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按此篇承上章而复记病在形身之外。经络之间。令人腰痛者。有刺取之法也。夫身半之中。在内为腹。在外为腰。腹中之血气。不循经而灌于膜原郛郭之间。是以为病则胸满腹胀。为治所不宜灸砭。至于阴阳经脉。皆从腰而循转。是以为病则痛于有形。为治皆所当刺取。此形身外内之各有别也。所谓经脉者。足之三阴三阳。及奇经之八脉。皆循腰而上。惟足太阴之脉。从膝股内廉。入腹属脾。以主腹中。故不论于外也。张兆璜问曰:足之三阴三阳。及奇经八脉。有从腰脊而上循于头项。有从胸腹而上属于膺喉。今独主腰痛者。何也?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而带脉横束于其间。是以无病则天地交而经脉调。病则经气阻滞于其间而为痛。故诸脉皆令人腰痛也。)

刺其 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足太阳之脉。从巅别下项。挟脊抵腰中。经脉阻滞于其间则腰痛。上下不能疏通。故引项脊。尻背如重状也。王冰以委中为 中。在膝后屈处。出血者。泻而疏之也。春无见血者。正月太阳寅。故不宜出血。以泄太阳方盛之气。按此篇记经脉为病。而痛于腰之实证。与内伤肝肾外病筋骨之虚痛者不同也。)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少阳之气主夏。而夏气在皮肤。故皮中如针刺。循循、渐次也。少阳主枢。循循不可以俯仰者。经脉病而枢折也。足少阳之脉。从目锐 。循颈至肩。故不可以回顾。)

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膝外廉。阳陵泉之下。有独起之骨为成骨。盖足少阳主骨。至此筋骨交会之处。为成骨也。少阳为心之表。主夏之三气。故夏无见血。莫仲超曰:太阳之气。生于水中。故主正月寅而始盛。少阳为君火之相。故为心之所表。夫少阳主初生之气者。少阳先天之所生也。少阳为心之表者。少阳之上。相火主之也。太阳正月寅者。太阳从水中之所生也。太阳主夏火之气者。太阳之后天也。阴阳之道。推散无穷。学人当详究其妙。)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顾、回视也。足阳明之脉。循喉咙。入缺盆。经脉强急于前。故不可回顾于后。夫血脉荣卫。阳明之所生也。血脉和则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阳明脉病则神气乃虚。精神虚乱。卒然见非常物。神不足则悲也。)

刺阳明于 前三 。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前三 者。足之三里。及上廉下廉也。阳明居中土。故当上下以和之。阳明主秋令。故秋无见血。杨元如曰:少阳太阳之气。生于下焦水中。而合于上焦君相之火。故有先后天之分。阳明之气。生于中焦水谷而居中土。故独主于秋令也。)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足少阴之脉。上股内廉。贯脊属肾。故痛引脊内廉也。)

刺少阴于内踝上二 。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内踝上二 。取左右之太溪也。夫血乃精水之所生。肾主闭藏。以奉春生之气。春时出血。则泄其所藏。是以多则不可复矣。)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足厥阴之脉。抵少腹。布胁肋。故腰痛如张弓弦。盖 弱端长。肝之平脉也。肝脉病。故强急如弓弩弦。)

刺厥阴之脉。在 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 、腿肚也。踵、足跟也。鱼腹、谓 之形如鱼腹也。视 踵之间。鱼腹之外。循之有脉累累然者。乃刺之。)

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 。(肝主语。故其病令人善言。默默、安静貌。谓虽善言而不狂妄也。不慧、语言之不明爽也。其病若此者。于踵之外。刺之三 。三 者。取经外穴也。按腰中如弓弦者。所病在经也。善言不慧者。病厥阴之气而有是证也。三阴三阳之主腰痛。有单病在经者。有病经而及于气者。故以此筋分而论之。)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kt kt 然。时遗溲。(kt 音荒。解脉者。散行横解之络脉也。盖经脉为里。浮而横者为络。络脉横散于皮肤之间。故名曰解脉。诸络脉者。在皮之部。皮主太阳之气分。故痛引肩目。时遗溲。而宜取太阳之 也。散上声。)

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膝后筋肉分间。太阳之委中穴也。 外廉之横脉。穴外之横络也。针经云。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故宜泻出其血。黑变赤而止。倪冲之曰:邪在横解之络脉。故亦取横脉以泻之。)

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此复论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是以令人腰痛如引带。腰似折者。太阳之气病也。横盛于中。则上虚下实。下实则气并于阴。故善恐也。)

刺解脉在 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有结络如黍米。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此论阳跷之脉而令人腰痛也。跷脉有阴阳。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是男女阴阳。经络交并。故为同阴之脉。其脉行健。故名曰跷。有阻于中。则不上行。故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怒意。言肿突如怒起也。按跷脉为病。少腹痛里急。腰及髋 下相连阴中痛。阴疝。本经言痛如小锤居其中。即里急阴疝之证也。)

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脉。起于跟中。出于外踝。下足太阳申脉穴。当踝后绕跟。以仆参为本。上外踝三寸。以附阳为。直上循役外廉。故宜取外踝绝骨之处。)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此论阳维之脉而令人腰痛也。阳维、总维一身之阳。阳气盛。故痛上怫然肿。)

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 下间。去地一尺所。(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会足少阳于阳交。为阳维之 。故当与太阳合 下间而取之。盖取阳维之 也。 上去踝七寸。是离地一尺所矣。)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此论带脉为病而令人腰痛也。衡、横也。带脉横络于腰间。故曰横络之脉。夫足之三阳。循腰而下。足之三阴。及奇经之脉。皆循腰而上。病则上下不通。阴阳间阻。而为腰痛之证。惟带脉横束于其间。无上下之相贯。故必因举重伤腰。以致横络之脉绝伤。而恶血归之。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也。)

刺之在 阳筋之间。上 数寸。横居为二出血。( 阳谓足太阳之浮 。在臀下腿筋之间。上 数寸。是在腰尻之下矣。横居二 者。盖随带脉之横形而取之。按灵枢经曰:足少阳之正主 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是带脉。之下连于足少阴太阳。故当从浮而上。循太阳之络以取之。)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此论任脉为病而令人腰痛也。任脉起于至阴。与督脉交会。分而上行。故名曰会阴。任脉统任一身之阴。汗乃阴液。故漯漯然汗出也。汗干则液竭。故令人欲饮。走者阳象也。任与督脉。上下相交。饮已欲走者。阴液周而交于阳也。)

刺直阳之脉上三 。在跷上 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直阳之脉。督脉也。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贯脊直上。故曰直阳。其原起于肾下胞中。循阴器。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故取跷上 下者。循足太阳之络以泻之也。按会阴节后。当有刺条。刺直阳前。宜有腰痛。或简脱与。抑督与任交病在阴而取之阳耶。滑伯仁曰:任督二脉。一源而二歧。一在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又督脉别络。自长强走任脉者。由小腹直上。贯脐中央。入喉上颐。会太阳于晴明穴。是任督二脉。阴阳合并。分而上行。然其间又有交会之处。张兆璜曰:饮已欲走。是阴入于阳。故当从督以泻任。且任脉循于腹。而其痛在腰。是所病之因在任。而所成之证在督也。)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此论阴维之脉而令人腰痛也。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阴维之脉。起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 。故名飞阳者。谓阴维之原。从太阳之脉。走少阴而起者也。怫怫、郁怒貌。肾病者。意不乐。气并于肾则恐也。朱永年曰:任督二脉。与阳维阴维阳跷阴跷。皆阴阳互相交会而起。)

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阴维之脉。在内踝上五寸。 肉分中。上循股内廉。上行入腹。故于此取之。盖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乃足少阴与阴维交会之处。)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kt kt 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此论阴跷之脉而令人腰痛也。阴跷者。足少阴之别。其脉起于跟中。同足少阴。上内踝之上二寸。以交信为 。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出人迎之前。至咽喉。交目内 。合于太阳阳跷。是以痛引膺。目kt kt 然。交足太阳。故甚则反折。循咽喉。故舌卷不能言也。马莳曰:昌阳、即足少阳穴名。一名复溜。又名伏白。)

刺内筋为二 。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内筋谓大筋之前分肉也。太阴后。大筋前。上踝二寸所。即阴跷之 。交信穴也。)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此论冲脉为病而令人腰痛也。冲脉者。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至胸中而散。灌于皮肤。渗于脉外。故名散脉也。冲脉为十二经脉之原。心主血脉。故痛而热。热甚生烦。其循于腹者。出于气街。挟脐下两旁各五分。至横骨一寸。经脉阻滞于其间。故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起于胞中。故甚则遗溺。)

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 。(冲脉者。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故取膝前外廉者。取冲脉之下俞也。以上论奇经之八脉。皆循腰而上。故并主腰痛。)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此论肉里之脉而令人腰痛也。肉者分肉。里者肌肉之纹理也。经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分肉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盖谓溪谷分肉之间。亦有穴会。循脉往来。邪气淫溢。用微针取之。与取络脉之法相同。夫分肉起于筋骨。属于气分。咳则动气。故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也。)

刺肉里之脉为二 。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为二 者。取左右二足穴也。足少阳阳辅穴。又名分肉穴。在太阳膀胱经之外。少阳绝骨穴之后。去足外踝四寸。乃其脉也。夫肌肉之纹理。属骨而生。从筋而起。足少阳属骨主筋。故取少阳之分肉穴也。按分肉之间。溪谷之会。小痹淫溢。循脉往来。能令人腰痛也。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令人腰痛。是以首论横解之络脉为痛。末论肉里之间。亦循脉而为腰痛也。)

腰痛挟脊而痛。至头kt kt 然。目kt kt欲僵仆。刺足太阳 中出血。(kt 音除。此论经俞为病。而令人腰痛也。夫五脏六腑之俞。皆在太阳之经。而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上至于头目。是以腰痛挟脊。而上及于头目者。邪入于经俞也。kt kt 短羽之鸟。背强欲舒之象。阳盛者不能俯。故欲僵仆也。夫邪之伤于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络。孙络满则传入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经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俞。邪中于人。虽有浅深。然皆在于形身上下之间。故并主腰痛。是以论肉里之肤腠。解脉之横络。足之三阴三阳。及奇经之经脉。以至于太阳挟脊之经俞。为痛之见证。各有不同。而取刺亦各有法也。)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 中出血。(此论阴阳之气不和而令人腰痛也。痛上寒者。腰以上寒也。痛上热者。腰以上热也。夫阴阳二气。皆出于下焦。阳气不能上升。则腰痛而上寒。阴气不能上升。则腰痛而上热。盖气阻于阴阳上下之间。故腰痛也。太阳、巨阳也。为诸阳主气。阳明间于二阳之间。为阳盛之经。故上寒者。当取此二经。以疏三阳之气。少阳主枢。故不可俯仰者。当取足少阳也。厥阴主一阴初生之气。故上热者取足厥阴。少阴之气。中合于阳明。上合于肺脏。阴气逆于下。故中热而喘也。 、隙也。谓经穴之空隙为 。阴 者。足少阴之筑宾穴也。)

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按此以下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系衍文。谨照王氏原注。王冰曰:上寒。阴市主之。在膝下三寸。伏兔下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不可顾。三里主之。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肉分间。足阳明脉之所入也。)

上热刺足太阴。(王冰曰:地机主之。在膝下五寸。足太阴之 也。)

中热而喘。刺足少阴。(王冰曰:涌泉大钟悉主之。涌泉在足心陷者中。足少阴脉所出。大钟在足跟后街中动脉。足少阴之经也。)

大便难。刺足少阴。(王冰曰:涌泉主之。)

少腹满。刺足厥阴。(王冰曰:太冲主之。在足大趾本节后内间。动脉应手。足厥阴脉之所主也。)

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王冰曰:如折。束骨主之。不可以俯仰。京骨昆仑悉主之。不可举。申脉仆参悉主之。束骨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赤白肉际陷者中。足太阳脉之所注也。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者中。按而得之。足太阳脉之所过也。昆仑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者中。细脉动应手。足太阳脉之所行也。申脉在外踝下五分。容爪甲。阳跷之所生也。仆参在跟骨下陷者中。足太阳阳跷二脉之会。愚按王氏所取之穴。不过承袭前人。或彼时医家任取。非出于经旨也。)

引脊内廉。刺足少阴。(王冰曰:复溜主之。从腰痛上寒不可顾。至此件经语。除注并合朱书。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经并太素。自腰痛上寒至此并无。乃王氏所添也。今注云。从腰痛上寒。至并合朱书十九字。亦非王冰之语。盖后人所加也。)

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此复结足太阴之络而为腰痛也。控、引也。 、季胁空处也。足太阴之络。从髀合阳明。上贯尻骨中。与厥阴少阳。结于下 。而循尻。内入腹。上络嗌。故腰痛引少腹而控 也。腹 拘急。故不可以仰息。按此篇承上章之论腹中。而并记刺形身之腰痛。足之三阴三阳。皆循腰而上下。而足太阴之脉。从股内廉。入腹属脾。以主腹中。是以首节只论少阴厥阴。而不及于足太阴也。然太阴之支别。从髀贯尻。亦令人腰痛。故复记于篇末。以使后学知形身外内经络之各有别也。)

刺腰尻交者。两踝胂上。以月生死为 数。发针立已。(胂音申。腰尻交者。腰下胯骨间。乃足太阴厥阴少阳三脉左右交结于其间。故曰腰尻交也。两踝即腰下两旁起骨。胂即两踝骨上陇起肉也。以月生死为数者。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渐多之。十五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渐少之。盖月生则人之血气渐盛。月亏则人之血气渐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数。盖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故以月之生死为期。张兆璜曰:月晦始苏曰朔。每月朔日。是月始生之一日也。)

左取右。右取左。(脉之大络。左注右。右注左。此邪客于大络。故当以左右两间取之。若在横解之浮络。是又当总取 外廉之横脉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