和尚心丧。伴柩龙池。传祖临寂。命悟继住。悟敛铓閟彩三年。泯泯心丧。山顶高寒。焚香却坐。简古公案近二百则为之颂 发明(法王宗统。如一人端拱。摄化万方。君前臣名。示至尊无外也。故凡皆书名。宗统未定。诸方名分不一。通书和尚。从法门称谓也)七月四日。云栖袾宏莲池大师寂。宏仁和沈氏子。年十七补邑庠。每书生死事大四字於案头。一日失手碎茶瓯有省。作七笔勾见志。投西山性天和尚祝发。北游。参徧融。后谒笑岩祖於柳巷。南归过东昌。道中闻谯楼鼓声忽悟。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闲事。魔佛空争是与非。重复云栖古剎。以净业普摄三根。汲汲孜孜。专精无间。以法利生。缁素咸称古佛。问参禅念佛。可得融通否。答曰。若是两物。用得融通着。半月前。预知时至。西向而逝。

丙辰四十四年。

十二月悟和尚奉传祖骨入塔。

丁巳四十五年(七月京师怪风八月宣府天鸣地震)。

四月望日。悟和尚嗣席龙池。心丧既毕。众请开堂。同门初若易之。一升座。众屈服。为之改观。

憨山清大师自五乳抵双径。吊紫栢可大师。襄举塔事。入云栖吊莲大师。留二旬。发挥大师生平密行。至有闻而泣者。铭其塔。旋至吴。藏和尚同钱受之太史。延至三峰。

寒灰闻谷二老宿。以径山法席久虚。同诸士大夫请藏和尚。藏辞之。

戊午四十六年。

正明十七日。寿昌慧经无明和尚寂。经住宝方峨峰寿昌三剎。别建庵院二十余所。七旬尚混劳侣。耕凿不息。丈室萧然。惟作具而已。益王向德。深加褒美。每叹曰。去圣时遥。幸遗此老。十三日示微疾。至十七日蚤。取水盥漱拭身。曰不必再浴。索笔大书曰。今日分明指示。掷笔端坐而逝。茶毗火光五色。顶骨诸牙不坏。即於本寺方丈建塔。

己未四十七年。

庚申(万历四十八泰昌元)年。

熹宗悊皇帝。

辛酉天启元年。

壬戌二年。

癸亥三年。

悟和尚住通玄。开堂演法。有通玄峰顶。别是人间之语。夏六月。始定九旬安居之制。深山旷野。相依衲子十数辈。多正因行脚之士。而茆堂草榻。不倦槌拂。寅夕提策。往往有开发者。

黄山惟安普门大师寂。安邵县奚氏子。幼孤贱。苦行矢愿。精勤锻炼。万历三十二年。立黄山道场。破雪登奇。扪萝陟峭。得黄山之胜地。赐额慈光寺。兼渗金佛像。天启三年至夫椒祥符。厨粟无炊。七日不餐。是时权珰播虐。人不聊生。安矢心化浊。救民水火之中。挈杖而北。行至清源之乘愿村。是安十年前所建。少傅蓼水朱公留结夏。六月十三日。趺坐说偈而逝。广护居士中丞许鼎臣铭其塔曰。安志气猛烈。从万死一生中。悟无生法。骨力挺坚。从厮养卑贱时。证尊贵性。力参涉险。如少林五台太行诸处。不啻人烟一饭少。山雪独行深。再上五台。断惑证真。前后际断。礼空印呈偈。人为无明用。安能用无明。人受烦恼使。安能使烦恼。初不识字而字从心生。初不立言而言如泉涌。所过开设丛林。用棒喝以成上上之器。用炼魔以接中下之机。尝曰。究心必集法。忘我必为众。无慧之福痴。无德之慧狂。以法破人。未尝以人破法。有不像语诸录。可谓苦行贯天地。大慈包古今者也。祥符荫曰。神庙之际。宗旨式微。如九鼎系单丝。其时诸方多以苦行持之。如火场水斋炼魔等。虽皆不无偏枯。然精神力用。实足以祛救衰靡之病。如普门大师者。生平於逆风恶浪中。操慈航以接人。可谓险夷一致。其自叙行实。幼时鄙贱。一无所讳。黄山檗庵志和尚尝曰。若普门大师者。可谓具大人知见者也。许青屿侍御。尝述大师住祥符曰。先大中丞广护公。同张清惠二无公入山问道。丈室留餐。即大众黄齑糠团。中丞公曰。弟子即得。张公初入道。恐未谙此粗淡风味也。大师掷糠团起曰。我非以世法奉承檀护僧也。噫。今禅门鄙习。已至不堪。安得如大师者一力挽哉。

十月十一日。曹溪德清憨山大师寂。清返僧服后。结庵五乳峰下。六时刻漏。专修净业。居四年。复往曹溪。沐浴焚香。集众告别。危坐而逝。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九。清长身魁硕。气宇堂皇。所至及物利生。机用善巧。所着有楞伽笔记。华严纲要。楞严悬镜。法华击节。楞严法华通议。起信唯识解。观老庄影响论。道德经解。大学中庸直指。春秋左氏心法。梦游集。清兴复曹溪。备载中兴录。建塔於曹溪之天峙冈。弟子吴应宾钱谦益铭塔。陆梦龙述传并碑记。小师云居观衡作曹溪中兴传。灵岩担雪储赞序曰。昔吾通陈大司马节制两粤。归对乡先达曰。仕宦不足道。我得见憨大师。睹僧中之龙凤。储童子时闻此语。及脱白万峰。月朔望云集。必首礼五乳堂上大师。特上方丈请示。先师曰。曩者匡庐从游憨山大师也。问其道品。则曰果位人也。往来胸怀三十年於兹。尽发其书而读之。恨不曾身侍五乳也。眼中见宗门称师匠者。绝非大器。深夜敬礼先佛世尊。愿得如五乳紫栢法王气象者。荷纲宗於末法。泫然感叹。虞山宗伯所谓深山大泽。龙亡虎逝。则变怪百出。诚法门金石之论也。为之赞曰。敬皈礼。法中王。譬之材。为栋梁。於过去。远有光。后世思。勿能忘。

三峰藏和尚集。宏戒法仪成。自戒坛久閟。仪法亡失。藏以参禅者务持律以固禅宗。受戒者当参禅以求戒体。乃考求古规。会归宗旨。为诸说戒之仪式。曰宏戒法仪。诸方遵而行之。

甲子四年(七月勅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悟和尚开堂金粟山广慧寺。四月到寺。冬结制。众盈千指。破山明。石车乘。瑞白雪。皆在座下。汉月藏为首座。藏谒悟和尚於金粟。请示临济宗旨来源。和尚特上堂举黄檗见百丈。丈举再参因缘。黄檗不觉吐舌。丈曰。子以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於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故临济三度问佛法大意。三度被打。济后出世。惟以棒喝接人。不得如何若何。祇贵单刀直入。藏出众便喝。和尚曰好一喝。藏又喝。和尚曰。汝试更喝一喝看。藏礼拜归位。和尚复瞹顾藏。举僧问古德朗月当空时如何。德曰犹是阶下汉。僧曰请师接上阶。德曰月落后相见。且道月落后如何相见。藏便出堂。即日请藏居第一座。制完辞行。和尚手书从上承嗣源流。并信拂付嘱藏。

乙丑五年。

丙寅六年。

金粟冬制众盈五百。五峰学为西堂。

春。三峰藏和尚开堂苏州北禅。冬。住杭州安隐。金粟悟和尚专使送法衣至。

冬十二月绍兴云门显圣圆澄湛然和尚寂。

丁卯七年。

梵伊致和尚继席三峰。致海虞陶氏子。事三峰藏和尚为侍者。令参竹篦话。时三峰初辟。支石为床。缚篱为壁。值隆冬。寒风砭骨。乃诣库司乞纸。藏闻而怒曰。汝不念岁月飘忽。己事未明。反琐琐床席间希宴安耶。后凡有所问。即诟骂不已。一夕经行至五更时。闻松涛大作有省。复力参。遂入堂奥。继住三峰。

毅宗烈皇帝。

戊辰崇祯元年。

三峰致和尚寂。

己巳二年。

春。藏和尚结制海虞天宁。制解。四月到万峰。吴江令熊开元。建说法堂。请藏和尚开堂。

八月。金粟悟和尚受福建黄檗山万福寺请。九月。归龙池扫传祖塔。还展先茔。入邓尉山天寿圣恩禅寺。扫万峰宝藏两祖塔。嗣法主席汉月藏率大中丞赵士谔孝廉周永年等请升座。郡之士衿。皆斋候於城东之瑞光寺。万众喧阗。街衢巷陌为之不通。乃登塔之绝级。一受瞻礼。过虎邱扫隆祖塔。阖寺办严。而哗逐愈甚。遂不及举七而还。过松陵。舟人不敢维舟近岸。仅於中流受熊明府开元一斋。

八月枹朴莲和尚寂。嗣龙池传祖。住湖州净名。

九月瑞白雪和尚住显圣。雪桐城杨氏子。谒紫陌可授以毗舍浮佛偈。礼云门澄。一日闻钟声大彻。擢第二座。参学时无被卧。不解带者十三年。开法。锻炼学者。不假辞色。

冬。悟和尚结制。众一千。举费隐容为西堂。

藏和尚开炉梁溪锦树院。付一默成。问石乘。在可证。顶目彻。有四雄玉兔出龙峰。北禅寺迦叶尊者瞬目之瑞。继起储投万峰藏和尚出家。

破山明和尚住嘉禾东塔。明蜀之蹇氏子。听讲楞严。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有疑。出蜀徧参憨山清。博山来。云门澄。皆不契。乃住破头山。猛力参究。一日立万丈悬崖上。自誓曰。悟不悟。性命在今日了。辰时立至未时。眼前唯一空明世界。忽举足堕崖损足。至夜半翻身觉痛有省。天明曰屈屈。参悟和尚於金粟。悟问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时以何为界。明曰。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悟颔之。

问石乘和尚住焦山。乘竟陵熊氏子。初游黄檗云门金粟之门。后参三峰藏和尚。力究二载。一日侍立次。有僧问藏曰。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时如何。藏震声大喝。乘从旁省悟。乃叹曰。和尚接人直如还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服勤六载。受付。出住焦山。楚王向道化。致书币请法。

庚午三年。

春悟和尚赴闽川黄檗请。三月二十七日入院。四月十五日开堂。

顶目彻和尚继席三峰。彻字幻空。金陵栢氏子。少孤失学。知事佛。尝习业缁染家。客吴门。从古心律师受优婆塞戒。二十四岁。投三峰披剃。乃乞戒藏和尚。执收饭之役。藏一日问曰。出家奚事。彻曰。将学经。藏曰。循行得字。头已白矣。其奈生死何。彻骇然。曰若为即得。藏曰。顾子如木石。且持偈发慧去。口授南严偈。俾持之。彻系念不辍。三年不少懈。一日忽觉风声鸟语。皆转此偈。自念至此。何故不知此意。因求进七日关力究之。足才跨门。目前一迸。大地平沉。顿省偈义。亟趋方丈拟申问。藏即打趁。既而示一归何处话。彻罔解厥旨。时值上元雪霁。有搏雪罗汉於庭。藏令众僧作颂以验悟解。彻倩书以呈偈曰。虚空一尊雪罗汉。思惟尽处阿谁判。一片氷壶难指拟。恰来正是正月半。藏嘉赏之。乃曰。惟尔幻空。潜蛟伏虬。若遇春雷。倒岳倾湫。后一日。闻竹椅倒地作声。豁然大悟。藏为助喜。命字顶目。遂继三峰法席。

汉阳方伯萧伯玉。并楚绅士。请藏和尚住大别兴国寺。却之。

秋。博山元来无异和尚寂。来住博山。上堂曰。博山今日不说有法。不说无法。不说亦有亦无法。不说非有非无法。离四句。绝百非。石人点头。青山皱眉。深寒博得三春暖。破雾披云入翠微。将示寂。誾首座问和尚尊体如何。来曰。尽有些子受用。座曰。还有不病者也无。来曰。热大作么。座曰。来去自由。请道一句。来为书历历分明四字。投笔坐化。塔全身於本山之西峰。祥符荫曰。博山虽未分明付授。然雪关誾出世於瀛山。嵩乳密阐化於檀度。空隐独开法於罗浮。竹山严韬迹於独峰。皆拈香承嗣。而法脉未湮。盖博山秘重密严。而誾等久亲实证。各有所得。不敢辜负。非今之承虚接响者。能藉口而望项背也。

东苑元镜晦台和尚寂。镜号湛灵。建阳冯氏子。嗣寿昌经。开法於仙亭一枝山。退隐武夷。风韵孤峻。仪部黄端伯铭其塔。

八月。悟和尚离黄檗。

九月。瑞白雪和尚住绍兴延庆。

辛未四年。

元日。悟和尚在吴北禅寺。受明州司李黄端伯侍御祁彪佳请住阿育王寺。上元日别吴门。藏和尚。侍送。二月十五日到寺开堂。三月。过天童扫应庵密庵两祖塔。侍御李遵徐之垣等。请主太白名山。檇李太常吴中伟中丞徐从治给谏虞廷陛等。请再主金粟。两郡交迎。集众决之。众哗主天童。四月三日入院。藏和尚自鄮山回。立具德礼为参首。

顶目彻和尚住瑞光。上堂。有时电闪星驰。金蛇尾后轰雷。有时天高云净。玉兔空中迷影。有时入林不动草。有时入海不扬波。汝等诸人甚处见瑞光。六月。庐山开先智明若昧法师寂。明海陵毛氏子驱乌扬之东隐。少不检。将纵迹天下名山水。投宿润州银山。见其经营嘈杂。而方来憧憧不已。怪问之。曰将延三大师讲楞严。三大师者。雪浪恩也。视门榜曰。楞严必稔前五卷者。与床历。急求楞严。展诵不终日。前五卷如建瓴下。乃竟诵。而恩至。见之感切涕慕。淋襟不自禁。誓将如今大师。恩辩慧滉漭无涯岸。爱明超逸。独输壸奥。示精微。因纶贯诸部。纳戒云栖。叩禅紫栢。趋太行伊阙。物色高人韵士。以淹洽百氏家言。槖中载寂音僧宝传。当山水佳处。出而吟哦。既而顿足捬膺曰。嗟乎我独不得与此八十一人者同游哉。则又泣。复傲然挈之而往。陟匡庐居古黄岩。迁开先。生平禅戒并急。而以首楞严为讲法之要。自谓於楞严有深证。丛林有昧楞严之称。说法江楚吴越间三十年。身外无长物。四方遗问填门。随手而散。去来不预计。意至则行。追随者方喘急。而一笠翛然。已莽苍在望矣。手书别檀护诫门人讫。自诣龛室跏趺。笑谓众曰。我且试耳。遂寂。山翁忞乃其手度。退翁储从之修东林净业。

九月。瑞白雪和尚住白雀。

冬十月。藏和尚赴扬州天宁请。士庶拥道。十一月。浙人士复请结制安隐。继起储悟道。储自期七日明道。至第六日。危坐如塑像。堂中开静。见两行僧对问讯。嚗然自落。积劫未明之事。彻底见前。亟趋方丈。藏望见颜色。曰看箭。储喝。藏曰看箭。储又喝。藏起立大呼曰看箭。储放身倒。时侍者于盘鸿烧香曰。储兄何不礼拜。储即下去。藏当晚小参。储方作礼。藏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储曰恰恰今朝腊月初三。藏问与赵州衫子同别。储曰一滴水一滴冻。藏问如何是奇特事。适大殿撞钟。储曰钟声咬破七条。

心空居士朱时恩集佛祖纲目。恩秀水人。凡四十一卷。起七佛。终万峰蔚祖。泛叙而不详系。无当宗传。

壬申五年。

正月。瑞白雪和尚经始弁山龙华。

金山法肇缙云和尚寂。

癸酉六年。

夏。藏和尚住净慈寺。藏受杭州。兵辖蔡云怡。护法闻子将严印持忍公等请。开堂净慈。缁素省发者。自豁堂岩燮云玑。前后二十五人。入云栖扫莲大师塔。众请升座。特示禅净大旨。先是嘉禾人士请住长水真如寺。吴门人不从。至是大理朱大启太仆李日华诸公。力恳解净慈制。住真如寺。制中日提寂音尊者智证传。助显第一义。东园居士恽人华宏昙曰。在昔余心向往三峰老人。而恨未睹其书也。有禅宿赍视老人所提智证传。喜而惊悚。叹曰。禅典中乃有是书耶。立起如邓尉。咨决所疑。老人多方垂手。辗转难构。一日请益。问佛而答乾矢橛。问西来意而答庭前栢树子话。推出楪子曰。争奈者个何。老人奋举界尺劈破之。曰百杂碎。余霅尔心开。言下荐得马祖以来拔地倾天用处。於是以白衣执侍。斫究临济宗旨。偶读云门录。至尽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色始是半提。直得如此。须知更有全提时节。胸中障翳顿释。乃知临济立法。如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千万世天度范围於斯。云门则夏正也。中星之用未移。故彻见云门。即透临济。一句三玄。三句一句。临济云门。岂非均此全提时节也哉。

少室心悦喜和尚应周籓请入汴。寓给苑香林。兵宪曹应秋。同诸士大夫问道无虚日。

破山明和尚住西蜀梁山太平寺。

十月。费隐容和尚继住福州黄檗。容福清何氏子。初参寿昌经有省。冒雨谒悟和尚於吼山。便问觌面相提事若何。悟以番菩提珠照头便打。容曰错。悟又打。容便喝。悟又打。至第七打。所有伎俩知见。一时氷释。悟问熏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汝作么会。容曰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曰离了此又作么生。容曰放和尚三十棒。曰除却棒又作么生。容便喝。曰喝后聻。容曰更要重说偈言。悟休去。住黄檗。上堂。今朝初一。好个消息。若还不会。又是明日。所以道举一不举得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山僧举一了也。是汝诸人如何委悉。便下座。

问石乘和尚住楚九峰正觉寺。

心空居士集居士分灯录。首维摩诘。终宋景濂。参禅学道。分身应化。师承有据者。共七十二人。

甲戌七年。

磬山天隐修和尚住报恩。修字天隐。荆溪闵氏子。自幼失怙。鬻蔬奉母。弱冠听讲楞严。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忘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惕然知有生死大事。遂投龙池幻祖出家。年二十四得度。参父母未生前话。久未有入。一日随幻祖运砖次。有人说四大名山菩萨出见神通广大。祖曰。这里也不少。修便问如何是这里神通。祖曰。快度砖来。遂於言下有省。一日偶展楞严。至佛咄阿难。此非汝心处。打失本参。会幻祖北行。乃掩关龙池。力究云门扇子话。阅两载忽闻驴鸣大悟。破关与同参密祖北觐幻祖。祖曰别来三载。各呈似看。修进曰。人言北地寒。我说南方暖。寒暖不知人。穷人知寒暖。祖颔之。次日入室。问历历孤明时如何。祖曰。待汝到这田地与你道。修便喝。祖曰汝还起缘心么。修拂袖便出。命掌记室。久之印可。前后亲炙一十八载。累命分座说法。皆辞逊。初入磬谷。值雪深。五十余日。炊烟悬绝。於饥禽野兽中。安坐晏如。次迁法济。后住报恩。上堂曰。禅非解会。道绝功勋。妙体湛然。真机独露。不可以心思。不可以意想。不可以言宣。不可以默照。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求。一念回光。便同本有。这里透得。顿越三祇。坐断报化佛头。随时着衣吃饭。还有向上一路在。

石雨方和尚住云门显圣。明方武塘陈氏子。年二十二。因见双塔僧行道威仪有感。辞亲出家。精修净业。一日击木鱼高声诵佛号有省。遂摘椎曰。不惟西方。东土亦不可生。有一老宿闻而谓之曰。且莫草草。南泉三不是话。子作么生。方茫无所置答。后阅楞严。至我真文殊。无是文殊。若有是者。则二文殊。不觉身心世界。打成一片。往参憨山清禅师於匡阜。往还叩击。快说无生。后过云门。时澄和尚炉鞴洪开。方挟袱入堂。矢不语刻期七日彻证。示必死无还生想。一日闻澄上堂曰放下着。顿觉通身庆快。即呈偈曰。平空一掷绝踌躇。转眼风波彻太虚。会得竿头舒卷意。放生原是钓来鱼。澄痛加诃斥。挥之而出。一日经行次。闻僧举大慧净剥荔枝话。遽豁然轩渠一笑。首座搊住曰道道。方曰。恰值某甲持不语戒。座奇之。澄授断拂一枝。自号断拂子。退隐黄安鹞子山。俄而澄逝。奔赴云门。复入天台。一时四远趋风。王家宰祁中丞请住云门显圣。门庭日辟。道望愈隆。

天童悟和尚与万峰藏书。藏和尚提智证传。力阐纲宗。诸方惊疑。谤议竞起。悟和尚与之书曰。祖师西来。秉教外单传。别行一路。自佛果作碧岩集。大慧谓宗门一大变。今吾徒提智证传。则临济宗至吾徒又一大变。故老僧去夏与吾徒云。当以本色本分者此也。藏复书曰。窃惟法门事大。任荷自心者。苟非深得祖宗的骨之髓。那可承虚接响。丧我儿孙。中外汹汹之议。何足知此血心哉。盖以法门建立之密。千古万古不能扑破。藏谓宗旨未破。则临济犹生也。那可一时以举扬之不易。承接之无人。便欲越过此宗。别行坦路耶。觉范曰。此如衣冠称孔门弟子。而毁易系辞。三尺童子皆笑之。其言痛切。可为寒心。唯望和尚洞此至愚之诚。鉴其玄要之请。俾后世兴起之人。确有本分之据。勿使狐狼野犴。溷同狮吼。则佛祖幸甚。法门幸甚。子孙幸甚。灵岩储重刻天童和尚七书三书序。宏储於崇祯癸酉。在万峰侍者寮。见此录。叹曰。大人哉用处乃尔尔。丙子丁丑。见此录广布乡邑。逮壬午以后。问之来学。禅林中流行渐少。空山无事。闲行至香乳寮。复见此录。虑其日久湮没。随命刷印房重梓流行。宏储生平逆顺因缘。一切消归向上。即先三峰和尚前后复言。虑不知者谓事属於争。槩不行世。兹刻盖以昧昧然传天童者。唯恐是书之不行。道岂有是非胜负乎哉。祥符荫曰。佛祖纲要。自神庙而后。茫昧几希。而临济宗旨。已同沦坠。非天童祖一棒振其颓纲。何以砥滔天之澜。然不得三峰祖力提血战。大声而呼。玄要主宾。扫土尽矣。是知非天童无以起临济之广大。非三峰无以尽临济之精微。两祖盖互相成褫。以逆为用者也。文殊起佛见法见。世尊摄向二铁围山。佛果作碧岩集。大慧欲毁其板。佛祖大机之用。而可以圣见凡情测哉。昧昧者分水火铛。左右袒。则过矣。

悟和尚却杭州灵隐之请。

乙亥八年。

天童祖席成。天童自晋义兴开山。宋宏智中兴以来。号江南第一法席。宋王安石有句云。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可想见之。沧桑代变。荆藓荒凉。悟和尚自辛未夏受请入院。至佛殿基。有虚空作殿。日月为灯之语。乃作兴修偈曰。太白山下天童寺。洪水漂流殿如洗。普告四众诸檀那。大家出手共扶起。至是年寿七十。天人师殿。善法堂。寝堂。丈室。皆庄严妙丽。如涌天宫。众踰三万指。上堂。有不用材木。殿阁成见。不劳斧斤。法堂本彰。不动舌头。只向青天白日下。要转便转之语。

秋七月临济三十一世嗣天童法三峰和尚法藏寂。时年六十三。春正月。吴江士大夫迎开堂圣寿寺。藏慨然曰。临济大师至於今七百余年。我鞠躬尽瘁。死欲倡明其道。而终不能大遂我志。今老且病。安能仆仆对世人费口舌哉。终不忍其请。人日到寺。告香。举继起宏储潭吉宏忍立僧轮赞。制完还山。宗伯董其昌来谒於证心堂。自陈於临济无位真人语有省。藏剔发痛露。宗伯跃然。再拜出。语人曰。如出云雾。四月朔。命侍司估倡衣钵。设十方普会斋。擿鼓为最后辞众上堂。书从上源流并衣拂。付嘱宏储等。五月朔。就证心堂设死关。自榜曰。歇处。又自题云。佛法有人说。天山好自埋。天山晚年自号也。七月二十一日泊然而化。十一月八日奉全身塔於证心堂。后夜素光从塔起。直上如虹亘天。茂苑相国文震孟祭文云。浩然刚大。佛祖咸在其陶镕。动若风雷。凡圣畴知其变化。倒日回天。七百载宗纲未坠。茹荼集蓼。六十年辛苦自知。读者以为得生平之概。宗伯董其昌撰塔铭。灵岩储天山塔庙记曰。贤劫第四尊释迦文佛直下六十九世。临济正宗净慈藏和尚。和尚望虎邱隆十九世。望杨岐会二十三世。望临济玄三十一世。不称南岳而专承临济。别四宗也。杨岐虎邱特表而出之者。石霜下出匾头道人南公。晚住积翠。有大名称。当时与会祖为二甘露门。嗣其法者。晦堂真净。仰山云盖。死心灵源。草堂湛堂。兜率法云寂音诸老。子孙赫然一时。我会祖得白云端。端得五祖演。落落孤行。五祖之子三佛。佛果老人。巍然号杨岐正脉。佛果当时称得人最盛。虎邱径山杰出。径山负雄望如南公。得记莂者九十余人。杨岐正脉不私其子。而偏归我华祖。华祖为虎邱单传。故虎邱之道独尊。藏和尚波澜如径山。峻拔如虎邱。生不逢诸老腾骧之日。隆庆万历间。法运衰凉。纲宗长夜。和尚手捧日月安於九天。赤身支临济七百年已坠之业。而犹虑威音已后。无师自悟。遽为师范。则后学何所宗承。特请定宗旨於悟和尚。师资道合。响应人天。当是时。悟和尚之得和尚。犹断际之有慧照。和尚遂恣逸群作略。施无畏真说。将使一四天下含灵蠢动。昧略飞摇。同归清凉寂灭法幢。涂毒一声。魔宫震裂。至博通三藏之流支。云兴瓶泻之辨和。咸思罄南山之竹木。佐其鞭笞。扬东海之怒涛。衍其流毒。悟和尚为此惧。倒行逆既。百计夺之。人不见其用。遂使及门之士。恐道格缓行。不祢其父而祢其祖。嗟乎。道之所在。果如是耶。滹沱之言曰。第一句荐得。堪与祖佛为师。奈何奴呼菩萨。婢视声闻。而计名闻利养。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乎。当积翠径山儿孙满天下。我会隆二祖。欲觅针锋许插脚不可得。孰谓如来正法眼藏於是凭依。至於今遍照尘剎。我和尚之道。光明无碍。践履深严。灵骨所在。龙神呵护。乾坤有毁。天宝弗坠。道行详传铭不具载。称净慈藏和尚者。和尚八坐道场。而净慈则五山之首。唐宋诸尊宿说法之席也。

八月。剖石宏璧和尚继席万峰。璧无锡郑氏子。十七剃染。坐阅华严五载。谒三峰藏得悟。遍参诸方。见博山黄檗匡庐诸老。游两浙。礼悟和尚於金粟。复归三峰。透彻临济纲宗。付法。遂继圣恩法席。上堂曰。临时眼目。千古绝同。或纵或夺。有始有终。电光莫及。石火罔通。若也拟议。白云万重。

丙子九年。

春正月。继起储和尚开法常州夫椒祥符禅寺。先是毗陵迎藏和尚住夫椒祥符。藏顾储曰。汝既辞万峰。可竭力於我父母之邦。宜主夫椒。到寺。法堂揭五宗要旨。室中出十二种日旋三昧。以验方来。一时东南衲子。贤士大夫。目为龙门。

二月。瑞光彻和尚开堂金山龙游寺。众盈万指。人皆谓圆悟再来。时值淮扬流宼将迫。彻至。寇远去先一夕。官守同感异梦。谓有肉身菩萨来。此地无恙矣。因是总戎领军士装束出迎。有司争礼之。海岸居士黄端伯。亲见寿昌。不可一世。与彻机缘相见。遂服膺。

七月费隐容和尚迁建安莲峰禅院。

潭吉忍和尚住杭州安隐。忍蜀之郑氏子。少负才略。二十出家。自恨无真师畏友。乃汩没於章句中。十有五载。每当山水友朋诗文适意之际。辄怀惭自责曰。我出家宁为此乎。即道念勃兴。发足南询。至吴中。邂逅同乡刘长倩孝廉。见三峰语录。不觉身毛卓竖。遂偕入山请益。藏每诟詈不已。忍意失所求。遽辞去。往参天童。亦不契。后卧病武林。偶阅黄龙见慈明语。忽叹曰。古人笑怒皆方便也。亟还见藏於邓尉。负病求入精进堂。众以为不可。藏曰。参禅致死。不愈於他病乎。师因激励。神益旺。志益坚。或劝放参自摄者。则避去不欲闻。藏因忍闻慧深入。恐猝不能枯。令究云门折足因缘。有省。复举沩山有无句公案。征诘研穷。久之日臻玄奥。到寺日。拈拄杖卓一下。召众曰。千佛列祖顶[宁*页]。与诸人一击洞开了也。设有撩起便行底。脚下也好与三十拄杖。掩关集从上列祖悟由。起自释迦。终於天童三峰。凡六十九世。以尽临济一宗。串珠而下。有建立者。有守成者。有扶救者。其间升降。历历可观。使宗祖眼目。不致委地。以待夫天下后世英杰者出。再振起之。曰五宗救。凡十卷。祥符荫曰。五宗救一书。揭示佛祖精微。阐扬宗旨肯綮。实有功於法门。但其间於天童三峰之际。只当论明道法。不当存诸形迹。诸方具眼者。以太虚圆摄之。而不分彼此见。斯为善也。

九月。湖州圣日峰大香唵囕法师寂。香吴洞庭名士吴鼎芳也。少工诗文。留心梵乘。键关阅藏。梦中感大士舒光印摄。遂决志出尘。年四十复因亡母感梦。诫其出家。以忏己罪。乃宵征入云栖。剃染於莲大师像前。徧叩诸方。志在扶教。而於己躬下事。实密证精彻。然不敢以禅自任。开讲说法。道风秀出吴越之间。所至一衲。萧如闲云孤鹤。不求伴侣。而去住自如。会心所至。趺岩坐树。往往绝粒。茶毗之夕。栴檀香气。芬郁累日不散。远近缁素礼敬。得未曾有。所着有云外录。明僧传。及道德经解等行世。诗歌有皎然贯休之风。持律泠然。与世无忤。孝廉夏元彬传其生平。塔於圣日峰之阴。祥符荫曰。唵囕法师。道韵风标。足为近今缁流坊表。明僧传摭拾见闻。精核不肤。后来有志灯传者。所宜参考也。

冬十二月。杭州真寂广印闻谷大师寂。印嘉善周氏子。母梦玄武神仗剑率诸甲士拥护其门而生。七岁。尝瞑目端坐。父母送之杭州开元寺剃度。后归省亲。母诫之曰。三朝新妇。一世禅和。子其勉之。印每述其两句。终身受用不尽。一日见壁间法界图。问其师曰。十界从心生。心从何处生。其师不能答。时仪峰和尚结茅清平。往叩之。峰曰。汝要会须妙悟始得。印曰。如何得悟去。峰乃教看云门露字。印一闻便信。直下挨拶。至忘寝食。寻上双径结茆白云峰下。看亮座主参马祖因缘。疑不能释。一日见黄瑞香花。忽大悟。曰却是虚空讲得经。碌砖瓦砾正堪听。向来扭捏娘生鼻。错认葫芦作净瓶。於是往云栖。尽得莲大师之益。次参龙池幻祖。机缘相契。而不自肯。祖曰更欲如何。印曰视圆悟大慧为多愧耳。祖怃然曰。当今学者未会先会。那能得不自肯如子者乎。老僧当避一头地矣。北游五台。还真寂。四众恳请开堂。坚持不允。生平滴水滴冻。不肯一念外驰。洞透祖关。终不以悟自居。教律皆洞哳精微。时或为众演说。闻者靡不心服。腊月辞众告寂。塔全身於孔青之阳。

祥符荫曰。龙门滥觞。砥定须凭天柱。启祯之间。禅风以天童三峰两祖而大振。为之先后左右者。云栖紫栢憨山三大士而外。有真寂印鹅湖心仪峰彖无念有诸公。为之防闲提挈。所以数十年来。令行吴越。几欲复追唐宋盛时。今波流渐靡矣。安得挽回流俗者。一峻金堤之溃哉。

丁丑十年。

春。天童悟和尚举费隐容为座元。时容自闽川解院事归省也。六月。悟和尚却弁山圆证之请。

九峰问石乘和尚应相国何芝岳请。住白门天隆。

十月。天童悟和尚立朝宗忍为西堂。忍常州陈氏子。

隐元琦禅师继住黄檗。琦嗣费隐容。

冬十二月。荆溪禹门请悟和尚主法。辞之。

戊寅十一年。

春二月。嘉兴金粟通乘石车和尚寂。乘金华朱氏子。阅庞居士问石头因缘有疑。年二十六。弃室出家。完具。参天童悟豁然。侍悟七载。不惜劳苦。嗣法住金粟。上堂。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达摩西来。指人见性成佛。金粟不谙老婆禅。祇要诸人棒下见血。若也恁么会得。触处逢渠。纤尘不立。垂手人间。和光化物。既然触处逢渠。且道渠是阿谁。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喝一喝。二月十二日。将示寂僧问此后向甚处与和尚相见。乘曰遍界不曾藏。僧作礼曰。恁么则向这里与和尚相见去也。乘曰且莫错认。泊然而逝。

三月。荆溪士绅以悟和尚腊高。宜归桑梓。请住法藏寺。汪大心申状略曰。和尚阐教海天。一切有情。皆得济拔。唯荆溪乃和尚梓里。甘露未承。火宅难出。引领慈云。有傒我后来之叹。吴洪裕状曰。禅师为法门龙象。海内瞻依。当此佛法倾颓。而师硬竖脊骨。肩此重任。所谓[拚-ㄙ+ㄊ]却一条穷性命。刀山剑树也须登。非师而谁。此大丈夫之事。非公侯将相之所能为。兴言及此。吾辈真当愧死。然度尽海内众生。而於桑梓反[懃-堇+未]然无情。冥然不顾。则法门所言平等者果安在乎。此某某所以不能已於今日之请也。吾里中富贵者如油入面。永无解脱。贵贱者如北行南辕。愈趋愈远。专望法席光临。一为指迷。谨此合词以请。悟以衰病。力却之。

五月十五日。杭州安隐宏忍潭吉和尚寂。塔全身於祥符寺之东山。有安隐录。法嗣振西携之入闽。三遘於乱兵火寨中。而获存。并五宗救行世。

秋七月。费隐容和尚补住金粟。征修传灯录。明三百年间。诸祖语录散行宇内。多所亡失。天童悟和尚。遍求遗言。如破庵无准宝藏东明宝峰本支祖录。皆无从考订。容住金粟。念从上法脉所系。失今弗图。后弥不易。乃启行征辑。欲续五灯会元心灯录后。上下数百年间。成一家言。祥符荫曰。会元济宗至密庵杰祖而止。心灯录续其后。未甚流传。以至元明以来。文献传闻。异同不一。非唯定哀之隐桓。几等洙泗之杞宋矣。费和尚住金粟。征修灯录之举。可谓急所先务者也。

具德礼和尚住云门光孝。礼会稽张氏子。幼耽玄术。长好空宗。投普陀山剃发。旋游讲肆。适闻三峰藏於安隐开法。趋见之。初究本来面目话。一日窥镜猛省。藏未之许。后充圊头。运粪下山。因转肩次。匾担连[乔*(〦/儿)]。豁然了悟。机用横出。丛林有铁[此/束]之称。既而遍参诸方。仍依藏於邓尉。密契玄旨。嗣法后。住云门光孝寺。刀耕火种。有古德风。衲子争依之。

己卯十二年。

天童悟和尚会吴越护法。及法孙三峰下诸山於檇李孙园。三峰藏寂后。一时怂恿者。有三辟七辟之刻。安隐忍因而作五宗救。时天童和尚以修列祖塔。与山邻徐氏不合。八月拂衣出山。过虎林。太史钱瑞星。中丞洪清远等。咸执弟子礼。留供养。却之。至吴。出资嘱方伯申青门。解元杨维斗等。修虎邱隆祖塔。九月费隐容迎至金粟。如檇李。止孙集公园。问道者如市。有梅溪录。时旧檀护咸趋侍。法孙三峰下祥符储云门礼等。皆追随。护法王金如周君谟。张二无。祁季超等。及天童诸尊宿。共白和尚言。法门不应异同。当消释之。和尚特上堂。将从前葛藤。一时斩断。祖孙父子一志同心。回挽道法。十月。和尚还天童。举林野奇为西堂。

浮石贤和尚住青莲。贤平湖赵氏子。父母为娶室。将亲迎而逃於普陀剃染。圆戒云栖。初参云门澄於东塔。谒悟和尚於金粟。付法。

吴江华严宏鸿于盘和尚寂。鸿毗陵蒋氏子。性极聪敏。少而失恃。其父挈之登三峰求剃染。俾之给侍。久而有省。藏一日上堂次。鸿出作礼。藏便打。鸿曰。已知神用。且莫先施。藏作鸣声。鸿曰。当阳敌手。请师进战。藏复以拄杖打三下。鸿曰今日亲见和尚。便礼拜。藏颔之。温研既久。乃获印记。出住吴江华严。尝谓众曰。如今道眼不明。出世者多。也向高座上。广众中。拈起拄杖子胡乱打。竖起拂子来欺谤人。贪他恭敬利养。如聋如瞽相似。岂不赚煞人。你道睦州一向闭门。鲁祖终年面壁。是为人耶。不为人耶。临寂。谓门人曰。吾灭后灵骨入普同塔中。表生死不离大众耳。

冬十二月十五日少室慧喜心悦和尚寂。

庚辰十三年。

春闰正月。悟和尚再却雪窦请。先是丙子冬。僧发光凡三请。却弗赴。至是复以宗伯顾锡畴之状来。略曰。大师如鉴其诚而许之。锡畴不难再渡钱塘。亲送大师之雪窦。畴亦拟构数椽於徐凫岩。与大师之钟鼓相闻。亦浮生一愉快事也。悟力却之。

夏。国戚田太傅奉旨。颁锡瑞光彻和尚金襕袈裟。

雪峤信大师住庐山开先。

牧云门和尚住古南。门尝熟张氏子。二十岁投破山洞闻乘出家。原名契门。力事参究。便有省入。后参天童悟和尚於金粟。以偈呈方丈。悟略阅两行。问即今事作么生。门拟议。悟以番菩提珠便打。门礼拜。悟又向背筑一拳曰。你若作打会。入地狱如箭射。异日悟举熏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验众。门呈三颂。悟看至末首。曰不亲切。门曰前二首聻。悟曰此不亲切。和前都不亲切。门便问如何是亲切处。悟便掌。门即竖一指曰某甲也。悟曰你未知落处在。门隐隐疑。后上天童。题万松关偈曰。古路松阴廿里长。过时谁觉骨清凉。悟曰。何不道过时谁不骨清凉。门於言下有省。又作活眼泉偈。寮中思索。偶然停笔。右手将左臂一触。忽然触发。直下湛然。前所疑一掌落处。不言而喻。一时呈行由。曰诣实供通。悟曰者些都不是实消息。你再供通实消息看。门进前展两手。悟曰不是不是。门曰和尚如今瞒某甲不得。悟曰瞒即瞒不得。且惑乱你一上。后乃付嘱。住古南上堂。抛下拄杖曰。扑落非他物。复擎起作舞曰。纵横不是尘。汝诸人还见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么。复击香几曰。一片榆楠木。敲来响杀人。上堂。向虚空中画青画黄。本无甚事。对无位真人说生说死。笑杀旁观。卓拄杖。

辛巳十四年。

五月。国戚田宏遇赍紫衣入天童。请悟和尚升座。

八月。田宏遇奏请奉旨。诏悟和尚开堂南都大报恩寺。悟以衰迈力辞。

朝宗忍和尚住曹溪宝林。忍先参三峰藏为侍者。复参天童和尚於金粟。久之印可。初住灵佑。住曹溪上堂。诸佛诸祖。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见於世。据实论此一大事因缘。不用开口。不用动念。直下一一天真。一一明妙。祇贵直截契证。超越死生。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所以世尊於明星。祇得一睹。六祖於金刚经。直用一闻。诸公若也得恁么一回去。便堪传佛心印。方为佛祖嫡骨儿孙。试问诸人。既是见成旧公案。又用举作甚么。回机同本得。一举一回新。

杭州横山兜率宏成一默和尚寂。成钱塘人。幼孤。事母尽孝。年二十三。弃室剃染。遍参耶溪明宗绍觉诸讲席。因乞戒谒云栖。修六时课习。一心不乱。逢僧激劝参究。乃於祥符寺。请寒灰奇老宿结制。成为期主。适三峰藏和尚过祥符。奇挈成参问。藏曰。我若开示。只要悟去。无甚工夫窟子与你担阁。成遂上三峰。力参七年。不得契悟。时同参澹予垣策之曰。此事因循多年。若不明白。如何折合。成愧汗浃背而不能答。是夕坐至四鼓。垣又举竹篦话诘之。成方拟酬对。垣以手蓦掩成口。遂有省。乃曰我会也。垣曰。会则且置。祇如生死到来时如何。成便喝。曰一喝意旨如何。成曰。截断老兄舌头去在。遂趋入方丈呈所得。藏颔之。命居第一座。天启乙丑。藏着五宗原。付室中四子。而成居其首。越四载。藏复以源流衣拂授之。住兜率院。僧问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成以拄杖拄其口。曰急急如律令。僧拟议。成连打三棒。塔於邓尉。

祥符储和尚入天台。储住祥符六年。直指堂五宗门风垂问。临济门风。广大圆备。囊括千差。包罗万有。卤莽者得其相似。穿凿者失其指归。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觌体全彰底。何愁不眼目定动。孤蟾独耀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随缘潇洒底。几时得脚跟点地。果是龙生金凤子。何难冲破碧琉璃。三峰先师谓临济一宗。跨四家而独步。未免抑人扬己。少纵多擒。山僧道主宾互换。贵在机圆。事理双关。应须眼俊。君臣向背。莫犯当头。父子唱随。难分两口。识得心外无法。何妨满目青山。苟非句里该玄。那许通身铁壁。门风虽异。堂奥匪殊。融摄五宗。方称大匠。○藏云室十二种日旋三昧。(生佛未形如何通信)[○@心](翛然素洁试请安名)[○@智](心识不到别有生机)[○@卍](迥脱恨尘方堪赞叹)(旁通一线许汝商量)[○@云](乍卷乍舒开遮自在)[○@山](万仞壁立凑泊还难)[○@人](有二岐路不可不知)[○@木](应物随机炽然无间)囡(和合诸尘不入众数)[○@尾](披毛戴角佛眼难窥)(十字纵横一真不立)储痛老成凋丧。宗风衰下。禅林跪遇日繁。乃抽杖入天台。至则馆於苍山下慧日破院。

十月百痴 和尚住建宁莲峰。嗣金粟容。

慧刃铦和尚补住祥符。铦武进柳氏子。参三峰藏和尚於邓尉。究云门折足话。一日藏晚参举话毕。有僧才出。藏起身便出法堂。铦忽有省。作颂曰。才来便把两门关。个中力重破千山。若问当年折足意。至今露拄血斑斑。藏可之。一日值藏上堂次。铦才出。藏曰第一句不许问。第二句不须问。铦随声便喝曰。且道是第一句。是第二句。藏便打。铦礼拜而出。既而执侍巾瓶。日臻玄奥。遂获印记。初居武康山之净名院。继住湖之高峰双髻。后住毗陵祥符。上堂。藤树交加仔细参。并头拄杖语喃喃。夜深双影抱明月。辊作连环玉一团。僧问如何是号令佛祖底句。铦曰。独踞妙高峰。又问如何是开示人天底意。铦曰竿头通一线。

壬午十五年。

春正月悟和尚归天台通玄。

三月储和尚住台州能仁。

六月十六日绍兴东山明澓尔密禅师寂。澓嗣云门澄。晦迹东山香雪坞。有大沩之风。

七月七日临济第三十世天童圆悟密云和尚寂於通玄。天台县百里内。居民咸见通玄峰四山变白。夜有流光如火。照耀岩谷。门弟子奉全身建塔於天童山幻智庵之右陇。嗣法木陈忞年谱后述。师以海山容纳之量。诱掖方来。凡圣一目之怀。等观大地。说法不带枝叶。为人绝诸廉纤。操恶辣钳锤。单提持向上。碎莽荡二见之窠窟。剪差宗异目之稠林。微犯必诃。纤情不顺。所以士大夫中。往往有闻时富贵。见后贫穷者多矣。况诸学子。一以从上纲宗。纳诸海印三昧。苟有差互。痛与排斥。昔人称佛印元牵牛蹊人之田。而夺之牛。元弗惜。师亦有焉。力争祖命。靡爱厥身。卒俾少室重光。济河复涨。三十年间。风行草偃。驰走天下宿衲。向往一世鸿儒。道满神州。名传紫阁。愚顽知慕德。率土尽钦风。故过化则扫邑空都。来施则倾廪倒槖。坐立之际。千指围绕。顾盼之余。蜃楼幻出。虽晚年谢迹名蓝。投身绝壑。而蝇趋蚁附。奔辏愈殷。及夫慧日停辉。慈云掩彩。四方闻讣。如丧所生。千里哭临。有同孺慕。山川为之变色。太白况乃效灵。(童子指点古坏)则皆师生平教泽所普被。至行所感通。若其约众持身之法。绍先启后之谟。动必合章程。必该典则。可谓津梁百世。师表人天者也。

硕机圣和尚住焦山。圣荆溪巫氏子。六岁始能言。七岁闻邻老云。一子出家。九族升天。忽发夙因。求出家。父母不允。年十九病剧几死。泣告其亲。遂送邑之净名院断发。未几而病愈。即受具於澄古鉴律师。学戒五年。乃游讲肆。意终不惬。谒三峰藏。参万法归一话经二载。一夕在月下经行。至夜半。露地趺坐。忽尔身心世界。荡然一空。至五更。蓦地闻钟声。如迅雷击开顶门相似。起而移足。宛在虚空中行一步过了千万里一般。藏曰。此乃轻安境界耳。遂痛策之。经年终不能契旨。遂辞藏出山。历参博山来黄檗有二老宿。益加迷闷。因参天童悟於金粟。屡遭痛棒。历四十余日。会有一僧问话。才开口。悟便打。圣从旁猛省。即向前接拄杖一送送倒曰。老汉今日瞒我不得。随后便掌。悟颔之。依止四载。复归觐藏。给侍左右。朝夕咨扣。大法洞然。藏以竹篦衣拂珍重付之。出住润之焦山。后迁湖之高峰。上堂。云封谷口。雾锁长空。把断要津。不通凡圣。汝等诸人向甚处下脚。众中还有见义勇为底衲子么。良久曰。骑骏马。绕须弥。过山寻蚁穴。能有几人知。

鸳湖妙用禅师寂。用从兴善广得悟。晦迹吉阳山。与雪峤信大师善。

癸未十六年。

木陈忞和尚继席天童。忞粤之茶阳林氏子。幼有宿慧。因读大慧杲录。忽忆前身云水参方。历历如见。即日走匡庐开先。投明法师剃染。明以忞志慕禅宗。为举五台婆子话。遂於言下荐得赵州意旨。自验生死关头未破。徧参憨山清黄檗有诸尊宿。终不自肯。后参悟和尚於金粟。机缘不契。直趋双径。谒语风信。信问曾到金粟否。忞曰曾到。曰曾问话否。忞曰不曾。曰你怕打那。忞曰某甲一向不曾置得问头。请师处借转问头。信乃开示。忞不肯。复回金粟举前话。悟曰。你吃饭还问人借口么。忞拟议。悟便打。后因参殃崛产难因缘。打破疑团。始明得从上古人关键。凡居侍司。掌记室。亲炙悟者一十四秋。日臻玄奥。继席天童上堂。目击道存。锋铓不犯。头头显露。物物全彰。犹是因高就下。曲为今时。况复言中取则。句里呈机。举古明今。拈三播两。大似郑州出曹门。何异南辕而北辙。殊不知当人脚跟下立地一着。如天普盖。如地普擎。抽一机则千机顿赴。展一目则万目毕张。透声色。绝遮拦。互古互今无处所。还生死得伊么。还污染得伊么。还荣枯得伊么。还推迁得伊么。纵有德山棒如雨点。也则打他不着。临济喝似雷奔。也只无伊下口处。更说甚么百问云兴。千酬瓶泻。一毫端际。出见无尽身云。一举步间。游历无边国土。正是泥里洗土块。虾跳不出斗。诸仁者从上既有如此广大门风。稳密田地。何不推他阿爷向后。放出渠侬一头。与么直截承当去。正恁么时。接续流通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曰。天高群象正。海阔百川朝。

寂光三昧律师应诏修建南京大报恩殿。勅黄甫宣。茭芦荡中神木涌见。光率众舁致。皆楩楠巨材。远近惊异。

雪峤信大师住嘉禾东塔。

林野奇和尚继住通玄。

万如微和尚补住龙池。

五月圣寿海印印乾法师寂。乾广陵韩氏子。分座於京口圣寿。悟心融讲席下。往来巢松一雨若昧法师之间。已讲贯无滞。自念长水从琅琊开发。太原孚因禅衲悟明。德山鉴担青龙钞出蜀。拟扫南方魔子。而卒自焚於纸烛下。宗门岂无长哉。我未达耳。乃谒博山来於天界。寻因山茨际参磬山修。力究十有九日而省。修益锻炼器重之。复见悟和尚於天童。亲炙逾年。将抗迹西山。而山茨际初住东明。老屋败椽。仅蔽风雨。乾毅然往佐之。东明由此复振。归京口省融。栖八公洞。融寂。委以圣寿。非其志也。而义不可辞。甫一年而谈对坐逝。山翁忞和尚传其生平。

十一月杭州显宁宏垣澹予和尚寂。垣姑苏朱氏子。状貌丰硕。有玉弥勒之称。十岁出家於太仓圣像寺。十五梦游地狱。遂醒悟人世之幻。由是求道念切。十九参云栖。问如何是佛知见。栖笑而不答。垣疑之。后谒三峰藏。参万法归一话。稍有省悟。未得洒然。因与灵隐礼阻雪於长安镇。屡承策励。忽得契证。亲炙三峰二十年。深入法奥。乃获付嘱。出住皋亭显宁。僧问三峰室中。尝论临济三玄要是否。垣曰。三峰无此话。莫谤三峰好。曰和尚何得讳却。垣曰。不特谤三峰。又来谤老僧。住持八载。说法不容纪录。将示寂。与数僧问答。一僧进前问曰。和尚尊候如何。垣曰苦。又曰。和尚是善知识。焉得如此。垣曰。未离三界外。还在五行中。僧无语。垣曰你道者两转语。那一转敌得生死。僧拟议。垣喝出。复手书二偈。端坐而化。

甲申十七年。

灵机观禅师开法湖州资福。观闽之龙溪周氏子。母翁梦一金神入室。卫从颇盛。香光馥郁而诞。礼金浦九云慧昙老宿芟染。昙耆年有道行。为一方推重。见观志不群。乃欣然曰。子乃法门令器。讵可虚滞於此。吾年虽迈。当送子行脚也。即束装偕观出岭。首参天童悟。参究颇切。虽役重务。未尝放舍。明年甲戌。参金粟容。愈加猛砺。彻夜不眠。一夕雷电骤闪。不觉话头脱落。山河大地凝成一片。久之豁然。不被从上佛祖舌头欺瞒。复侍十载。乃住翔凤山资福。辟草开山。刈茅缚屋。凄凉盈目。豺虎为邻。人不堪其忧。而观怡然独乐。律身最严。同众食息。禅学之士。自远趋风单提向上。勘验方来。参请无虚日。

春。南岳绿萝通际山茨和尚寂。际通州李氏子。初从东隐若昧法师习讲。谒悟和尚於金粟。嗣罄山修。黄端伯司理请住东明。迁南源。登南岳。止掷钵峰下。盖虎穴也桂林王闻而异之。访卓锡处。步行三百里就见之。以误食野芹怡然而寂。山翁忞序其录行世。谓的的提持本分。殊无语言文字。与人齩嚼。盖与今时禾黍不阳艳。竞栽桃李春者回异矣。涂毒鼓声。当有闻之而命不全活者。师盖未死也。

三月律师寂光奉诏南都忏荐大行皇帝。

天童忞就昆山安禅院启建荐严毅宗烈皇帝道场疏曰龙去荆山。曾动轩臣之哭。天崩杞国。每怀[侬-辰]士之忧。千邦丧统御之尊。万姓失大明之照。仰五岳拔地之雄。光华犹昔。缅长松擎霄之势。忠节自惭。敬仗佛光。严资仙驭。千圣不携。己灵曷重。处处为人作主。头头本地风光。

能仁储闻 哀诏到台。设位陈奠。上堂说偈曰。涂毒鼓声何处起。三乘五性闻皆死。夜来万籁动悲风。白日丽天莫知止。

宗统编年卷之三十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