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答安东守约杂问(明永历十四年、鲁监国十五年庚子)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问:监国鲁王、永历皇帝族属。

答:鲁王,太祖高皇帝之裔;永历,万历皇帝之孙。亲则永历,族属之尊则鲁王。监国于越而不称帝,非不可称帝也。大明之制,亲王、太子不得外交士大夫,惟监国乃得与士大夫相接。太子、亲王不敢用制敕诰诏,止称令旨。太子令旨得颁天下;亲王止行国中,不得出国门;太子令旨止称「敬此」、「敬遵」。今鲁王监国行天子事,故称敕,称「钦此」、「钦遵」、「钦哉」;故敕「王」上加一字谓之「亲王」,「王」上加二字谓之「郡王」。郡王一概不得行监国,亦如亲王行事。其年天下大乱,人情沸然;故鲁国主未知我三诏特征之事,不佞又韬藏谨密,止称「恩贡生」。设使彼时知其详,敕书当更郑重,不止于如此矣。然彼时知其详,我必与舟山同死,不得来此有今日之事矣;可见万事皆有倚伏也。诏书特征,古今重典。此中进士,万分隆重;溥天之下,莫不闻知。祗缘彼时大乱,道涂梗塞,故有不知耳。

问:老师征辟不就,其义如何?

答:不佞事,与吴征君极相类。荐吴征君者,忠国公石亨权将也;荐不佞者,荆国公方国安。方拥重兵,有宠于上也。吴至授六品官而辞之;不佞两次不开读,而即授四品官不拜:其间稍异耳。吴征君时,当国者李相公贤(諡「文达」),贤相也;英宗复辟之后,贤主也:尚有可就之理。征不佞时,当国者为马士英,奸相也。彼时马士英遣其私人周某同不佞之亲家何不波(进士,名东平,河南解元;即小女之舅)到寓再三劝勉,深致殷勤。若不佞一受其官,必膺异数;既膺异数,自当感恩图报。若与相首尾,是奸臣同党也;若直行无私,是背义忘恩也、是举君自伐也:均不免于君子之议、天下万世之罪,故不顾身家性命而力辞之。不然,不佞亦功名之士,释褐即为四品道官兼京职,监军四十八万,与国公、大将军迭为宾主,岂不煊赫!而乃力辞之乎?要知不佞见得天下事不可为而后辞之,非洗耳饮牛、羊裘钓鱼者比也,亦非汉季诸儒闭门养高以邀朝誉也。

问:俗有言诚意伯谶书之应者,未审真伪如何?

答:诚有之。不佞以人事为主;其恍惚渺茫之事,不入言论。即以谶言之,亦甚佳。「金明见水有奇缘,会合樵中非偶然;戡乱武功诚巳异,克襄文治又中天」:何等亲切、何等光大!此四句,在草头鸡下、一人耳之下。「草」头下加「酉」字,又一「人」字,右着一「阝」,合为「郑」字;是国姓入南京之验也。

问:老师比年在何处?中国丧乱无所住乎?

答:两年在厦门、舟山,人人拟留;留意非不坚也,但不佞心不安。兵部左侍郎张玄着讳煌言者留之,不佞不肯留,云『尚要过日本』;张云:『我们在此,年翁一人留不住,我们在此作何事!日本人闻之,亦笑我等』!然不佞不能留也。何故?彼地无田可耕,不能自食其力。此外,惟渔亦可;然捕鱼舵梢与劫盗无二,不可为也。若坐而日糜其饷,彼之来者皆百姓之肉与血。甚者打粮;打粮者,打家劫舍,掠人质子而来物者也。焉有仁人日膳人之肉、膏人之血、食御人之食、咬人之子之骨而可为者!故决意来此。

问:老师在交趾拜监国敕书,其仪云何?

答:大明制敕至,守土官朝服、钦差官吉服,迎入香案供奉而后开读,则有拜礼。今不佞东西南北,无可供奉;不敢当拜礼。亲王监国,其制与天子同。巡按各道俱钦差;巡抚虽系钦差,其官衔无「钦差」字样。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府、县,俱守土官。

问:监国鲁王行在所在何地?老师得见否?

答:前在南澳,故至厦门而不得朝见;旧年已在金门,去厦门一潮之隔。

问:老师姓朱氏,文公之裔否?

答:寒族多为此言。丙子、丁丑年间得「家谱」,言文公子为敝邑令,家于余姚,惟一世不清楚;像赞、诰敕国玺,班班可考也。阖族俱欲附会;独不佞云:『只此一世便不足凭;且近不能惇睦九族,何用妄认远祖!狄武襄青,武人,尚不认狄梁公;何用如此』!文公新安人,不佞余姚人;若能自树立,何必不自我作祖。若弃其先德,则四凶非贤圣之裔乎?实堕其家声,更不闻栾却之胄降为皂隶乎?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