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翻译名义集卷第六

鬼神篇第二十四

郑玄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尸子云。天神曰灵。地神曰祇。人神曰鬼。鬼者归也。故古人以死人为归人。婆沙云。鬼者畏也。谓虚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又希求名鬼。谓彼饿鬼。恒从他人。希求饮食。以活性命。光明疏云。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隐显变化。肇师云。神受善恶杂报。见形胜人劣天。身轻微难见。净名疏云。皆鬼道也。正理论说。鬼有三种。一无财鬼。亦无福德。不得食故。二少财鬼。少得净妙饮食故。三多财鬼。多得净妙饮食故。此三种中复各有三。初无财三者。一炬口鬼。谓火炬炎炽。常从口出。二针咽鬼。腹大如山。咽如针孔。三臭口鬼。口中腐臭自恶受苦。少财三者。一针毛鬼。毛利如针行便自刺。二臭毛鬼。毛利而臭。三大瘿(于郢)鬼。咽垂大瘿自决啖脓。多财三者。一得弃鬼。常得祭祀所弃食故。二得失鬼。常得巷陌所遗食故。三势力鬼。夜叉罗刹。毗舍阇等。所受富乐。类于人天。正理论云。诸鬼本处。琰魔王界。从此展转散趣余方。长阿含云。一切人民。所居舍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冢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凡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乃至依河名河。一切树木极小如车轴者。皆有鬼神依止。世品云。鬼以人间一月为一日。乘此成月岁。彼寿五百年。由谄诳心。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琰(以再)魔。或云琰罗。此翻静息。以能静息造恶者。不善业故。或翻遮。谓遮令不造恶故。或阎磨罗。经音义应云。夜磨卢迦。此云双。世鬼官之总司也。亦云阎罗焰魔。声之转也。亦云阎魔罗社。此云双王。兄及妹皆作地狱主。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曰双王。或翻苦乐并受。故云双也。婆沙显扬并正法念。皆言鬼趣所收。瑜珈地狱趣收。又瑜珈论问。焰摩王为能损害。为能饶益。名法王。答由饶益众生故。若诸众生执到王所。令忆念故。遂为现彼相似之身。告言汝等自作。当受其果。由感那落迦。新业更不积集。故业尽已脱那落迦。是故焰摩。由能饶益诸众生。故名法王。论云。此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有焰魔王国。纵广亦尔。

闪多。此云鬼。立世论云。鬼道名闪多。为阎摩罗王。名闪多故。其生与王同类。故名闪多。

阇黎哆。此云祖父。文句云。众生最初。生彼道。名祖父。后生者。亦名祖父。妙乐云。亦是后生者之祖父也。

薛荔多。应法师云。正言闭丽多。此云祖父鬼。或言饿鬼。饿鬼劣者。孔雀经作俾(卑寐)礼多。

富单那。此云臭饿鬼。主热病鬼也。亦名富多罗。

迦吒富单那。此云奇臭饿鬼。

鸠槃茶。亦云槃查。亦云俱槃荼。此云瓮形。旧云冬瓜。此神阴如冬瓜。行置肩上。坐便踞之。即厌魅鬼。梵语乌苏慢。此云厌。字苑云。厌眠内不祥也。苍颉篇云。伏合人心。曰厌。论衡曰。卧厌不寤者也。字本作厌。后人加鬼。

毗舍阇。亦云毗舍遮。又云毕舍遮。又云毗舍支。又臂舍柘。此云啖精气。啖人及五谷之精气。梁言颠鬼。

毗舍佉。或鼻奢佉。此云别枝。即是氐宿。以生日所值宿为名。

弥栗头韦陀罗。此云妙善主。厌祷鬼。

弥栗头虔伽他。此云善品。主蛊毒也。左传云。皿虫为蛊。说文云。腹中虫也。

遮文茶。旧云嫉妒女。又曰怒神。即役使鬼也。

乌刍瑟摩。资中此云火头。此力士观火性得道。故以名也。

频那夜迦。旧云频那是猪头。夜迦是象鼻。比二使者。

恶祁尼。或名些(苏计)吉利多耶尼。此云火神。书云。燥万物者。莫熯乎火。然蕴木中古者不知。至燧人氏。钻木作火。以教天下。变生为熟。

婆庾。此云风神。书云。挠万物者。莫疾乎风。俱舍云。安立器世间。风轮最居下。则知世界依风而住。此二神名出孔雀经。

诺健那。此云露形神。即执金刚力士也。

钵健提。此云坚固。

婆里旱。梁云力士。又梵云末罗。此云力。言力士者。梵本无文。译人义立。

那罗延。翻钩锁力士(或翻坚固)

摩尼跋陀。翻威伏行。

富那跋陀。翻集至成。

金毗罗翻威如王。

宾头卢伽。翻立不动。

车钵罗婆。翻忍得脱。

昙摩跋罗。翻学帝王。

摩竭罗婆。翻除曲心。

绣利蜜多。翻有功勋。

勒那趐奢。翻调和中。

剑摩舍帝。翻伏众根。

奢罗蜜帝。翻独处快。

萨多琦梨。翻大力天。

波利罗睺。翻勇猛进。

毗摩质多。此云高远。

睒(失再)摩利子。翻英雄德。

波诃梨子。翻威武盛。

佉罗骞驮。翻吼如雷。

鸠罗檀提。翻战无敌。

醯摩跋陀。翻应舍主。

地珂。梁云长。义净译本云地[口  栗]伽。此云长大。

修涅多罗。梁言善眼。亦云苏泥怛罗。此云妙目。

分那柯。梁言满。

设睹鲁。或名烁睹嚧。此云怨家。

偿起罗。亦云商企罗。此云螺。

诃利。亦云喝里。此云师子。

诃利枳舍。亦云歇里鸡舍。此云师子发。

波罗赴。亦云钵唎部。此翻自在。

陀罗那。梁言持。亦云喇拏。此云能持。

舜若多。沇(音究)疏云。未见诚释。应是主空神。入楞伽云。刹尼迦者。名之为空。或呿(丘庶)提。秦云虚空。纂要云。但无粗相之身。亦有微妙之色。故云如来光中映令暂见。又涅槃明虚空喻。乃立三义。一无变易。亘古腾今。时移俗化。唯此虚空常无变易。故南本三十三云。虚空无故。非三世摄。佛性常故。非三世摄。善男子如来已得三菩提。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无变易。以是义故。非三世摄。二无边际。物分表里。空无内外。故无边际。三十二云。我为众生。得开解故。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何以故。凡夫众生。或言佛性。住五阴中。如器中有果。或言离阴而有。犹如虚空。是故如来。说于中道。众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故。名为中道。三无挂碍。物体质碍。空性虚通故。三十三云。如世间中无挂碍处。名为虚空。如来得三菩提已。于一切法。无有挂碍。故言佛性。犹如虚空。无著云。喻虚空者。有三因缘。一遍一切处。谓于住不住相中。福生故。二宽广。高大殊胜故。三无尽。究竟不穷故。净觉云。应以遍喻于假。宽喻于空。无尽喻中。又楞严云。纵令虚空亦有名貌。虚空是名显色是貌。孤山释曰。如涅槃说空有四名。谓虚空。无所有不动无碍也。貌谓体貌。如杂集论说。空一显色。沇疏释曰。小乘以明暗为体。大乘以空一显色及极迥色为体(上见空名显色下见空名迥色)维摩疏问。此虚空譬岂有但空不可得空之殊。答空尚不一。何得有二。若约缘尽相显。非不有殊。如大乘经论有破虚空之义。即可以譬但空显不可得空。记释缘尽等者。谓云雾暗缘尽。虚空明相显时。或见万象或但见空。可以喻但不但二种真也。今问虚空。空界二名同异。答显宗论云。内外窍隙名空界。光暗窍隙显色差别。名虚空界。经言。虚空无色无见无对。当何所依。然藉光明显了。又说于色。得离染。时断虚空界。俱舍云。窍隙名空界。谓人身中诸骨节间。腹藏诸孔穴之空也。成实论云。四大围空。有识在中。故名为人。此以能依身中空名空界。所依境内空。名虚空。问虚空无边遍一切处。光明安云虚空分界尚可尽边。答如楞严云。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是则众生计乎妄想。太虚绝于灵照。既迷妄以成空。故背觉而有限。如天亲说。有分别及无分别。皆名为识。有分别名识识。无分别名似尘识。如楞严想澄成国土。即似尘识。知觉乃众生。即是识识。今述颂曰。虚空生我心。我心广无际。咄哉迷中人。云何自拘系。

阿罗难陀。梁言欢喜。

郁庾伽波罗。梁言勤守。亦云温独伽波罗。此云勇进勤护。

吉蔗。或名吉遮。正言讫栗着。此云所作。文句云。起尸鬼。若人若夜叉俱有此鬼。

伅(徒损)真。此云神人。

畜生篇第二十五

切以。久蕴愚情。夭沈慧性。资种植于田野。受驱策于边疆。锦臆翠毛飞腾碧汉。金鳞頳尾。游泳清波。形分万殊。类遍五道。今示旁生。令修正行。

底栗车。此云畜生。畜(褚六切)即六畜也。礼记注云。牛马羊犬豕鸡。辅行云。摄趣不尽。以五逆中皆遍有故。又翻畜(许六)生。婆沙云。畜谓畜养。谓彼横生。禀性愚痴。不能自立。为他畜养。故名畜生。

帝利耶瞿榆泥伽。此云旁行。此道众生多覆身行。婆沙云。其形旁故。其行亦旁。刊正云。行行不正。受果报旁。负天而行。故云旁行。

那伽。秦云龙。说文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地。顺也。广雅云。有鳞曰鲛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本行集经。称佛为龙者。谓世间有爱皆远离之。系缚解脱。诸漏已尽。故名为龙。故曰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智论云。如菩萨本身曾为大力毒龙。若众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视便死。身力强者气嘘乃死。此龙受一日一夜戒。出家求静入林树间。思惟坐久。疲怠而卧龙法若睡形状如蛇。身有文章。七宝杂色。猎者见之。便惊喜言。如此希有难得之皮。献上国王。以为庄饰。不亦宜乎。便以杖按其头。以刀剥皮。龙自思惟我力如意。倾覆此国其如反掌。此人小物。岂能困我。我今以持戒故。不计此身。当从佛语。于是自忍。眠目不视。闭气绝息。怜愍此人。一心受剥。不生悔意。既失其皮。赤肉在地。时日大热。踠转土中。欲趣大水。见诸小虫。来食其身。为护戒故。复不敢动。自思惟言。我今此身。以施诸虫。为佛道故。今以肉施。用充其身。后成佛时。当以法施。以益其心。如是誓已。身乾命终。生忉利天。尔时毒龙。释迦文佛是。是时猎师。今调达等。六师是也。诸小虫者。初转法轮。八万诸天得道者是。

宫毗罗。此云蛟。有鳞曰蛟龙。抱朴子曰。母龙曰蛟。子曰虬。山海经。蛟似蛇而四脚。小头细颈。

叔叔逻。此云虬。符瑞图云。黄帝时有虬龙。黑身无鳞甲。背有名字。

僧伽彼。或[口  似](词孕)多。此云师子。大论云。如师子王。清净种中生。深山大谷中住。方颊大骨身肉肥满。头大眼长。光泽明净。眉高而广。牙利白净。口鼻方大。厚实。坚齿密齐利。吐赤白舌。双耳高上髦发光润。上身广大。肤肉坚着。修脊细腰其腹不现。长尾利爪。其足安立。以身大力从住处出。优脊嚬申。以口扣地。现大威势食不过时。显晨朝相。表师子王力。又大论明。佛说本事。有师子至。佛言是师子。鞞婆尸佛时。作婆罗门师。见佛说法。来至佛所。尔时大众。以听法故。无共语者。即生恶念发恶骂言。此诸秃辈。畜生何异。不别好人。不知言语。以是业故。从毗婆尸佛。至今九十一劫。常堕畜生中。此人尔时即应得道。以愚痴故。自作生死长久。今于佛所。心清净故。当得解脱。新华严云。譬如大师子吼小师子闻。悉皆勇健。一切禽兽。远避窜伏。佛师子吼。诸菩萨等。若闻赞叹菩提心声。长养法身。妄见众生。惭伏退散。法界次第云。师子奋迅者。借譬以显法也。如世师子奋迅。为二事故。一为奋却尘土。二能前走却走捷疾。异于诸兽。此三昧亦尔。一则奋除障定微细无知之惑。二能入出捷疾无间。广雅。奋振也。又梵云。嘶(先奚)字如师子形相也。

邬波僧诃。或优婆僧伽。梁云小师子。又云狻猊。尔雅曰。狻猊如[戔  (虎-儿+几)](在奸)猫。食虎豹。注云即师子。出西域。大论问何以名师子座。答是号名师子。非实师子。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师子座。

伽耶。或那伽。或那先。此云象。异物志。象之为兽。形体特诡。(过委)身陪数牛目不踰豕。鼻为口役望头若尾。驯良承教听言则跪。(渠委)素牙玉洁。载籍所美。服重致远。唐奘三藏传云。西域有伽蓝。以沙弥。知寺任。相传昔有苾刍。招命同学。远来礼拜。见野象衔华安置塔前。复以牙芟(音衫)草以鼻洒水。众见感叹。有一苾刍。便舍大戒。愿留供养。谓众人曰。象是畜生。犹知敬塔。我居人类。岂睹荒残。而不供事。遂结宇疏地。种华殖果。虽涉寒暑不以为劳。邻国闻之。共建伽蓝。即屈知僧务。乃为故事。大论云。如象王视。若欲回身观时。举身俱转。大人相者。身心专一。右有所观身心俱回。

堙罗那。此云香叶。帝释象王名。身长九由旬。高三由旬。

瞿摩帝。此云牛。易曰。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注云。稼穑之资。垂裕记暹云。大论曰。放牛难陀。问佛。有几法成熟能令牛群蕃息。有几法不成熟。令牛群不增不得安隐。佛答。牧牛有十一事。颂曰。解色与相应(二)摩刷覆疮痍(二)放烟并茂草(二)安隐及度处(二)时宜留取余(二)将护于大牛(一)比丘亦如是。知四大造色一。善别愚智相一。摩刷六情根一。善覆十善相一。传所诵为烟一。四意止茂草一。十二部安处一。八圣道度处一。莫受轻贱请。名曰知时宜一。知足为留余一。敬护是将护一。此十一事。即小乘附事观心。譬喻经云。昔二兄弟。志念各异。兄谓弟曰。卿贪家事以财为贵。吾好经道以慧为珍。今欲舍家归命福田。兄遂出家。夙夜精进。得成道果。弟贪家事。命终堕牛。肥盛甚大。客买运盐。往还羸顿不能复前。兄游虚空。遥见其牛。即以威神。令弟自知。遂为牛主说其本末。贾客闻之。舍牛入寺。兄常将养。死生忉利。

朅(去谒)伽。此云犀牛。尔雅云。南方之美者。梁山之犀象。注曰。犀牛皮角。象牙骨。又曰犀似豕。注云。形似水牛。

阿湿婆。此云马。汉书西域传云。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天马。李伯乐字孙阳。行至虞之山阪遇盐车至。有一龙马而人不识。用驾盐车。遥见伯乐乃嘶。伯乐以坐下马易之。日行千里。淮南子云。秦穆公与伯乐曰。子有使求马者乎。答曰。马不在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若减若没。臣之子。皆下材可告。天下之马。有担缠束薪者。九方堙其于马非臣之下也。求马三月而反。曰得马矣。在沙丘牡(莫后)而黄。及马至则牝(毗忍)而骊。公谓伯乐曰。子所求马者。毛色牝牡不知贩矣。伯乐太息曰。一至此乎。堙之所睹者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果千里马也。阿含佛告比丘。有四马。一见鞭影即便惊悚。二触毛乃惊。三触肉始惊。四彻骨方觉。初合闻他聚落无常即惊。二如闻己聚落无常生厌。三如闻己亲无常生厌。四如己身病苦方厌。涅槃四马喻生老病死。或名婆诃罗。此云长毛。

蜜利伽罗。此云鹿。

磨多。此云母。

跋罗婆驮。此云堂。

悉伽罗。此云野(音夜)干。似狐而小形。色青黄如狗。群行夜鸣如狼。郭璞云。射(音夜)干能缘木。广志云。巢于绝岩高木也。大论云。譬如野干。夜半逾城。深入人舍。求肉不得。僻处睡息。不觉夜竟。惶怖无计。虑不自免。住则畏死。便自定心。诈死在地。众人来见。有一人云。我须其耳。言已截去。野干自念。截耳虽痛但令身在。次有人言。我须其尾。便复截去。复有人云。须野干牙。野干自念。取者转多。或取我头。则无活路。即从地起奋其智力。绝踊间关。遂得自济。行者之心。求脱苦难。亦复如是。生不修行如失其耳。老不修行。如失其尾。病不修行。如失其牙。至死不修。如失其头。辅行记云。狐是兽一名野干。多疑善听。颜师古注汉书曰。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河冰。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述征记云。北风劲河冰合。要须狐行。此物善听。冰下无声。然后过河。说文云。狐妖兽也。鬼所乘。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首丘。郭氏玄中记曰。千岁之狐为淫妇。百岁之狐为美女。然法华云。狐狼野干。似如三别。祖庭事苑云。野干形小尾大狐即形大。禅经云。见一野狐。又见野干。故知异也。

摩斯吒。或么(上声)迦吒。或末迦吒。此云猕猴。本行经云。我念往昔。海中有一大虬。其妇怀妊。思猕猴心食。夫言此事甚难。我居于海猕猴在山。汝且容忍我当求之。时虬出岸见猴在树。善言慰问结为交友。我当将汝度海。彼岸别有大林。华果丰饶。汝可下来骑我背上。猴依虬言。俱下于水。虬即报言。我妇怀妊。思食汝心。故将汝来。猴即诳言。何不预说。我心适留娑罗树上。不持将行。善友还回。放我取心。得已却来。虬即复岸。猕猴努力。跳上大树其虬久停告言。速下。猴说偈言。汝虬计校虽能宽而心智虑甚狭劣。汝但审谛自思忖。一切众类谁无心。六度经将虬作鳖。

舍舍迦。此云兔。韩子曰。宋人耕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耕守株冀复得之。路人笑矣。西域记言。劫初时有狐兔猿。异类相悦。时天帝释。欲验修菩萨行者。降迹应化。为一老夫。谓三兽曰。二三子善安隐乎。无惊惧耶。曰涉丰草游茂林。异类同欢。既安且乐。老夫曰。闻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弊。故此远寻。今正饥乏。何以馈(渠位)食。曰幸少留此。我躬驰访。于是同心虚已分路营求。狐沿水滨衔一鲜鲤。猿于林野。采异华果。俱来至止。同进老夫。唯兔空还。游跃左右。老夫谓曰。以吾观之。尔曹未和。狐猿同志各能役心。唯兔空还。独无相馈。以此言之。诚可知也。兔闻讥议。谓狐猿曰。多聚樵苏。方有所作。猿狐竞驰。衔草曳木。既已蕴崇。猛焰将炽。兔曰。仁者我身卑劣。所求难遂。敢以微躯。充此一餐。辞毕入火。寻即致死。是时老夫。复帝释身。除烬收骸伤叹良久。谓狐猿曰。一何至此。吾感其心。不泯其迹。寄之月轮。传于后世。

曷利拏。总言獐鹿等类。

迦陵频伽。此云妙声鸟。大论云。如迦罗频伽鸟。在[穀-禾+卵](口角)中未出。发声微妙胜于余鸟。正法念经云。山名旷野。其中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紧那罗等。无能及者。唯除如来音声。

迦兰陀。此云好声鸟。形如鹊。群栖竹林。或言鼠名。具如下出。

拘耆罗。或拘翅罗。此云好声鸟。声好而形丑。又云鹚鸥。

嘶那夜。此云鹰。尔雅云。鹰隼丑。其飞也。翚(音挥)注曰。鼓翅翚翚然疾。孔氏志怪曰。楚文王少时。雅好田猎。天下快狗名鹰毕聚焉。有人献鹰曰。非王鹰之俦。俄而云际。有一物。凝翔飘飖鲜白。而不辨其形。鹰见于是竦翮(下革)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洒如雨。良久有一大鸟堕地而死。度其两翅广数十里。啄(许秽)边有黄。众莫能知。时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始飞焉故为鹰所制。文王乃厚赏献者。又言隼者。易曰王用射(是亦)隼于高墉之上。孔颖达云。隼者贪残之鸟。鹯鹞之属。玉篇云。祝鸠也。颜师古云。隼鸷鸟即今之鹄(胡骨)也。刘向以为隼。近黑祥。贪暴类也。

臊(苏劳)陀。或叔迦婆嘻。此云鹦鹉。说文云。能言鸟也。山海经曰。黄山及数历山有鸟焉。其状如鹗。(五各)青羽赤啄。人舌能言。名鹦鹉。曲礼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人而无礼。不亦禽兽之心乎。杂宝藏经云。过去雪山有一鹦鹉。父母都盲。常取华果。先奉父母。时有田主。初种谷时。愿与众生而共啖食。鹦鹉于田。常采其谷。田主案行。见揃(子践)谷穗。便设罗网捕得鹦鹉。鸟告主言。先有施心。故敢来采。如何今者而见网捕。田主问鸟。取谷与谁。答言有盲父母。愿以奉之。田主报曰。今后常取。勿复疑难(云云)。佛言。尔时鹦鹉我身是也。时田主者舍利弗是。

僧(斯[日  曾])娑。或亘娑。唐云雁。礼记云。季秋之月。鸿雁来宾。诗传云。大曰鸿。小曰雁。成公赋曰。上挥翮于丹霞。下濯足于清泉。西域记云。昔此伽蓝习玩小乘渐教。故开三净之食。而此伽蓝遵而不坠。其后三净。求不时获。有苾刍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曰。今日众僧食不充。摩诃萨埵。宜知是时。言声未绝。一雁退飞。当其僧前。投身自殪。(于计)苾刍见已。具白众僧。闻者悲感。咸相谓曰。如来设法。导诱随机。我等守愚遵行渐教。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执务从圣旨。此雁垂诫。为诚明导。宜旌厚德建窣睹波。以瘗雁焉。或名凫雁者。尔雅云。凫雁丑其足蹼。(音卜)注云。脚指间有幕蹼属相着。古今注云。凫雁常在海边沙上。餐沙石。此非随阳雁也。李巡曰。野曰凫。家曰鹜(音木)迦频闇罗。此云雉。尔雅云。雉绝有力。奋最健斗。类分六种。四方名异。晋武库闭甚密。中忽闻雉雊。张华曰。必是蛇化。开视侧有蛇蜕焉。大论云。有时阎浮提人。不知礼敬宿旧有德。是时菩萨。作迦频阇罗鸟。有二亲友。象与猕猴。共居毕钵罗树下。自相问言。我等不知。谁应为大。象言。我昔见树在我腹下。猕猴言。我曾蹲地手捉树头。鸟言。我于毕钵罗林。食此树果。子随粪出。此树得生。先生宿德。礼应供养。即时大象背负猕猴。鸟在猴上。周遍游行。禽兽人类。见皆行敬。斯乃圣人知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故敬事长。为天下之至顺也。

究(居求)究罗。此是鸡声。鸠鸠吒。此云鸡。易林曰。巽为鸡。鸡鸣节时。家乐无忧。西京杂记云。成帝时。交趾越裳国。献长鸣鸡。以刻漏验之。与晷度无差。田饶夫曰。夫鸡戴冠文也。足特距武也。敌斗勇也。得食相呼义也。鸣不失时信也。鸡有五德。君犹烹而食之。其所由来近也。楞严云。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长水释曰。鸡第二鸣天将晓也。孤山释云。三德涅槃名曰义天。前受想尽似证尚遥。如鸡先鸣。天色犹昧。今行阴尽。唯识阴在。明悟非久。如鸡后鸣。天有精色。齐颜之推云。梁时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使发光黑。每沐辄破二三十枚。临终但闻发中啾啾数千鸡雏之声。

斫迦逻婆。此云鸳鸯。匹鸟也。止则相耦。飞则相双。鸟喻品云。一者迦邻提。二者鸳鸯。游止共俱。不相舍离。今师释曰。以雄喻常。雌喻无常。生死有性善故。无常即常。如二鸟在下。涅槃有性恶故。常即无常。如二鸟高飞。是则在高在下。雌雄共俱。双游并息。其义皆成。

耆婆耆波迦。此翻生胜天王。云生生。或翻命。法华云命命。杂宝藏经云。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佛本行经佛言。往昔雪山有二头鸟。一头名迦喽荼。一头名忧波迦喽荼。其优波迦喽荼头。一时睡眠。近彼寤头。有摩头迦树。风吹华落。至彼寤头。其头自念。虽独食华若入腹时。俱得色力。不令彼寤。遂默食华。其睡头寤觉。腹饱满。欬哕气出。问言何处。得此美食。寤头具答。睡头怀恨。后时游行。遇毒树华。念食此华。令二头死。时忧波迦喽荼头。语迦喽荼头言。汝今睡眠。我当寤住。彼头才睡。即食毒华。其迦喽荼寤觉毒气。问何恶食。令我不安。忧波头言。食此毒华。愿俱取死。于是彼头。即说偈言。汝于昔日。睡眠时。我食妙华甘美味。其华风吹在我边。汝返生此大嗔恚。凡是痴人莫愿见。亦莫愿与痴共居。与痴共居无利益。自损及以损他身。佛言。迦喽荼鸟即我身是。忧波鸟者提婆达是。

舍利。此云春莺。黄鹂也。诗曰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又翻云鹙鹭。鹙七曲切玉篇云水鸟也。诗云有鹙在梁。鹭(来胡)尔雅注云。白鹭也。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诗云。振振鹭于飞。

舍罗。此云百舌鸟。

迦布德迦。或迦逋。唐言鸽。西域记云。昔佛于此为众说法。罗者于林网捕羽族。经日不获。来至佛所。扬言唱曰。今日如来在此说法。令我纳捕都无所获。妻孥饥饿。其计安在。如来告曰。汝今熅火。当与汝食。如来是时。化作大鸽。投火而死。罗者持归。妻孥共食。其后重往佛所。如来方便摄化。罗者闻法。悔过自新。舍家修学。便。证圣果。因名所建号鸽伽蓝。

摩由逻。此云孔雀文。孔雀繂羽而翱翔。俱舍云。于一孔雀伦。一切种因相。非余智境界。唯一切智知。证真释云。有情无始熏。造一切界趣种子。在本识中。唯佛能了。且举孔雀一类。尚已难知。

阿梨耶。此云鸱。亦作鸱同充尸切。尔雅云。狂茅鸱。舍人曰狂。一名茅鸱。喜食鼠。大目也。郭璞云。今鸠(胡官)鸱也。似鹰而白。

姞栗陀。此云鹫。或揭罗阇。此云雕鹫。山海经曰。景山多鹫。说文。鹫鸟黑色多子。师旷云。南山有鸟。名曰羌鹫。黄头赤咽五色皆备。西域多此鸟。苍黄目赤。食死尸。

毗啰拏羯车婆。此云龟。尔雅明十种之龟。庄子曰。宋元君梦。人被发曰。予为清江。使者河伯。被渔者预且得矛。元君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乃召预且。预且钓得白龟五尺。使献之。乃刳(音枯)之以卜。七十钻。而无遗策。仲尼曰。龟能梦于元君。不能避预且之网。智能七十钻。而无遗策。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智有以神。智有所不及也。法句经云。昔有道人河边学道。但念六尘。心无宁息。龟从河出水。狗将啖龟。龟缩头尾四脚。藏于甲中。不能得便狗去。还出。便得入水。道人因悟。我不及龟。放恣六情。不知死至。

摩竭。或摩伽罗。此云鲸鱼。雄曰鲸。雌曰鲵。大者长十余里。大论云。五百贾客。入海采宝。值摩竭鱼王开口。船去甚疾。船师问楼上人。何所见耶。答曰。见三日及大白山。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云。三日者。一是实日。二是鱼目。白山是鱼齿。水奔是入鱼口。我曹死矣。时船中人。各称所事。都无所验。中有优婆塞。语众人言。吾等当共称佛名字。佛为无上救苦厄者。众人一心共称南无佛。是鱼先世。曾受五戒。得宿命智。闻佛名字。即自悔责。鱼便合口众人命存。庄子云。吞舟之鱼。失水。则蝼蚁而能制之。

坻弥。具云帝弥只罗。此云大身鱼。其类有四。此最小者。京房易传云。海数(所角)见巨鱼。邪人进贤人疏。

失收(或作守)摩罗。善见云。鳄鱼长二丈余。有四足。似鼍齿至利。禽鹿入水。啮腰即断。又翻杀子鱼。广州有之。

臂卑履也。此云蚁子。晋书殷仲堪父。患耳聪。闻床下蚁动。谓之牛斗。贤愚经云。长者须达共舍利弗。往图精舍。须达自手。捉绳一头。舍利弗自捉一头。共经精舍。时舍利弗。欣然含笑。须达问言。尊者何笑。答言。汝始于此经地。六欲天中。宫殿已成。即借道眼。悉见六天严净宫殿(云云)。复更徒绳。时舍利弗。惨然忧色。即问尊者。何故忧色。答言。汝今见此地中蚁子耶。对曰已见。舍利弗言。汝于过去毗婆尸佛。亦于此地起立精舍。而此蚁子在此中生。乃至七佛已来。汝皆为佛。起立精舍。而此蚁子亦在中生。至今九十一劫。受一种身。不得解脱。生死长远。唯福为要。不可不种。尔雅云。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虫鱼鸟兽。种类何穷。山水空陆。境界无际。循环荏(如枕)苒(音染转也)逐物狂愚。一念如明。万类俱息。宜照本性勿起异意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