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清先正事略选卷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钱秉镫(附方中通、方中履)

全祖望

刘献廷

叶燮(附顾有孝、钮琇、李重华、顾我錡)

陈恭允(附屈大均、梁佩兰)

孙枝蔚(附王又旦、李念慈、张恂、王宏撰、李楷、屈复)

王士桢

钱秉镫(附方中通、方中履)

钱先生澄之,字饮光,原名秉镫;安徽桐城人,生当明季。弱冠时,有御史某阉党也,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诸生方出迎,先生忽前,扳车而搅其帷,众莫知所为。御史大骇,命停车,而溲溺已溅其衣矣。先生徐正衣冠,昌言以诋之;驺从数十百人皆相视,莫敢动。而御史方自幸脱于「逆案」,惧其声之着也,漫以为病狂而舍之。先生由是名闻四方;与云间陈卧子、夏彝仲、嘉善魏学渠交最深。又尝问「易」于黄石斋先生,着「田间易学」十二卷。初从京房邵康节入,故言数颇详;盖石斋之余绪也。后乃兼求义理,大旨以朱子为宗。又着「田间诗学」十二卷,谓『「诗」与「尚书」、「春秋」相表里,必考之「三礼」以详其制作,征诸「三传」以审其本末,稽之「五雅」以核其名物,博之「竹书纪年」、「皇王大纪」以辨时代之异同与情事之疑信,即今舆记』。以考古之图经,而参以平生所亲历。其书以「小序」首句为主,所采诸儒论说自注疏集传外,凡二十家;持论精核,于名物训诂、山川地理言之尤详云。

先生少以经济自负,常思冒危难以立功名;及归自闽中,遂杜足田间,课耕以自给。年八十有二而终。

同县方中通,字位伯;明检讨以智(密之)之次子也。明之中叶,以博洽著者称杨慎,而陈耀文起与之争;然慎有伪说以售欺、耀文好蔓引以求胜。次则焦竑,亦善考证;而习与李贽游,好牵缀佛书,伤于芜杂。惟密之先生崛起崇祯中,博极群书,考据精核;迥出其上。风气既开,国朝亭林、百诗、锡鬯诸君相沿而起,一扫悬拟之空谈。密之传「通雅」十二卷,穷源竟委,词必有征;中通承其家学,以博综称。善「数度衍」二十四卷、「附录」一卷;其书有数原律衍、几何约、珠算、笔算、筹算、尺算诸法,复条列古「九章」名目,引「御制数理精蕴」推阐其义;其几何约及珠算等,大抵裒集诸家之长而增损润色,勒为一编。又撰「物理小识」十二卷及「浮山文集」。中通弟中履,着「古今释疑」十八卷;虽不及「通雅」之精核,然学有渊源,故不为弇陋也。

——见原书卷三十二(经学)页三下。

全祖望

先生姓全氏,名祖望,字绍衣、一字谢山;浙江鄞县人。生有异禀,书过目不忘。年十四,补弟子员,应行省试。以古文谒查初白编修,编修许为刘原父之俦;充选贡。入都,上书方侍郎苞,论「丧礼或问」;侍郎大异之,声誉顿起。寻举顺天乡试,出曹公一士门。临川李侍郎绂见其行卷,叹曰:『此深宁、东发后一人也』!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即以是科成进士,选庶吉士,不与鸿博试。时词科尚未集,临川以问先生;先生为疏记四十余人,各列所长以告。会首辅张文和与临川相恶,又屡招先生不赴,以此深嫉之;二年散馆,先生列最下等,以知县候选。方侍郎欲荐入三礼馆,辞之;归,不复出。

初,见江阴杨文定公,公称其博而勉以有用之学;先生曰:『以东莱、止斋之学,朱子尚讥之;何敢言博』!公曰:『但见及此,则进矣』。先生既归,贫且病,饔飧不给;而好学益厉。人有所馈,皆峻辞。屡主蕺山、端溪诸书院,成就人材甚众。有闲,益广修「枌社掌故」、「桑海遗闻」,表章节义如不及。重登范氏天一阁,搜金石旧搨,编为碑目;且钞其秘书。经扬州,居马氏畲经堂,成「困学纪闻三笺」;论者谓在百诗、义门二家之上。至湖上,适杭堇甫以闰重三日修禊事,至者四十二人;先生与焉。遂访方侍郎于湄园;时方年八十矣,犹七冶「仪礼」,戒先生不当为汗漫游。隙勾山太仆再以书来,速出山;梁芗林少师拟特疏荐。皆力辞之,贻诗以见志。二十年七月,卒于家;年五十有一。

先生负气忤俗,有节概;相传为钱忠介公肃乐后身。其学渊博无涯涘,于书靡不贯穿。在翰林,与临川共借「永乐大典」读之,每日各尽二十册;时开明史馆,复为书六通遗之。南归后,修南雷黄氏「宋元儒学案」、七校「水经注」、续选甬上耆旧诗。撰「丙辰公车征士小录」及「词科摭言」,先之以康熙己未百八十六征士,而接以乾隆丙辰;书未卒业。在端州释奠礼成,祀白沙以下二十有一人;从前未有之典也。先后答弟子董秉纯、张炳、蒋学镛、卢镐等所问经史,录为「经史问答」,凡十卷;足启后学。卒后,秉纯等裒其文为「鲒埼亭集」。又所着有「汉书地理志稽年」、「古今通史年表」。

——见原书卷三十四(经学)页三上。

刘献廷

刘继庄者名献廷,字君贤;顺天大兴人。先世本吴人,寓吴江者数十年卒焉。其学主于经世;自象纬、律历、边塞、关要、财赋、军政之属旁及岐黄、释老家言,无不穷究。昆山徐尚书好士,多藏书,大江南北宿老争赴之;先生游其间,别有心得。万征君季野于书无所不读,独心折先生,引参明史馆事;顾君景范、黄君子鸿长于舆地,亦引先生参「一统志」事。先生谓:『诸公考古有余,而未切实用』。其论向来方舆书:『大抵详于人事,而天地之故概未有闻。当于疆域前,别添数则。先以诸方之北极出地为主,定简平仪之制度为正切线表;而节气之后先、日蚀之分秒、五星之陵犯,占验皆可推矣。诸方七十二候多不同,如岭南之梅十月开已,桃李腊月已开;而吴下梅开于惊蛰,桃李开于清明:相悬若此。今世所傅七十二候,本诸「月令」;乃七国时中原之气候。今之中原已与七国之中原不合,则历差为之。宜于南北诸方细考其气候,详载之为一则;则夭地相应之变迁,可以求其微矣。燕京、吴下水皆东南流,故必东南风而后雨;衡、湘水皆北流,故必北风而后雨。山水之向背分合,皆当按籍而列之;而风土之刚柔暨阴阳燥湿之征,可次第求矣。诸方有土音,又有俚音;盖五行气韵所宣之不同;各谱之为一则、合之土产,则诸方人民性情风俗之微,皆可推而见矣』。其论水利,谓『西北乃二帝、三王之旧都,二千余年未闻仰给于东南;何则?沟洫通而水利修也。自刘、石云扰以讫金、元,人皆草草偷生,不暇远虑;相习成风,不知水利为何事。故西北非无水也,有水而不能用也。不为民利,乃为民害;旱则赤地千里、潦则漂没民居,无地可瀦、无道可行,人固无如水何,水亦无如人何!虞学士始奋然言之,郭太史始毅然行之;未几竟废,三百年无过问者。有圣人出,经理天下必自西北水利始。西北水利,莫详于「水经」郦注;虽时移势易,十犹可得六、七。郦氏略于东南,人以此少之;不知水道之当详,正在西北。拟取列史中关于水利、农田、战守者,各详考其所以,附以诸家之说以为之疏,俾施行者有所考镜』。又言:『「通监纲目」,非朱子亲笔,故多迂而不切;而关系重者反遗之。当别作「纪年」一书』;凡先生所撰着,其运量皆非一人一时所能成,故多未就也。生平自谓『于声音之道,别有所窥,足穷造化之奥、百世而不惑』。尝作「新韵谱」,自「华严」字母悟入而参之以「天竺陀罗尼」、「泰西蜡顶话」、「小西天梵书」暨「天方」、「蒙古」、「女真」等音,又证以辽人林益长之说而益自信。同时,吴修龄自谓苍颉以后一人;先生则曰:『是其于天竺以下书皆末得通,而但略见「华严」之旨者也』。先生之法,先立鼻音二,以鼻音为韵本;次定喉音四,为诸韵之宗。以喉音互相合,凡得音十七;喉音与鼻音互相合,凡得音十;又以有余不尽者三合之,凡得音五:共三十二音为韵父,而韵历三十二音为韵母。横转各有五子,万有不齐之声摄于此矣。尝欲谱四方土音,以穷宇宙元音之变;乃取「新韵谱」为主,而以四方土音填之;逢人皆可印证。盖是书多得之大荒以外,囊括浩博;学者或骤见而未能通也。

先生与梁质人、王昆绳友;所严事者曰梁溪顾畇滋、衡阳王而农,而尤心服者曰南昌彭躬庵。所自着曰「广阳杂记」。

——见原书卷三十二(经学)页五下。

叶燮(附顾有孝、钮琇、李重华、顾我錡)

叶先生燮字星期,号己畦;江苏吴江人,籍浙之嘉善。康熙九年进士,知宝应县。修决堤,免无名之税;出诬服杀人者,直仇陷附逆而冀没其田庐者。以伉直不容于上官,不二年落职;欣然曰:『吾与廉吏同登白简,荣于迁除矣』!时嘉定令陆清献公,同被劾也。

既归,筑室横山下,学者称横山先生。着有「己畦文集」二十卷、「诗集」十卷。其论文,谓议论不蹈袭前人,卓然自吾立,方为立言。论诗曰生、曰新、曰深;凡一切庸熟、陈腐、浮浅语,须一扫空之。所作诗,意必钩元、语必独超,宁不谐俗、不肯随俗;于同时诸家外,能拔戟自成一队。时吴中称诗者,多宗范、陆;究所猎者,范、陆之皮毛耳。先生着「原诗内外篇」四卷,力排其非;吴人士始多訾謷之。既歾,乃争从其说。汪编修琬居尧峰说经硜硜,与先生持论凿枘,门下士亦互相诋諆;汪歾,先生曰:『吾向不满汪氏文,亦谓其名太高、意气太盛,故麻列其失以规之,非谓其缪盩于圣人也。且汪歾,谁讥弹吾文者』!乃取向所摘汪文短处,悉燔之。沈归愚尚书少从受诗法,守之不变;王新城司寇尝致书先生,称其独立起衰。后见归愚诗,复称赏之曰:『横山门下,尚有诗人』!其推重若此。同时同县以诗文着称者,自甫草、稼堂诸君外,有顾茂伦、钮玉樵、李实君、顾湘南诸君。

顾有孝字茂伦,吴江诸生。居钓雪滩,以选诗为事;唐律及国朝近体诗,皆有选本。名满大江南北。

钮琇字玉樵,官知县。博雅多闻,所着「觚剩」,能举见闻异词者折衷之,可补正史之阙;诗亦变之。遗着有「临野堂集」。

李实君名重华;雍正甲辰进士,官编修。天赋俊才,复得张匠门指授。性好游,入巴蜀、客山左,留览秦关、楚塞,登临凭吊;诗益嶔嶔历落,得江山之助。着有「玉洲诗集」。其「诗话」二卷,可与昌谷「谈艺录」并传。

顾湘南名我錡,邑廪生。鄂文端任江苏布政时,以古学试士得五十三人,湘南为冠;遂有「南邦黎献集」之刻。后开博学鸿词科,乃文端奏请,若为湘南设也。及诏下,而湘南歾矣;有才无命,文端叹息弥襟。所着曰「湘南诗集」。

——见原书卷三十八(文苑)页二上。

陈恭允(附屈大均、梁佩兰)

岭南三家,首陈先生元孝,而屈翁山、梁药亭次之。

元孝名恭允,顺德人。父邦彦,明季以阁部殉难(事具「明史」);时先生才十余岁。比长,遂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布衣,与李元仲、魏叔子、季子、彭躬庵诸看善;皆遗民也。工诗、古文,兼精书法。未冠,赋「姑苏怀古」诸诗,倾动一时,名大起。其诗清迥拔俗,得唐贤三昧;古体间入选理,一时习尚无所染。着有「独漉堂集」。王渔洋、赵秋谷二公至岭南,于广州诗人尤推重先生。其后杭堇甫来主讲席,题先生遗像,倾服尤甚。洪稚存论〔岭〕南三家有句云:『尚得古贤雄直气,岭南犹似胜江南』。其推挹至矣。

翁山屈姓,名大均;番禺人。着有「翁山诗集」。子明洪,字甘泉;贡生,官教谕。亦以能诗闻。

梁药亭名佩兰,字芝五;南海人。童时,日记数千言;通经史百家。年二十六,领顺治十四年乡试解额,诗名已播海内。康熙二十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同榜均以前辈事之。明年即假归,周游名山,与海内诸名宿相酬唱;渔洋、竹垞及潘次耕皆推重之。着有「六莹堂集」。

——见原书卷三十八(文苑)页二下。

孙枝蔚(附王又旦、李念慈、张恂、王宏撰、李楷、屈复)

关中人文,自中孚、雪木、天生三李外,推孙先生豹人。

先生名枝蔚,三原人;豹人,其字也。世为大贾,业盐荚。甲申之乱,年二十有四;散家财、求壮士,起义不果,只身走江都折节读书,遂以诗文名天下。年六十,举鸿词科。时有奔竞执政之门者,先生耻焉;求罢不允,促入试,不终幅而出。会特诏布衣处士有文学素着、老不任职事者,授京衔以宠其行;及格者八人,先生与焉。部议正字衔;圣祖少之,予中书舍人。初,吏部集验于庭,独卧不往;旋被敦促,乃遂巡入。主爵者见其须眉皖白,引使前曰:『君老矣』!先生正色曰:『未也!我年四十时即如此。且我前以老求免试,公必以为壮;今我不欲以老得官,公又以我为老:殊可怪也』!当事愕谢,卒以老官之。先生性伉直,前初以世乱,好谈兵,家毁于贼。自京师归,复居江都。所着曰「溉堂集」。从游者皆有声海内,而王又旦为最着。

又旦,合阳人;字幼华。弱冠,举于乡。令潜江,履亩定赋,杜豪强侵占;葺长堤,拄汉水决啮;建传经书院,筑说诗台。豹人时居江都,迎之受诗。比入为给事中,诗名已与豹人埒。疏陈湖北堤工协济之害,令荆、郢分界治堤,以绝委卸;典试广东还,过南海花山,建议于其地设县治,夺盗渊薮;皆报可。朱竹坨称其能诗,能兼综唐、宋人之长。年五十一,卒于官。有「黄湄诗集」。

当是时,关西之士耻效章句,皆以通经、学古为尚;其卓然名家者,泾阳则有李念慈、张恂。念慈字屺瞻,尝为令荐博学鸿词不第,隐居峪口山;诗曰「峪口山房集」。恂字稚恭,一字壶山;以进士,为江南推官。善画,落笔片纸值千钱。与三李、豹人、黄湄辈往还酬答,而名稍后;惟华阴王宏撰、朝邑李楷与三李等齐名。

楷字叔则,一字岸翁;着「河滨全集」。由举人,令宝应;以直废。康熙二年,买抚军汉复请董「陕志」。宏撰尚为诸生,从叔则编摩。叔则善古赋,文朴茂;钱牧斋亟称之。著书百卷,文名冠一时;人称河滨夫子。

宏撰字无异,一字山史;与三李同时,于叔则为后进,而叔则独喜从山史游。山史读书华山,顾亭林尝主其家;共建朱子祠于云台观。好「易」,精图象;学者宗之,得一言以为重。凡碑版,志铭,非三李则山史;而山史工书法,故尤多于三李焉。

又有屈复者,字见心,号悔翁;蒲城人也。年十九,试童子第一。忽弃去,走京师,学诗者多从之游。先生作「客约」,不迎送、不作寒暄语。其论诗,于兴、赋、比之外,专以寄托为主;谓陶之「饮酒」、郭之「游仙」、谢之「登山」、左之「咏史」,彼自有所以伤心之故而借题发之,未可刻舟而求剑也。张尚书廷枢欲上章荐,力辞不就。乾隆元年,杨尚书超曾举应鸿词科;杨未见屈,屈亦不报谢。所着「弱水集」,甚富。无子,妻死不再娶;人以比林和靖云。

——见原书卷三十八(文苑)页三下。

王士桢

国家文治轶前古,扦雅扬风,钜公接踵出;而一代正宗,必以新城王公称首。公以诗鸣海内五十余年,士大夫识与不识皆尊之为泰山、北斗。当开国时,人皆厌明代王、李之肤廓,钟、谭之纤仄;公以大雅之材起而振之,独标神韵,笼盖百家,其声望足以奔走天下。虽身后诋諆者不少,然论者谓本朝有公,如宋之东坡、元之道园、明之青邱屹然为一代大宗,未有能易之者也。公官郎中时,遭遇圣祖留意古学者,召对阁臣,从容问『在廷中博学能诗文者孰为最』?于是李公霨、冯公溥、陈公廷敬、张公英交口荐公,特诏公赋诗,称旨。次日,传谕:『王士桢诗文兼优,着以翰林官用』。遂改侍讲。寻转侍读,入直南书房。尝征其诗,录进三百篇,曰「御览集」。国朝汉人由部曹改词臣,自公始。公薨后五十余载,当乾隆之三十年,高宗特旨以公绩学工诗,在本朝诸家中流派较正,从前未邀易名之典,宜示褒荣以为稽古者劝;遂赐谥曰「文简」。可谓不世之遭,久益论定矣。然公历官诸政蹟及生平风节,实与文章足并垂天壤,未可轩轾论也。公之司理扬州也,朝命侍郎叶成格驻江宁,治通海寇狱;罗织甚众。公力保全良善,严反坐以息诬陷。扬故有钦赃积逋二万余金,前任以考成故重督之,逮系者众。公至,恻然曰:『此沟中瘠耳;虽日敲朴,何益』!悉纵遣之。而手疏募诸当事,自监司、郡守及属邑悉割俸代输;不足,则募诸商人。诸商故以海寇狱德公,倾赀恐后。又不足,则言于巡抚,具疏请豁免;于是积逋一清。在扬五年,完大案八十有三;雪高邮居烈妇向氏冤,人称神君。公既由司理起家,复以大司寇致政,与列官相终始;每谳狱,必多方以求其生。尝会议闵焕、郭振与窦子章狱,三人皆以救父故,持金刃杀伤人,论重辟;公曰:『此当其论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论轻重也』。遂得改缓决。任副宪时,又尝争杨成狱。贰户部时,又论聊城于相元、太平王训、齐河房得亮狱,俱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必致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徐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伏法。其慎于用刑多类此。公为政能持大体,以和平养士气,清不戾俗,和而有执。故长成均,则整饬教条,杜请托;所奖拔如金居敬、汤右曾、查升、陶元淳、惠周惕辈,皆时名人。又疏请定文庙祀典,舞用八佾、笾豆十二,并增从祀先儒;一时皆韪其论。及掌邦宪,则絜持纲维,戒言者不得毛举细故。会廷议裁御史员额,公力争以为天子耳目官,可增不可减;奏上,卒从公议。在计部时,秦中方大饥,开入粟例;公预戒所司,不得以一呈一稿至前。先后七年,皭然无所与。其管理钱法也,例故有样钱;公立禁革之。其榷关清江浦也,船厂有陋例;言于漕帅,尽罢之。公与睢州汤文正公,初未识面;会征博学鸿儒,公言于魏公象枢曰:『公以学行闻天下,荐士不当以文艺;必如汤君者,乃可应诏』。人知汤公之荐由魏公,而不知自公发之也。生平自重其诗,不轻为人作。内大臣明珠称寿,有大僚某手金笺,请得一诗以侑觞;公曰:『曲笔以媚权贵,君子不为也』!力辞之。公之干济风节若此而世不尽知,为诗名所掩耳。

公讳士桢,字贻上,号阮亭,别自号渔洋山人;世为新城右族。年十八,中顺治八年乡试。祖方伯公象晋年九十有一,犹及见之;以家藏邢太仆书「白鹦鹉赋」赐公。十五年,举会试。越三年,选授扬州推官。康熙三年,总督郎公廷佐、总河朱公之锡先后疏荐公,擢礼部主事;累迁郎中,榷清江关。十一年,典四川乡试。母忧,归。旋补户部郎中。十七年,特擢侍读;寻迁祭酒。二十三年,晋少詹事;奉命祭告南海。明年,丁父忧。二十九年,由原官迁左副都御史,充经筵讲官;晋兵部督捕侍郎。三十年,充会试副考官;调户部侍郎。三十五年,命告祭西岳、西镇、江渎。三十七年,擢左都御史;复命直南书房,编御制文集。明年,迁刑部尚书;前后赐御书「带经堂」、「信古斋」匾额各一。四十三年,坐谳狱失出,罢官;时公年七十一矣。四十九年,上眷念在籍诸老臣,命复职。五十年五月,薨于里第;年七十有八。

公八岁能诗。频梦五色小鸟如凤凰,飞绕左右;又屡梦人赠古墨,■〈口鼻〉之有异香:人以为文字之祥。少游历下,集诸名士于明湖,赋「秋柳诗」;和者数百人。在京师,与汪苕文、程周量、刘公■〈甬戈〉、梁曰缉、叶子吉、彭羡门、李圣一、董文骥等以诗相倡和。在扬州,与林茂之、杜于皇、孙豹人、方尔止等修禊红桥,又与陈其年、邵潜夫等修禊如皋冒氏之水绘园。每公暇,辄召宾客泛舟载酒平山堂;吴梅村云「贻上在广陵,昼了公事、夜接词人」,盖实录也。迄官礼部,复与李湘北、陈午亭、宋牧仲及汪、程、刘、梁等为文社。时宋荔裳、施愚山、曹顾庵、沈绎堂皆在京师,与公兄弟酬唱无虚日。又尝奉使南海、西岳,遍游秦、晋、洛、蜀、闽、越、江、楚间,所至访其贤豪、考其风土,遇佳山水必登临,融怿荟萃,一发之于诗。故其诗,能尽古今之奇变,蔚然为一代风气所归。公典顺天试,与韩文懿共事;典辛未会试,与张文贞、陈文贞、李文贞、共事:所得士,为杨文定(名时)、陈恪勤(鹏年)、黄侍郎(叔琳)、惠研溪(周惕)等。晚直南书房,与张文端、陈文贞共事:皆极九等人表之最,可想见一时之盛云。公所着有「带经堂集」九十二卷、「渔洋诗话」三卷、「蜀道驿程记」二卷、「皇华纪闻」四卷、「粤行三志」三卷、「池北偶谈」二十六卷、「陇蜀余闻」二卷、「秦蜀驿程后记」二卷、「古欢录」八卷、「居易录」三十四卷、「浯溪考」二卷、「感旧集」、「香祖笔记」、「分甘余话」、「北征日记」各如干卷,又有「唐贤三昧集」、「唐绝人万首句」、「唐诗十选」诸书,皆行世。

——见原书卷六(名臣)页一上。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