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时方妙用

切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内经分发脏腑左寸(心膻中) 左关(肝胆) 左尺(肾腹中) 右寸(肺胸中) 右关(脾胃)右尺(肾腹中)王叔和分发脏腑 左寸(心小肠) 左关(肝胆) 左尺(肾膀胱) 右寸(肺大肠)右关(脾胃) 右尺(命门三焦)

李濒湖分发脏腑左寸(心膻中) 左关(肝胆) 左尺(肾膀胱小肠) 右寸(肺胸中)右关(胃脾) 右尺(肾大肠)

张景岳分发脏腑左寸(心膻中) 左关(肝胆) 左尺(肾膀胱大肠) 右寸(肺胸中)

愚按大小二肠。经无明训。其实尺里以候腹。腹者。大小肠与膀胱俱在其中。王叔和以大小二肠。配于两寸取心肺与二肠相表里之义也。李濒湖以小肠配于左尺。大肠配于右尺。上下分属之义也。张景岳以大肠宜配于左尺。取金水相从之义。小肠宜配于右尺。取火归火位之义也。俱皆有至理当以病症相参。如大便秘结。右尺宜实。今右尺反虚。左尺反实。便知金水同病也。小便热淋。左尺宜数。今左尺如常。而右尺反数者。便知相火炽盛也。或两尺如常。而脉应两寸者。便知心移热于小肠。肺移热于大肠也。一家之说。俱不可泥如此。况右肾属火。即云命门。亦何不可。三焦鼎峙。两肾之间。以应地运之右转。即借诊于右尺。亦何不可乎。

五脏平脉

心脉浮大而散。肺脉浮涩而短。肝脉弦长而和。脾脉缓大而敦。肾脉沉软而滑。

○又有反关。脉在关后。必反其手诊之。当询其平日何如脉象。

男女异脉

男子阳为主。两寸常旺于尺。女子阴为主。两尺常旺于寸。乃其常也。反之者病。

无病经脉

经者。常也。医者一呼一吸。病者脉来四至。为和平之象。或问。以五至为闰息。如岁运三年一闰。是我之息长。非彼之脉数也。

脉分四时六气

十二月大寒至二月春分。为初之气。厥阴风木主令。经曰。厥阴之至其脉弦。

○春分至小满。为二之气。少阴君火主令。经曰。少阴之至其脉钩。

○小满至六月大暑。为三之气。少阳相火主令。经曰。少阳之至大而浮。

○大暑至八月秋分。为四之气。太阴湿土主令。经曰。太阴之至其脉沉。

○秋分至十月小雪。为五之气。阳明燥金主令。经曰。阳明之至短而涩。

○小雪至十二月大寒。为六之气。太阳寒水主令。经曰。太阳之至大而长。

按近时只遵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之末和缓不忒之诀。然气之至有迟速。不必趋于快捷方式。

七怪脉歌

(旧诀)

雀啄连来三五啄。(连连抟指。忽然止绝。少顷复来。如雀啄食。肝绝也。)屋漏半日一点落。(如屋残漏下半时一滴。胃绝也。)弹石硬来寻即散。(沉于筋间。劈劈急硬如指弹石。肾绝也。)搭指散乱如解索。(指下散乱。乍数乍疏。如索之解。脾绝也。)鱼翔似有亦似无。(本不动而未强摇似有似无。如鱼之翔。心绝也。)虾游静中跳一跃。(浮于指下始则冉冉不动。少焉而去。久之忽然一跃。进退难寻。如虾之游。大肠绝也。)更有釜沸涌如羹。(浮于指下。有出无入。无复止数。如釜汤沸。肺绝也。)旦占夕死不须药。

八脉该二十八字脉象

旧诀。以浮芤滑实弦紧洪为七表。以沉微迟缓濡伏弱涩为八里。以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为九道。不无可议处。浮沉迟数。为诊脉四大纲。旧诀竟脱去数字。谬甚。当就李濒湖李士材二十七字外。更增入大脉方足。然病无定情。脉不单见。学无头绪。指下茫然。兹以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为主。而以兼见之脉附之。总括以诗。为切脉之捷法。

。(轻手乃得。重手不见。)为阳为表。(除沉伏牢三脉之外。皆可互见。)浮而中空为芤。(有边无中。如以指着葱之象。)主失血。浮而抟指为革。(中空外坚。似以指按鼓皮之状。浮见也。视芤脉。中更空而外更坚。)主阴阳不交。浮而不聚为散。(按之散而不聚。来去不明。)主气散。

诗曰。浮为表脉病为阳。轻手扪来指下彰。芤似着葱知血脱。革如按鼓识阴亡。(孤阳越于上。便知真阴竭于下矣。)从浮辨散形撩乱。定散非浮气败伤。除却沉中牢伏象。请君象外更参详。(浮。不沉也沉中诸脉俱不能兼。)

。(轻手不得。重手乃得。按至肌肉以下。)为阴为里。(除浮革芤散四脉之外。皆可互见。)沉而几无为伏。(着骨始得。较沉更甚。)主邪闭。沉而有力为牢。(沉而强直抟指。)主内实。

诗曰。沉为里脉病为阴。浅按如无按要深。伏则幽潜推骨认。牢为劲直着筋寻。须知诸伏新邪闭。可悟诸牢内实寻。除却浮中芤革散。许多活法巧从心。(沉。不浮也。浮中诸脉。不。(一息。三至或二至。)为在脏为寒。(除数紧促动四脉之外。皆可互见。)迟而时止为结。(迟中而时有一止也。但无定数)主气郁血壅痰滞。(亦主气血渐衰。)迟而更代为代。(缓中一止。不能自还而更代也止有定数。)主气绝。(亦主经坠。有阻。妊

诗曰。迟为在脏亦为寒。(脉经云。迟为寒。仲景云。迟为在脏。)一息未及四至弹。(一呼一吸。合为一息。一呼脉来二至。一吸脉来二至。合为一息四至。为平人之脉。迟则一息三至。或一息二至。至于一息一至。必死。)结以偶停无定数。(迟中一止也。)代因不返即更端。(一脏气绝。其脉往而不能自还他脏因而更代之。须知此脉止有定数。)共传代主元阳绝。还识结成郁气于。除却数中促紧动。诸形互见细心观。(迟。不数也。数中诸脉不能兼见。)

。(一息。五六至。)为在腑为热。(除迟结代三脉之外。俱可互见。)数而牵转为紧。(如牵绳转索。)主寒邪而痛。(亦主表汗。)数而时止为促。(数中时有一止。亦无定数。)主邪气内陷。数见关中为动。(形圆如豆。厥厥摇动见于关部。)主阴阳相搏。(主气与惊。男亡阳。女血崩。)

诗曰。数为腑脉热居多。(仲景云。数为在腑脉经云。数为热。)一息脉来五六科。(谓一息五六至也。至七八至者危。)紧似转绳寒甫闭。动如摇豆气违和。数中时止名为促。促里阳偏即是魔(阳盛为促。)除却迟中兼结代。旁形侧出细婆婆。(数。不迟也。迟中诸脉。

不能兼见。)

。(不实也。应指无力。浮中沉三候俱有之。前人谓豁然空大见于浮脉者非。)主虚。(有素禀不足。因虚而生病者。有邪气不解。因病而至虚者。)虚而沉小为弱。(沉细而软。按之乃得。沉见。)主血虚(亦分阴阳胃气。)虚而浮小为濡。(如絮浮水面。○浮见。)主气虚。(亦主外湿。)虚而模糊为微。(不显也。指下不分明。若无若有。浮中沉皆是。)主阴阳气绝。虚而势滞为涩。(往来干涩。如轻刀刮竹之象。)主血虚。亦主死血。虚而形小为细。(形如蜘蛛丝之细。指下分明。)主气冷。虚而形缩为短。(寸不通鱼际。尺不通尺泽。)主气损。(亦主气郁。)

诗曰。虚来三候按如绵。元气难支岂偶然。弱在沉中阴已竭。濡居浮分气之愆。痨成脉隐微难见。(指下不分明。)

病剧精干涩遂传。冷气蛛丝成细象。(以上皆言脉势。唯细大长短。皆指脉形而言。细者形如蛛丝也。微与细相类。但微对显而言。细对大而言。分别在此。)短为形缩郁堪怜。

。(不虚也。应指有力。浮中沉俱有之。四言脉诀云。牢甚则实。独附于沉脉者非。大抵指下清楚而和缓。为元气之实。指下逼逼而不清。为邪气之实。)主实。实而流利为滑。(往来流利。)主血治。(亦主痰饮。)实而迢长为长。(上至鱼际。下至尺泽。)主气治。(亦主阳盛阴虚。)实而涌沸为洪。(应指满溢。如群波涌起之象。)主热极。亦主内虚。实而端直为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主肝邪。(亦主寒。主痛。)

诗曰。实来有力象悠悠。邪正全凭指下求。(脉来有力。指下清而不浊。滑长不兼洪弦之象。正气实也。如指下浊而不清。但见洪紧。不见滑长。是邪气实也。)流利滑呈阴素足。迢遥长见病当瘳。洪如涌浪邪传热。弦以张弓木作仇。毫发分途须默领。非人浑不说缘由。

。(即洪脉而兼脉形之阔大也。旧本统于洪脉。今分别之。)

诗曰。大脉如洪不是洪。形兼洪阔不雷同。绝无舞柳随风态。却似移兵赴敌雄。新病邪强知正怯。夙 外实必中空。内经病进真堪佩。总为阳明气不充。(邪气盛。则胃气衰。故脉大而不缓。)

。(脉来四至。从容不迫。)主正复。(和缓之缓。主正复。怠缓之缓。主中湿。)

诗曰。缓脉从容不迫时。诊来四至却非迟。胃阳恰似祥光布。谷气原如甘露滋。不问阴阳欣得此。任他久暂总相宜。若还怠缓须当辨。湿中脾经步履疲。(胃气复。则邪气退。故脉缓而不大。○缓者。主脉之气象从容不迫而言。非指往来之迟缓也。迟字对数字言。迟则不数。数则不迟也。缓字所包者广。迟中有缓。数中亦有缓。非浅人所可领会。故内经与大字对言。不与数字对言。其旨深哉。)

节录病机赋

(修园重订)

赋曰。能穷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之奥。(八者。脉之奥也。)便知表里寒热盛衰邪正八要之名。(表者。病不在内也。里者。病不在外也。盛者。本来气血不衰也。衰者。本来气血不盛也。寒者脏腑积冷也。热者。脏腑积热也。邪者。非脏腑正病也正者非外邪所中也。)八脉为诸脉纲领。八要是众病权衡。(量度诸病。申此八要也。)虚为气血不实。举按无力。若兼弱涩之象。(举者。轻手取之于皮肤之上。按者。重手按之于肌肉之内也。无力者。言指下举按应指无力也。弱者。痿而不起也。主气虚。涩者。往来干涩也。主血少。虚脉兼此二象。)实为气血不虚。举按有力。且该长滑之形。(长者。过于本位也。主气有余。滑者。流而不滞也。主血有余。实脉兼此二象。此以虚实二脉。探气血盛衰之情也。)迟寒数热。纪至数多少。(平人脉。以四至为准。不及曰迟。一息三至也。太过曰数。一息六至也。经云。数则为热。迟则为寒。此以迟数二脉。别其寒热也。)浮表沉里。在指下重轻。(轻手举之于皮肤上即得。重按乃无。如水浮泛者曰浮。重手按至筋骨而得者曰沉。经云。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此以浮沉二脉。别其表里也。)缓则正复。和若春风柳舞。大则病进。势若秋水潮生。(缓则胃气复。如春柳之和。故邪退而正复也。病进而危。故脉洪大。如秋涛之汹涌。此以缓大二脉。验其邪正也。)六脉同等者。喜其勿药。(六脉者两手六部之脉也。同等者。脉息调匀。不治自愈。王肯堂误解为大小浮沉迟数同等。不可从也。)六脉偏盛者。忧其采薪。(偏盛者。六部中那一部独异也。又于那一部之中。推其于八脉中见出那一象也。王肯堂旧解亦误。)

脉有宜忌

凡病内虚者。脉弱为宜。洪大则忌。病外感者。阳脉为宜。阴脉则忌。

○有神者吉。和缓者吉。合于时令者吉。与面上五色中见那一色相生者吉。反是者凶。只此数语可遵。其余皆不经之言。不可信也。

妇人脉法

妇人两尺盛于两寸。常也。若肾脉微涩与浮。或肝脉沉急。或尺脉断绝不匀。皆经闭不调之候。妇人尺脉微迟为居经。月事三月一下。血气不足故也。

妇人三部浮沉正等。无他病而经停者。孕也。尺大而旺。亦然。左尺洪大实为男。右尺洪大实为女。(旧说。以左右尺为断。然经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今以寸脉动滑。为断左叶熊罴。右应鸾凤之兆。)

体弱之妇。尺内按之不绝。便是有子。月断病多。六脉不病。亦为有子。所以然者。体弱而脉难显也。脉经曰。三部浮沉正等。按之无绝者。孕娠也。何常拘于洪滑耶。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言尺内阴脉抟指。与寸口阳脉迥别。其中有阳象也。妇人不月。脉来滑疾。重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和滑而代者。二月余之胎息也。重手按之。滑疾不散者。五月也。妇人经断有呕。其脉弦者。后必大下。不成胎也。然有因病脉弦。又当保胎为务。气旺。则弦自退矣。

阴虚阳搏谓之崩。言尺内虚大弦数。皆内崩而血下。妊娠七八月。脉实劳强大者吉。沉细者难产而死。

女人得革脉。曰半产漏下。得离经之脉。曰产期。离经者。离乎经常之脉也。盖胎动于中。脉乱于外。势之必至也。

新产伤阴。出血不止。尺脉不能上关者死。妇人脉平而虚者。乳子也。

妇人尺脉弱而涩。小腹冷恶寒。年少得之。为无子。年大得之。为绝产。

小儿脉法

小儿五岁以下。血气未盛。经脉未充。无以别其脉象。故以食指络脉之象彰于外者察之。

食指第一节寅位。为风关。第二节卯位。为气关。第三节辰位。为命关。以男女左右为则。

纹色紫曰热。红曰伤寒。青曰惊风。白曰疳疾。淡黄隐隐为无病。黑色曰危。在风关为轻。气关为重。命关为危。脉纹入掌为内钓。纹弯里为风寒。纹弯外为食积。及五岁以上。乃以一指取寸关尺之处。常以六至为率。加则为热。减则为寒。皆如诊大人法。

小儿脉乱身热。汗出不食。食即吐。多为变蒸。小儿四末独冷。鼓栗恶寒。面赤气粗。涕泪交至必为痘疹。

半岁以下。于额前眉端发际之间。以名中食三指候之。食指近发为上。名指近眉为下。中指为中。三指俱热。外感于风。鼻塞嗽咳。三指俱冷。外感于寒。内伤饮食。发热吐泻。食中二指热。主上热下冷。名中二指热。主夹惊。食指热。主食滞。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