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四十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释文纪卷四十五

明 梅鼎祚辑

无名氏【二 此下记论竝未详作者苐以世代为次】

【后汉 晋  苻秦 姚秦 北凉宋  齐  后魏 隋】

般舟三昧经记【后汉】

般舟三昧经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天竺菩萨竺佛朔于洛阳出菩萨法防时传言者月支菩萨支谶授与河南洛阳孟福字元士随侍菩萨张莲字少安笔授令后之着在建元十三年于佛寺中校定悉具足后有写者皆得南诸佛又言建安三年嵗在戊子八月八日于 昌寺校定

须眞天子经记【西晋】

须眞天子经泰始二年十一月八日于长安青门内白马寺中天竺菩萨昙摩罗察口授出之时传言者安文惠帛元信手受者聂承逺张伯孙休达十二月三十日未时讫

阿维越致遮经记【晋言不退转法轮四卷】

太康五年十月十四日菩萨沙门法护于炖煌从龟兹副使羌子侯得此梵书不退转法轮经口敷晋言授沙门法乘使流布一切咸悉闻知【大藏此字函亦録】

持心经后记

持心经太康七年三月十日炖煌开士竺法护在长安说出梵文授承逺

正法华经记

太康七年八月十日炖煌月支菩萨沙门法护手执梵经口宣传出正法华经二十七品授优婆塞聂承逺张仕明张仲政共笔受竺徳成竺文盛严威伯续文承赵友义张子龙陈长等共劝助欢喜九月二日讫大弟子陈慎力龟兹居士帛元信共参校元年二月毕工记又言元康元年长安孙伯虎以四月十五日写

文殊师利净律经记

经后记云沙门竺法防于京师遇西国寂志诵出此经经后尚有数品其人忘失辄宣现者转之为晋更得其本补令具足太康十年四月八日白马寺中聂道眞对笔受劝助刘元谋傅公信侯彦长等

魔逆经记

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月支菩萨法防手执梵书口宣晋言聂道眞笔受于洛阳城西白马寺中始出防显元写使功徳流布一切防福度脱

正法华经后记

永熈元年八月二十八日比丘康那律于洛阳写正法华品竟时与清戒界节优婆塞张季博董景刘长武长文等手执经本诣白马寺对与法护口校古训讲出深义以九月大斋十四日于东牛寺中施檀大防讲诵此经竟日尽夜无不咸欢重巳校定

如来大哀经记

元康二年三月七日炖煌菩萨支法护手执梵经经名加益乃命沙门聂承逺道眞正书晋言以其年八月二十有九日亲自覆校当令大法光显流布其有览观吾文者晓畅译妙法

圣法印经记【天竺名阿遮昙摩文图】

元康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月支菩萨沙门法护于酒泉演出此经弟子竺法首笔受令此深法普流十方大乘常住

贤劫经记

贤劫经永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月支菩萨竺法护从罽宾法门得是贤劫三昧手执口宣时竺法友从洛寄来笔受者赵文龙使其功徳福流十方普遂防恩离于罪孽见是经者次见千佛稽受道化受菩萨决致无生忍至一切法十方亦尔【大藏恃字函亦録】

放光经记

惟昔大魏颍川朱士行以甘露五年出家学道为沙门出塞西至于阗国写得正品梵书梵本九十章六十万余言以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晋字法饶送经梵本至洛阳住三年复至许昌二年后至陈留界仓垣水南寺以元康二年五月十五日众贤者共集议晋世初流行诸梵本者于阗沙门无乂罗优婆塞竺叔兰先光陈之周明共笔受正书九十章凡二万八千二百有二十一言时仓垣诸贤者等大小皆劝刋行乃以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写都讫经义深奥又前后冩者参校不能善悉至太安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沙门竺法寂来至仓垣水北寺求经本写时检取现品五部并梵本与竺叔兰更共考校书写永安元年四月二十讫于前后所冩校最为差定其前所冩可更取校晋梵音训畅义难通诸开士大学文生书冩供养讽诵读者愿留三思恕其不逮也

普曜经记

普曜经永嘉二年太岁在戊辰五月本齐菩萨沙门法护在天水寺手执梵本口宣晋言时笔受者沙门康殊帛法炬

首楞严后记【东晋】

咸和三年岁在癸酉凉州刺史张天锡在州出此首楞严经于时有月支优婆塞支施崘手执梵本支博综众经于方等三昧特善其志业大乘学也出首楞严须赖上金光首如幻三昧时在凉州州内正听堂湛露轩下集时译者龟兹王子世帛延善晋梵音延博解梵文妙音兼综受者常侍西海赵防防水令马亦内有大维縂持三人皆是俊徳有心道徳时在坐沙门诸净寂光等行凉州自属辞辞防如本不加文饰饰亦如明其道文质兼唯圣有之耳

六卷泥洹记

摩竭提国巴连弗邑阿育王塔天王精舎优婆塞伽罗先见晋土道人释法显逺游此土为求法故深感其人即为冩此大般泥洹经如来秘藏愿令此经流布晋土一切众生悉成平等如来法身义熙十三年十月一日于谢司空石所立道场寺出此方等大般泥洹经至十四年正月一日校定尽讫禅师佛大跋陀手执梵本宝云传译于时座有二百五十人

文殊师利发愿经记

晋元熙二年岁在庚申于扬州鬬场寺禅师新出云外国四部众礼佛时多诵此经以发愿求佛道

闗中近出尼二种坛文夏坐杂十二事并杂事共卷前中后三记【苻秦】

卷初记云太岁己卯鹑火之次十一月十一日在长安出此比丘尼大戒其月二十六日记僧纯于龟兹佛陀舌弥许戒本昙摩侍传佛念执梵慧常笔受卷中间有缺少数字后记云此土无大比丘尼戒乏斯一部共一万言中土虽有五百戒比丘尼而戒是觅歴古今无有异道似圣人所制法汰道林声鼔而正之可谓法门之栋梁也法汰去年亦令外国人出少许复不足行常凉州得五百戒一卷直戒戒复之似人之所作其义浅近未及僧纯昙充拘夷国来从云慕蓝寺于高徳沙门佛图舌弥许得此比丘尼大戒及授戒法受坐巳下至劒慕法遂令佛图卑为译昙摩侍传之乃知眞是如来所制也而不止五百数比丘戒有二百六十问侍所以言莫知其故也然以理推之二百五十及五百是举全数耳又授比丘尼大戒文少将即用授大比丘法而出其异也八簸赖夷无二亦当依比足之耳亦当略授十七僧迦卫尸沙一章也又授比丘尼大戒尼三师教授师更与七尼坛外问内法坛外问内法于事为重故外国师云坛外问当言正尔上场众僧中当问汝汝当尔答坛上问则言今众僧中问汝也正尔令昙充还拘夷访授比丘尼大戒定法须报以为式也授六法文无乏也二师而巳无教授师也

卷后又记云秦建元十五年十一月五日嵗在鹑尾比

丘【阙】     丘慈高徳沙门佛图舌弥许得此授【阙】及二嵗戒仪从受坐至属授诸杂事【阙】

佛图卑为译慧常笔受凡此诸事是所施【阙】为人师而不练此此无异于土牛后人也【阙】

道人竺道曼于丘慈因此异事来兴炖煌道人此沙门各各所住祠或二百或三百人为一部僧比丘尼向三百人凡有五祠各各从所使僧祠依准为界内无共说戒法也常暮说戒说戒之日比丘尼差二人徃白所依僧云今日当说戒僧即差二人往诣比丘尼僧知人数还白大僧云比丘尼凡有若干于某祠清净说戒普共闻知如是三白比丘尼便自共行筹说戒如法僧事【昙充云大齐说律六十日竟尼亦寄聴若遇说戒亦寄聴戒唯不与舎罗筹耳】

七月十五日各于所止处受戒如法遣三人诣所依僧承受戒分齐耳其余如僧法【此与尼戒违将是不知也】比丘尼当三受戒五百戒比丘尼满十二嵗乃中为师初受十戒时索二女师当使持律沙门授戒乃付女师令教道之次受二百五十戒年满二十直使女三师授之耳威仪俯仰如男子受戒法无异也【弥离尼受六法无三师沙弥亦无三师二师而巳耳六法云缺  十谬传之】受戒后周一年无误失乃得受【阙】

受戒时三师七僧如中受时直使前【阙】     百

五十事合前为五百耳直授之不【阙】     仪委曲也戒文如男子戒耳事事如之

八犍度阿毗昙根犍度后别记

斯经序曰其人忘因縁一品故阙文焉近自罽宾沙门昙摩卑闇之来经蜜川僧伽禘婆译出此品八犍度文具也而卑云八犍度是体耳别有六足可自百万言卑诵二足今无译可出慨恨良深秦建元十五年正月十九日于扬州瓦官佛图记

僧伽罗刹集经后记

大秦建元二十年十一月三十日罽宾比丘僧伽跋澄于长安石羊寺口诵此经及毗婆沙佛图罗刹翻译秦言未精沙门释道安朝贤赵文业研覈理趣每存妙尽遂至留连至二十一年二月九日方讫且婆须蜜经及昙摩难提口诵增一阿含并幻网经使佛念为译人念乃学通内外才辩多奇常疑西域言质谓此土好华每存莹饰文句减其繁长安公赵郎之所深疾穷校考定务存典骨既方俗不同许其五失梵本出【阙】 外毫不

可差五失如安公大品序所载余【阙】    此卷后使知释赵为法之至

菩萨波罗提木义后记【姚秦】

夫【阙】     无始万行始于戒信之兆是故天竺【阙】   法师心首持诵什言此戒出梵网经中而什【阙】  翫大方齐异学于迦夷淳风东扇故始三年秦王道契百王之业奉心大法于逍遥观中三千学士与什参定大小乘经五十余部唯菩萨十戒四十八轻最后诵出时融影三百人等一时受行修菩萨道岂唯当时之益乃有累劫之津也故慧融书三千部流通于后代持诵相授属诸后学好道之君子愿末劫不絶共见千佛龙华同坐

大智论记

究摩罗耆婆法师以秦始三年嵗在辛丑十二月二十日至长安四年夏于逍遥园中西门阁上为姚天王出释论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乃讫其中兼出经本禅经戒律百论禅法要解向五十万言并此释论一百五十万言论初品三十四卷解释一品是全论其本二品巳下法师略之取其要足以开释文意而巳不复备其广释得此百卷若尽出之将十倍于此

成实论记

大【阙】     嵗次豕韦九月八日尚书令姚显请

【阙】     九月十五日讫外国法师拘摩罗耆【阙】

自传译昙晷笔受

大湼槃经记【北凉】

此大湼槃经初十卷有五品其梵本是东方道人智猛从天竺将来暂憩高昌有天竺沙门昙无谶广学博见道俗兼综游方观化先在炖煌河西王宿植洪业素心防契契应王公躬统士众西定炖煌防遇其人神解悟识请迎诣州安止内苑遣使高昌取此梵本命谶译出此经初分唯有五品次六品巳后其本久在炖煌谶因出经下际知部党不足访慕余残有梵道人应期送到此经梵本都二万五千偈后来梵本想亦近具足但顷来国家殷猥未暇更译遂少停滞诸可流布者经中大意宗涂悉举无所少也今现巳有十三品作四十卷为经文句执笔者一承经师口所译不加华饰其经初后所演佛性广略之闻耳无相违也每自惟省虽复西垂深幸此遇遇此大典开解常滞非言所尽以诸家译经之致大不允其防归疑谬后人是故窃不自辞辄作徒

劳之举冀少有补益【阙】    寻前后略举初五品为私记余致准【阙】

优婆塞戒经记

太嵗【阙】    月二十三日河西王世子抚军将军録尚书事大沮渠兴国与诸优婆塞等五百余人共于都城之内请天竺法师昙摩谶译此在家菩萨戒至秋七月二十三日都讫秦沙门道养笔受愿此功徳令国祚无穷将来之世值遇弥勒初闻悟解逮无生忍十方有识咸同斯誓

二十卷泥洹记【出智猛游外国传】

智猛传云毗耶离国有大小乘学不同帝利城次华氏邑有婆罗门氏族甚多其禀性敏悟归心大乘博览众典无不通达家有银塔纵广八尺高三丈四龛银像高三尺余多有大乘经种种供养婆罗门问猛言从何来荅言秦地来又问秦地有大乘学不即荅皆大乘学其乃惊愕雅叹云希有将非菩萨往化耶智猛即就其家得泥洹梵本还于凉州出得二十卷

禅要秘密治病经记

河西王从弟大沮渠安阳侯于于阗国衢摩帝太寺从天竺【阙】  乘沙门佛陀斯其人天才特拔诸国独

【阙】    兼明禅法内外综博无籍不练故世【阙】

沮渠亲面禀受忆诵无滞以宋孝【阙】

日于竹园精舎书出此经至其月二十【阙】为濬越【大藏善字函亦録】

华严经记【宋】

华严经梵本凡十万偈昔道人支法领从于阗国得此三万六千偈以晋义熙十四年嵗次鹑火三月十日于扬州司空谢石所立道场寺请天竺禅师佛度跋陀罗手执梵文译梵为晋沙门释法业亲从笔受时吴郡内史孟顗右衞将军禇叔度为檀越至元熙二年六月十日出讫凡再校梵本至大宋永初二年辛丑之嵗十二月二十八日校毕【大藏垂字函亦録】

摩得勒伽记

宋元嘉十二年岁在乙亥扬州聚落丹阳郡秣陵县平乐寺三藏与弟子共出此律从正月起至九月二十二日草成二十五日写毕白衣优婆塞张道孙敬信执写

八吉祥记

八吉祥经宋元嘉二十九年太嵗壬辰正月三日天竺国大【阙】  释求跋陀罗于荆州城内译出此经【阙】使持节侍中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阙】

事司空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南谯【阙】为檀越

善见律毗婆沙记【南齐】

齐永明【阙】 岁次实沈三月十日禅林比丘尼净秀闻僧伽跋陀罗法师于广州共僧祎法师译出梵本善见毗婆沙律一部十八卷京师未有渴仰欲见僧伽跋陀罗其年五月还南凭上冩来以十一年岁次大梁四月十日得律还都顶礼执读敬写流布仰惟世尊泥洹巳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于众前谨下一防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

百句譬喻经记

永明十年九月十日中天竺法师求那毗地出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出譬喻聚为一部凡一百事天竺僧伽斯法师集行大乘为新学者撰说此经

道行经后记【后魏】

光和二年十月八日河南洛阳孟元士口授天竺菩萨竺佛朔时传言译者月支菩萨支谦时侍者南阳张少安南海子碧劝助者孙和周提立正光二年九月十五【阙】  城西菩萨寺中沙门佛大写之【竝出三藏经集】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翻译记【下竝翻译后魏】

夫【阙】    是依季行于此非贤岂伏三藏法师

毗【阙】    乌苌刹利王种幼履慈踪长蹑悲迹摄化【阙】  恶导善常为众生不请之友执此法灯照彼昬暗魏皇都邺崇福以资兴和二年岁次实沈佛法加持出此经典名善住意天子所问建午闰月朔次丁丑戊寅建功乙巳毕功助译弟子瞿昙流支对译沙门昙林之笔庶俟存道敬法之贤如实印记示令不惑耳【大藏裳字函】

序回诤论翻译记

回诤论者龙树菩萨之所作也数舒卢迦三十二字此论正本凡有六百大魏都邺兴和三年岁次大梁建辰之月朔次癸酉辛卯之日乌苌国人刹利王种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共天竺国婆罗门人瞿昙流支在邺城内金华寺译时日所费二十余功大数凡有一万一千九十八字对译沙门昙林之笔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勃海高仲密启请供养具记时事以彰以闻令乐法者若见若闻同崇翻译矣【大藏华字函】

转法轮经优波提舎翻译之记

转【阙】      优波提舎义门之名天亲菩萨之

【阙】      防陈如等义行此方必主其人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勃海高仲密善求【阙】  眞拣伪故请法师毗目智仙并其弟子瞿昙流支于邺城内在金华寺出此义门优波提舎兴和三年岁次大梁建酉之月朔次庚子十一日译三千九百四十二言沙门昙林对译録记【大藏次字函】

三具足经优婆提舎翻译记

施戒闻三备摄众行是以如来说名具足法门深防浅识未窥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经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优婆提舎昔出中国今现魏都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婆罗门人瞿昙流支爱敬法人沙门昙林于邺城内在金华寺兴和三年岁次辛酉月建在戌朔次庚午十三日译千百十言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勃海高仲密启请供养守防流通【大藏造字函】

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舎翻译记

宝髻经者是大集中之一集也其宗四法深奥密天亲菩萨【阙】 其门是故名为优波提舎圣自在力行之

【阙】    防出于此今兴和三年岁次辛酉【阙】乌苌国人刹利王种三藏法师毗目智仙

共天竺国婆罗门人瞿昙流支护法大士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勃海高仲密爱法【阙】 沙门昙林道俗相假于邺城内金华寺译四千九百九十七字【大藏弗字函】

毗耶娑问经翻译记

菩萨方便摄化众生必以大悲引邪从正毗耶娑仙即其人也为导羣迷令识因果将诸异见至如来所归命谘启听闻正法因其请说即以名经故因此部毗耶娑问魏尚书令仪同高公愍诸错习示其归则简集能人善辞义者在宅上面出此经典求正法人沙门昙林婆罗门名瞿昙流支兴和四年岁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毕功凡有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七字【大藏推字函】

金色王经翻译记

释迦如来本生无量且于一时作金色王檀行因縁自致成佛说施法门引彼为证因名此经为金色王魏尚书令仪同高公敦舍之心往齐金色为开此门普示一【阙】  上面出斯妙典沙门昙林瞿昙流支兴【阙】

戌月建在酉朔次乙未癸丑日译【阙】

一十四字【大藏忘字函】

第一义法胜经翻译记

夫【阙】     善根湼槃经云供佛二恒魏尚书令仪同髙公重法心成生上财想博采梵文广崇翻译且第一义法胜经者诸法门中此其髓也公意慇诚感之题额沙门昙林瞿昙流支兴和四年岁次壬戌九月一日甲子换文始末四功质义乃定五千五百七十六字【大藏贞字函】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翻译记

出世智道亦名为印此经印义或然不然私情有指未许官用何者私情今且当向发心修行证防名入所乘强劣有定不定圣说定入说不定入言义如是决定名印说如是故名如是经其门要密通必有寄魏尚书令仪同高公深知佛法出自中天翻为此典万未有一采拣集人在第更译沙门昙林瞿昙流支兴和四年岁次降娄月建在戌朔次甲子壬午之日出此如左九千一百九十三字【大藏法字函】

顺中论翻译记

诸国语【阙】  音正彼言伽夷离淳此云龙胜名

人言龙树者片合一箱未是全当【阙】

师依大般若而造中论众典于义【阙】

师名阿僧佉解未解处别为此部魏【阙】

公延国上宾瞿昙流支在第供养正通佛【阙】

昙林出斯义论武定元年嵗次癸亥八月十日丙寅

挥辞凡有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字【大藏移字函】

正诬论【明集载牟子理惑论后案称石崇周嵩则晋以下人撰也】

有异人者诬佛曰尹文子有神通者愍彼西戎西戎父子聚麀贪婪忍害昧利无耻侵害不厌屠裂羣生不可逊让厉不可谈议喻故具诸事云云又令得道弟子变化云云又禁其杀生断其防姻使无子孙伐戎之术孰良于此云云正曰诬者既云无佛复云文子有神通复云有得道弟子能变化恢廓尽神妙之理此眞有胸无心之语也夫尹文子即老子弟子也老子即佛弟子也故其经云闻道竺干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绵绵竺干者天竺也泥洹者梵语晋言无为也若佛不先老子何得称先生老子不先尹文何故请道徳之经耶以此推之佛故文子之祖宗【阙】  元始也安有

弟子神化而师不能乎且【阙】     以道莅之逺

人不服则绥以文徳不【阙】      以除暴止戈

拯济羣生行小杀以【阙】      秋之世诸侯征

伐动仗正顺敌国【阙】     彰其过总义兵以临罪人不以闇昧而行【阙】  服则柔而抚之不茍婬刑极武胜则以丧礼居之杀则以悲哀泣之是以深贬诱执大杜絶灭之原若懐恶而讨不义假道以成其暴皆经传变文讥贬累见故防宋之盟抑楚而先晋者疾衷甲之诈以崇咀信之美也夫敌之怨惠不及后嗣恶止其身四重罪不滥此百王之明制经国之令典也至于季末之将佳兵之徒患道薄徳衰始任诈力竞以谲诡之计济残贼之心野战则肆锋极杀屠城则尽坑无遗故白起刎首于杜邮董卓屠身于宫门君子知其必亡举世哀其灰戮兵之也遂至于此此为可痛心而长叹者矣何有圣人而欲大纵阴毒翦絶黎元者哉且十室容贤而况万里之广重华生于东夷文王出乎西羌圣哲所兴岂有常地或发音于此黙化于彼形教万方而理运不差原夫佛之所以夷迹于中岳而曜奇于西域者盖有至趣不可得而缕陈矣岂【阙】  疾敌之强

而其欲覆灭使无孑遗哉此【阙】     不蠲良淑

纵火中原兰莸俱焚桀纣【阙】     纵令异国

信多恶逆以暴易暴又【阙】      此为辞适足

肆谤言愚竖岂允【阙】     难乎

又诬云【阙】  欺之天有三十二重云云又妄牵楼炭经云诸天之宫广长二十四万里面开百门门广万里云云正曰佛经说天地境界高下阶级悉条贯部分叙而有章而诬者或附着生长枉造伪说或顚倒淆乱不得要实何有二十四万里之地而容四百万里之门乎以一事覆之足明其错谬者多矣臧获牧竖犹将知其不然况有识乎欲以见博秖露其愚焉

又诬云佛亦周遍五道备犯众过行凶恶犹得佛此非怖为恶者之法也又计生民善者少而恶者多恶人辄死辄充六畜尔则开辟至今足为久矣今畜宜居十分之九而人种巳应希矣正曰诚如所言佛亦曾为恶耳今所以得佛者改恶从善故也若长恶不悛迷而后遂往则长夜受苦轮转五道而无解脱之由矣今以其能掘众恶之栽灭三毒之烬修五戒之善尽十徳【阙】之累劫倦而不巳晓了本际畅三世空【阙】

虚外无为之场耳计天下蜫虫之数【阙】

在九州之内若毫末之在马体【阙】       故

天地之性以人为贵荣期所以【阙】     贵贱之分明也今更不复自赖于人类不【阙】  畜生以刍水为甘膳以羁络为非讁安则为之无所多难也

又诬云有无灵下经无灵下经妖怪之书耳非三坟五典训诰之言也通才达儒所未究览也三曾五祖之言又似解奏之文此殆不诘而虚妄自露矣今且聊复应之凡俗人常谓人死则灭无灵无鬼然则无灵则无天曹无鬼则无所收也若子孙奉佛而乃追谴祖先祖先或是贤人君子平生之时未必与子孙同事而天曹便收伐之令颜冉之尸罗枉戮之痛仁慈祖考加虐毒于贵体此岂聪明正直之神乎若其非也则狐貉魍魉婬厉之鬼何能反制仁贤之灵而困禁戒之人乎以此为诬鄙丑尽矣

又诬云道人聚敛百姓大搆寺塔华饰奢侈糜费而无益云云正曰夫教有深浅适时应物悉巳备于首论矣请复申之夫恭俭之心莫过尧舜而山龙华虫黼黻絺绣左传曰锡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故王者之居必金门玉陛【阙】

乎凡庶令贵贱有章也夫人情从【阙】

鼓鼙之音覩羽麾之象则思将师之臣【阙】

声观庠序之仪则思朝廷之臣迁地易观【阙】   俱变令悠悠之徒见形而不及道者莫不贵嵩高而忽仄陋是以诸奉佛者仰慕遗迹思存髣髴故铭列图像致其防肃割捐珍玩以增崇灵庙故上士游之则忘其蹄筌取诸逺味下士游之则美其华藻玩其炳蔚先悦其耳目渐率以义方三涂汲引莫有遗逸犹器之取水随量多少唯穿底无当乃不受耳

又专诬以祸福为佛所作可谓元不解矣聊复释之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行之由巳而理应耳佛与周孔但共明忠孝信顺从之者吉背之者凶示其渡水之方则使资舟艥不能令步涉而得济也其诲人之法救厄死之术亦犹神农唱粒食以充饥虚黄帝垂衣裳以御寒暑若闭口而望饱裸袒以求温不能强与之也夫扁鹊之所以称良医者以其应疾投药不失其宜耳不责其令【阙】   民也且扁鹊有云吾能令当生者不死非能令当死者必生也若夫为子则不孝为臣则不忠【阙】   而不悟

进良药而不御而受祸临死【阙】      深恨良医非徒东走其势投穽矣

又诬云【阙】  在京洛者多矣而未曾闻能令主上延年益寿上不能调和阴阳使年丰民富消菑却疫克静祸乱云云下不能休粮絶粒呼吸清醇扶命度厄长生久视云云正曰不然庄周有云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柰何审期分之不可迁也若令性命可以智徳求之者则武周二子足令文父致千龄矣顔子死则称天丧予惜之至也无以延之耳且阴阳数度期运所当百六之极有时而臻故尧有淊天之洪汤有赤地之菑涿鹿有漂橹之血坂泉有横野之尸何不坐而消之救其未然邪且夫熊经鸟曳导引吐纳辍黍稷而御英蘂吸风露以代糇粮俟此而寿有待之伦也斯则有时可夭不能无穷者也沙门之视松乔若未孩之儿耳方将抗志于二仪之表延祚于不死之乡岂能屑心营近与涓彭争长哉难者茍欲骋饰非之辩立距諌之强言无节奏义无宫商嗟夫北里【阙】  恶緑之夺黄也其余噪

之音曾无纪纲【阙】     之章【阙】

者合兵于徐州刺史陶谦谦使之

【阙】       遂断盗官以自利入大起佛寺【阙】酒食云云后为刘繇所攻见杀云云正曰【阙】

待绳约而自缚也夫佛教率以慈仁不杀忠信不

愆廉贞不盗为首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迩者凶而融阻兵安忍结附寇逆犯杀一也受人使命取不报主犯欺二也断割官物以自利入犯盗三也佛经云不以酒为惠施而融纵之犯酒四也诸戒尽犯则动之死地矣譬犹吏人解印脱冠而横道肆暴五尺之童皆能制之矣笮氏不得其死适足助明为恶之获殃耳

又诬云石崇奉佛亦至而不免族诛云云正曰石崇之为人余所悉也防盈躭酒放僭无度多藏厚敛不恤惸独论才则有一割之利计徳则尽无取焉虽托名事佛而了无禁戒即如世人貌清心秽色厉内荏口咏禹汤而行偶桀纣自贻伊祸又谁之咎乎

又诬云周仲智奉佛亦精进而竟复不蒙其福云云正曰寻斯言似乎幸人之葘非通言也仲智虽有好道之意【阙】  受戒为弟子也论其率情亮直具涉防【阙】

有强梁之累未合道家婴儿之防【阙】

丧败理耳纵如难者之言精【阙】

何异颜项夙夭夷叔馁死比干尽忠而有剖心

之祸申生笃孝而致雉经之痛若此之比不可胜计孔子云仁者寿义者昌而复或有不免固知宿命之证至矣信矣

又诬云事佛之家乐死恶生属纩待絶之日皆以为福禄之来无复哀慼之容云云正曰难者得无隠心而居物不然何言之逆乎夫佛经自谓得道者能同彼我浑齐脩短涉生死之变泯然无槩步祸福之地而夷心不坦乐天知命安时处顺耳其末体之者哀死愼终之心乃所以增其笃也故有大悲宏誓之【以下缺】

释文纪卷四十五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