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凤山县舆图纂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凤山县图

琅峤山图

凡例

凤山县舆图表

凤山县舆图册

凤山县舆图总说

凤山县图

琅峤山图

凡例

一、各县村庄错落散处,故必条列各小庄名目,类载于所辖本保之后。凤邑村庄聚而不分,故但书庄里总号而不赘书小庄名目。

一、县城惟北与台湾县交界正路一条,故仅载至二层行溪道里;余已分及于各条之下。

凤山县舆图表

凤山县舆图册

疆界

坊里

山川

城池

衙署

铺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广:东西八十七里。

袤:南北四百三十八里。

南北正界仅七十五里。「志」载:南至沙马矶头三百七十里;盖谓绕道陆行。合之二层行至县六十八里,计得四百三十八里。按「旧志」,以旗尾溪为东尽界。今查应以弥浓山为界,在县治七十里。合之西界,共广八十五里。

东界:至弥浓山麓,七十里。

西界:至旗后港,一十五里(即打鼓港,今名旗后)。

南界:至东港尽海岸,三十里。

北界:至二层行溪台湾县界,六十八里。

东南:至沙马矶头,三百七十里(矶头,实在东南)。

西南:至旗后山,一十五里。

东北:至大滚水山,二十里。

西北:至漯底山,一十五里。

坊里

兴隆庄(即凤山县旧城):距县城西北二十里。

长治里一图:距县城北七十里。

长治里二图:距县城北六十五里。

维新里:距县城北五十五里。

仁寿里:距县城北三十里。

嘉祥里:距县城东五十五里。

依仁里:距县城西北八十里。

淡水港东里:距县城东南五十里。

淡水港西里:距县城东北三十五里。

观音山庄:距县城东北二十里。

半屏山庄:距县城西北一十里。

赤山庄:距县城东一十五里。

大竹桥庄:距县城东南二十里。

小竹桥庄:距县城东南三十五里。

凤山庄:距县城南三十里。

——右里八、庄七。

山川

赤山:距县城东一十五里。由凤山过淡水溪,陂陁平衍。时有火出其上。

傀儡山:距县城东南六十五里。高耸直接云霄,其上为野番所居。内地舟至澎湖,望此山为准的。其南为蜈蚣岭,后山矣。

崇爻山:在东南野番界,人迹鲜到;不知道里。高峻不知几及;时有云雾蒙其巅,天晴乃见。

山猪毛山:山后为化番界。

弥浓山:山冈平衍。

北叶山:距县城东北八十里;傀儡山之分支也。

凤山:距县城南三十里。横列邑治东南,宛然如飞凤;为文庙朝案山。其南为东港;漠漠平沙,直达海岸。东北有无数小峰,累累布列如凤卵然;名曰凤弹。西南扼塞,此其最也。

琅峤山:距县城东南二百四十里。山险而峻;为生番巢穴,人迹鲜到。

小琉球山:距县城南水程一百八十里。县南大海中孤屿,周围三十余里;苍蔚葱笼,远望若天际浮云一抹。中多产竹木、榔子。山脚四面皆巉岩巨石,激浪吞波;并无港澳可泊船只。所居皆渔人、蜑户,寥寥数十家而已。

卑南觅山:距县城东二百二十里。山与崇爻相连,亦生番界也。

沙马矶头山:距县城东南三百七十里。巃嵷磅礴,直抵海中。往来吕宋船只,皆以此山为指南。

老龟佛山:距县城东南三百八十里。与网翠两峰对峙,自沙马回折而来。

蜈蚣岭:距县城南二十五里。不甚高峻。

石塔屿:距县城西一十二里。旗后水口山。

石佛屿:距县城西一十五里。旗后水口山。

凉伞屿:距县城西一十七里。

三屿皆屹立海中,为旗后水口关锁。

半屏山:距县城西北一十二里。由冈山迤■〈辶里〉而来,突起一峰,形如半规。山背磱■〈石国〉嶙嶙,其阳如削成片玉,光平可玩;为旧治后障。然去城咫尺,易于窥伺;故今新县移驻埤头街矣。

龟山:距县城西北十五里。近接半屏,其形如龟。旧城两头俱围至龟山腰脚而止。

小冈山:距县城北三十五里。山不甚高,突然如覆一篑。其巅有巨石,圆秀如冠。

大冈山:距县城北四十里。与小冈山南北对峙。内地来舟至澎湖,即望见之。其东北一带,与猴洞及嘉义南马仙山连绵相续而来。

兰坡岭:距县城东北三十五里。不甚高峻。

观音山:距县城东北二十里。起伏盘曲;中一峰屹立,若菩萨端坐,众小峰拱峙于侧。

大龟文山:距县城东七十里。由卑南觅腾掷而来。

芋匏山:距县城东七十里。其形如匏,故名。与嘉义内优山连界。

大乌万山:距县城东二百七十里。人迹罕到。

大柴高山:距县城东三百里。人迹罕到。

霄马干山:距县城东南三百三十里。

以上三山,唯和番民偶到其处。

大滚水山: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层峰起伏,直趋小滚山而止。山上有温泉喷涌而出。

小滚水山:距县城东北一十五里。由大滚水山迤■〈辶里〉而来。

七星山:距县城东北三十里。脉自观音山北而来,七峰错落,形如北斗。山上石皆圆莹,散布如星。

尖山:距县城东北三十五里。孤峰瘦削,秀若玉笋。

打鼓山(俗名打狗):距县城西南一十五里。自县东北逶■〈辶里〉蜿蜓,直抵海岸,为旗后。水口上沙,现在通商夷人造屋其地。

旗后山:距县城西南一十五里。自县西南凤鼻山穿海西来,与打鼓山西北对峙。西水口下沙,民人结屋于此。两山之间,即为出后港口。此二山为港口要隘,宜定炮台。近年各国通商夷人,于旗后高峰竖望竿一枝,常雇人守之;日以千里镜照海,远见夷船张挂何色旗号,则山上望竿即掣同色旗以应之。

漯底山:距县城西北一十五里。平原圹野中,突然一邱浮出。顶宽而平,上有小窍出外,若霖雨泥淖;其深无底。

——右山三十四。

关帝港:距县城东五十五里。自内山发源。

茄藤港:距县城东五十五里。港原系内海,可通舟楫。乾隆十三年经里民修浚,自府港直达县治弥陀港,民甚便之。后港边奸民藉端抽税,民间不愿贩运,悉由外洋;往往风涛多有不测。乾隆二十四年,台湾府复檄台、凤二县会勘,捐俸疏浚,禁止抽税,遂仍通舟楫;并饬二县每年秋季挑挖一次,以免壅塞。

鳌兴港:距县城东七十里。源出内山。

力力溪:距县城南五十五里。源出东南番山。

万丹溪:距县城南一十五里。其北为竹仔港,又北为蛲港。

放索溪:距县城东南六十五里。源出东南番界。

冈山溪:距县城北四十里。源出山猪毛后山。其下为淡水溪。

淡水溪:距县城东北二十里。源从巴六溪来,经大泽机社、阿猴社,西出为大泽西溪;潆回数十里,与赤山之冷水沟合流入海。

东港:距县城南三十里。港口水深六、七尺,大潮深七、八尺;夹板不能出入,来往商船停泊。北港为旧港,浅不可泊。每年六、七月间,溪流暴涨,舟多冲坏;商人苦之。

中港:距县城北五十里。渔舟寄泊。

旗后港(即打鼓港,今名旗后):距县城西一十五里。港分南北二支:南为前镇港,再入为凤山港;北为硫磺港。港口小潮深一丈二尺,大潮深一丈四、五尺。入口处,有巨石当流,劈分水门为两:近打鼓者为上门、近旗后者为下门;上门浅而多石,为夷商填塞;今凡舟出入,皆由下门。近口外有暗礁,须避稍出傍。旗后山边又有暗沙一条,大船出入必雇本港渔船引带,方不误事。此港当年甚浅,不堪泊舟。近十余年日渐深阔,自鹿耳门浅淤以后,今唯旗后可泊巨舰;此桑田沧海之明征也。

浊水溪:距县城东北三十五里。源出大滚水山;合小冈山,受鲫鱼潭之流,会弥陀港入海。溪水终年混浊,故名浊水溪。

大泽机西溪:距县城东北四十七里。源出大泽机西南山;北过搭楼社东,合北溪之流转西北入阿猴溪。西为淡水溪,会东港入海。

大泽机北溪:距县城东北五十里。源从大泽机北;出罗溪门,西经搭楼社转西北与阿猴溪合。西为淡水溪,会东港入海。

蛲港:距县城西北二十里。与万丹港相连。

弥陀港:距县城北二十五里。水由大海出口。

(附)井

龙目井: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在阿猴林竹仔寮。两井相对,故名。

——右溪港一十七。

桥渡(附)

楠仔坑桥:距县城东一十里。桥在观音山楠仔坑街。架木为桥,长二丈余;马可通。

赤山仔桥:距县城东一十五里。架木为之。乡民建造。

陂腹内桥:距县城东二十里。架木为桥,高九尺、长十余丈。

竹仔港桥:距县城东二十里。架木为之。乡人修造。

坑仔口桥:距县城东南五十里。架木为之。乡人屡修。

小店仔桥:距县城北三十里。木梁;长二丈余,舆马可通。俗呼桥仔头。

鲫鱼潭桥:距县城北四十里。俗呼二滥桥。地当孔道,夏、秋水涨,屡修屡坏,常以舟济。冬、春水涸,编竹覆土其上;舆马可通。

冈山溪桥:距县城北四十里。编竹覆土,舆马可通。

凤山港桥:距县城北四十里。夏、秋溪涨,用竹筏济人;冬、春,编竹覆土,舆马可通。

——右桥九。

硫磺水渡:距县城西北七里。亦称田尾渡。当大路之冲,宽十余丈;有潮流。以小舟济人。

排仔路头渡:距县城东四十里。有竹筏渡人。

阿猴渡:距县城东四十里。小舟渡人。

新园渡:距县城东四十里。小舟渡人。

万丹渡:距县城东三十里。阔约十余丈,系内海小门。从府治渡海及滨海村庄由水程行者,必过斯渡。小舟济人。

兰坡岭渡:距县城北四十里。小舟渡人。即上渡头。

以上四渡,冬、春水浅,对渡不过数十丈。夏、秋注涨,沙埔淹没,渡程几至四、五更远;又系机流。截流而渡,常有溺覆者。凡大水暴发,往来宜慎。

旗后渡:距县城西一十五里。由打鼓山麓对渡旗后港,水程一里余。

二层行渡:距县城北六十八里。溪北属台界、南属凤界。夏、秋间,以小舟渡人;冬、春,编竹覆土为桥。

蛲港渡:距县城西北三十余里。为海口小渡。

弥陀港渡:距县城西北二十余里。竹筏济人,舆马可渡。

——右渡十。

陂潭(附)

将军陂:距县城南三十里。提督施琅所筑。名曰新陂。

竹桥陂:距县城东南三十里。水源自阿猴林来。

三镇陂:距县城北五十五里。接引天雨流注之水。

大湖陂:距县城北六十五里。蓄贮天水。

赤山陂:距县城东南一十五里。周围百余丈,蓄贮天水。

乌树林陂:距县城北五十五里。蓄积天水。

中冲崎陂:距县城北三十里。接蓄天水。

北岭旗陂:距县城北五十五里。接引天水。

新园陂:距县城北七十里。接蓄天水。

硫磺陂:距县城东二十里。有泉不竭。

草潭:距县城北二十里。接蓄天雨,灌溉甚广。

石漯潭:距县城北三十里。接蓄天水。

井水潭:距县城东北一十里。水源出自观音山。

菱角潭:距县城东北五十五里。东灌嘉祥里田,西灌维新里、长治里三里内。

——右陂潭一十四。

城池

〔县城〕:周一千零七十九丈。炮台五、火药局一。

县城原在兴隆庄;咸丰三年乱后,移驻埤头,遂城为此。后以旧治为旧城矣。

旧县城:距县城北二十里。城不跨山,由龟山麓左绕至右而止,且逼枕半屏山太近;故居高临下之势,在人而不在我。此旧城所以当弃也。

衙署

凤山县署:在县城东畔。

下淡水县丞署:在下淡水港西里。

兴隆庄巡检署:在兴隆庄(即旧城)。

凤山县典史署:在县城东畔。

铺舍

县前铺:东南至下淡水铺三十里、北至楠仔坑铺二十里。

楠仔坑铺:南至县前铺二十里、北至中冲铺二十里。

中冲铺:南至楠仔坑铺二十里、北至鲫鱼潭铺二十里。

鲫鱼潭铺:南至中冲铺二十里、北至冈山铺二十里。

冈山铺:南至鲫鱼潭铺二十里、北至府前铺二十里。

府前铺:南至冈山铺二十里。

每铺铺兵四名。

——右铺舍七所。

防汛

凤山营参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三员、把总五员、外委七员、效用三员。

南路营参将署:城南门。驻防凤山城内。协防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马步战守兵九百四十六名。

存城汛:随防把总一员、外委二员、额外四员、步战守兵五百二十名,并管坪仔头、苦苓门、打鹿潭等三塘。

坪仔头塘:距县城东南一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十名。

打鹿潭塘:距县城东北一十里。安兵五名。

苦苓门塘:距县城东一十里。安兵五名。

水底汛:距县城东南六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外委一员、兵丁一百一十名,并管枋寮口汛。

旧城汛:距县城西北二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兵丁一百一十六名。

石井汛:距县城西北三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兵丁一百三十名。

观音山汛: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十名。

小店塘:距县城北三十里。安兵五名。

兰陂岭塘:距县城北三十五里。安兵十名。

溪边塘:距县城东北四十里。安兵五名。

阿公店汛:距县城北四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

二滥塘:距县城北五十里。安兵五名。

攀桂桥塘: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五十一名,并管土地公崎。

番薯寮汛:距县城北六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四十二名。

南路下淡水营都司署:距县城东三十里。驻札山猪毛等汛。随防把总二员、外委三员,效用三员、兵丁二百名。

山猪毛汛:距县城东三十里。随防把总一员、兵丁六十九名。

阿猴汛:距县城东二十五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六十九名。

阿里港汛:距县城东四十里。代防效用一员、兵丁八十名。

九块厝汛:距县城东三十里。协防效用一员、兵丁二十名。

新园汛:距县城东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一百名。

茄藤港汛:距县城东南五十五里。安兵五名。

放索塘:距县城东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大昆麓塘:距县城东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潮州庄汛:距县城东南三十里。协防效用一员、兵丁四十名。

万丹汛:距县城□二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

东港汛:距县城东南三十里。协防外委一员、兵丁三十名。

——右汛一十六、塘一十。

道里

北出平朔门十里至桥仔头、十里楠仔坑、十里小店塘、十里阿公店、十里二滥、十里大湖、八里二层行溪,入台湾县界。

凤山县舆图总说

凤山县为全台南路尽界也,滨海隅以成邑,因故镇以为城。据大冈,作东北之藩篱;控打鼓,为西南之门户。林有阿猴之险,矶崇沙马之雄。原湿旷平,村庄丛聚;山溪环遶,港■〈氵义〉纷歧:固僻壤之奥区,实台疆之后障也。然而依山作城,居高临下之势,每为寇盗所先凭;林逆之乱,曾弃县城而守埤头。后□绅民之请也,事竣后,以其地太卑湿,仍留驻旧城。咸丰三年林拱之变,事起于猝不及防,城遂陷;官民复退保埤头,得无恙。夫埤头者,凤邑东郊之大村市也。北引半屏,南接凤鼻;东倚观音之胜,西临旗后之渊。濠堑宽深,竹城坚密;全局壮丽,大势宏开。山海通行,贩运便利。官民于是乎安之,文武衙署迁移驻焉。

自二层行渡溪,南经楠仔坑、阿公店、大湖口诸庄,关隘重重,足为北方屏障。由埤头南折而东,近藉赤山为外卫,远收凤麓为前屏。越凤麓西南,则为东港;凤鼻雄据港岸,琉球屿远映海中:此南方之形胜也。

埤头迤南,一片平沙直达苓仔寮,为旗后港矣。旗峰高拱,横截壮阔;鼓岫回环,平列瘴海。潮流冲缓自北而南,为西方第一水口:此西北之门户。

进而矶头、琅峤,「志」载或二、三百里;盖谓海岸之遶道耳。若舟行径渡,不过百里而遥。滨海之区,斥卤盐涩,不堪禾稼;居民寥寥散处,终岁捕鱼为业。再入,则崇爻、傀儡诸番。番性嗜杀,无人敢入其境:此东南之大概也。

至若风帆所向,北指鸡笼,南通苏澳;东航郡治,西渡漳、泉:虽一隅之蕞尔,固四达之通津。爰书所见以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