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學案(黃宗羲原本黃百家纂輯全祖望補定)
南湖學案表
杜煜(從孫)範車若水盛象翁(別見《北山四先生學案》。)
(晦翁、石克齋潘希宗
門人。)金叔明
(延平、白水、籍(附董華翁)
溪,屏山再傳。)胡常
(元城、龜山、譙王賁(別見《北山四先生學案》。)
氏、武夷、豫章沈可亭
三傳。)(並玉峰講友。)
(涑水、二程四蔡希點潘希宗(見上《玉峰門人》。)
傳。)戴良齊吳澄(別為《草廬學案》。)
(並玉峰同調。)
邱漸戴亨
方儀
杜知仁(從孫)範(見上《南湖家學》。)
(南湖弟
晦翁、石克齋門人。)
車瑾(子)似慶(孫)倬(曾孫)若水(見上《清獻門人》。)
(南湖同調。)(子)似度(孫)景山(曾孫)若綰(別見《木鐘學案》。)
(孫)安行(別見《木鐘學案》。)
蔡夢說黃超然(別見《北山四先生學案》。)
高耕
方儀(見上《木居門人》。)
南湖學案序錄
祖望謹案:南湖杜氏兄弟之在滄州,亦其良也。再傳而有立齋,為嘉定以後宰輔之最,聲望幾侔于涑水矣,其學傳之車氏。是時天台學者皆襲篔、荊溪之文統,車氏能正之。述《南湖學案》。(梓材案:是卷為謝山所分立,底■未全移入,車玉峰《腳氣集》尚有梨洲原本。)
◆朱石門人(劉、李再傳。)
主簿杜南湖先生煜
杜煜,字良仲,黃巖人。嘉定元年進士,官終東陽縣簿。初與弟知仁學于克齋石先生。克齋致先生于紫陽,于是師事者十餘年。紫陽嘗謂其論敬字工夫甚善,論氣稟有偏,而理之統體未嘗有異,亦為得之。學者稱南湖先生。從孫則卿裒集成書,名之曰《南湖先生文集》。(參《台學源流》。)
杜方山先生知仁
杜知仁,字仁仲,號方山,南湖先生之弟也。少有俊才,為舉子文,操筆即驚人;刻意于詩,不奇不已。曰:「是不足以為學。」于是節《六經》、《語》、《孟》,考論一時諸先生風旨,至紫陽之書,則拱而曰:「道在是矣!窮理求仁,吾知所止。」所著詩文十五卷,訂《禮》讀《易》說《詩》,多所論述,未及裒次而卒。(同上。)
◆南湖同調
隱君車敬齋先生瑾
車瑾,字元瑜,號敬齋,黃巖人。究心理學,隱居馬家山。(參《台州府志》。)
(梓材謹案:謝山《學案劄記》:「車瑾,字敬齋,蔡夢說之師也。」誤以其號為字。《劄記》又云:「車敬齋未識即安行否﹖」又云:「敬齋當是魯齋弟子。」攷《浙江通志》引《黃巖遺逸傳》亦云:「車敬齋名瑾,字元瑜,景山其孫也。」觀先生弟子之門人,有在魯齋之門者,玉峰為先生曾孫,亦嘗學于魯齋,則先生之不得為魯齋弟子,明矣。)
◆南湖家學(劉、李三傳。)
清獻杜立齋先生範
杜範,字成之,(雲濠案:一作成己。)黃巖人。少從其從祖良仲、仁仲遊。從祖受學文公,至先生益著。由進士轉軍器監丞。入對,言:「君相之私未去,更新之效未睹。」又言:「近用名儒,發明格致誠正之學,願以其講明,見之施行。」及為御史,以言忤時相鄭清之,先生自劾,言:「宰相與臺諫當同心為國,豈容以私害公!」並論斥侍從、近臣、監司、郡守之失職者,時相愈忌之。先生自入臺,屢丐祠,至改常少,復五上歸田之請,不允,還祕書監,拜殿中侍御史。先生奏:「臣冒耳目之寄,輒忤宰相。今又使居言職,豈以臣絕私比,而其言猶有可取邪﹖」復言時相橫啟邊釁,並發其私。疏入不報,而有左史之命,即渡江歸。嘉熙二年,知寧國府。四年,還朝,累遷至禮部尚書兼中書舍人,擢同簽書樞密院事。先生自還朝後,抗言無隱情。既入都堂,丞相史嵩之忌之。遷同知樞密院事,以李鳴復參知政事,先生曾劾鳴復,不屑與共政,去之。會嵩之遭喪,拜先生右丞相,力疾入覲。帝親書「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忠益」賜之。先生上五事,並條利病與政事可行者為十二事,一以去私為主。雖秉鈞未久,不能大有所匡正,而其忠君愛國之忱,悱惻懇到,于宋之末葉求之,蓋亦難其選矣。卒贈少傅,諡清獻。所著有《古律詩歌詞》五卷、《雜文》六卷、《奏稿》十卷、《外制》三卷、《進故事》五卷、《經筵講義》三卷。(參史傳。雲濠案:《四庫》《書目》收錄《清獻集》二十卷,蓋後人重輯之本,非其舊矣。)
清獻文集補。
老氏宗虛無,尚柔謙,傷周衰文敝,欲返之樸古者,蓋其著書本意。若圖錄之傳,符咒之術,乃本之張道陵,而寇謙之借李君以文其欺。
(梓材謹案:謝山所錄《清獻文集》二條,其一條移入《車隘軒傳》後。)
◆南湖門人
布衣邱木居先生漸
丘漸,字子木,黃巖人也。受業南湖杜氏之門,故與清獻為莫逆交,講明道學,以淑後進。清獻枋國,先生多所贊畫,然欲援之仕,則不可,卒以布衣終。門人甚盛。《四書衍義》其所著也。門人之最著者曰戴亨。(補。)
(雲濠謹案:《台州府志》載先生鄉人尊之曰木居先生。)
◆方山家學
清獻杜立齋先生範(見上《南湖家學》。)
◆敬齋家學
隱君車隘軒先生似慶
車似慶,字石卿,號隘軒。潛心理學,隱居樂道,年已及耄,觀書猶至夜分。釋經評史,榷古商今,不襲簡策陳言,迥出新意,自成一家言。所著有《五經論》、《閒居錄》、《隘軒文集》,《杜清獻公》、陳篔為之序。嘗與王侍郎方巖友善,及方巖擢高弟,登顯仕,強而附者鱗鱗然,先生至絕其門。郡守屢挽之,不能致。(參《台州府志》。)
(梓材謹案:《台州志》誤作「車卿,字似慶」,今據謝山節錄杜清獻文原注云「隘軒,名似慶,字石卿」改正。)
附錄
杜清獻曰:「車隘軒《閒居錄》,于邪正義利雅俗之雜,與傲上諂下凌弱畏勢等語,皆不易之確論。至謂『以僻異解經,當與侮聖言同科』,尤見其所守條律之嚴。」(補。)
車先生似度
車似度,隱居瑾之子。與其子景山皆老于儒。(參《柳待制集》。)
車先生倬
車倬,字章甫,隘軒子。能世其家,以身為鄉社倚重者四十年。(參《台州府志》。)
車密林先生景山
車景山,號密林,敬齋孫。博學能文。舉鄉科,上春官不弟,遂老于家。(同上)。
車韶溪先生安行(別見《木鐘學案》。)
聘君車玉峰先生若水(見下《立齋門人》。)
迪功車雙峰先生若綰(別見《木鐘學案》。)
◆敬齋門人
蔡起巖先生夢說
蔡夢說,字起巖,黃巖人。嘗從車敬齋遊,究心濂、洛之傳,開門授徒。黃超然、高志伊、方儀皆其高弟。所著書多散亡,獨《箋詩》八卷藏于家。(補。)
◆立齋門人劉、李四傳。
聘君車玉峰先生若水
車若水,字清臣,黃巖人。賈似道再聘入史館,不赴。先生嘗登篔陳耆卿之門。篔學古文于水心葉氏適而得其傳者也。是時,吳子良先從篔,已登科,聲譽甚震。先生以晚進,一旦篔于人前揚之過當,同門皆不平,久之乃服。已而事杜清獻公範,乃自以為求道之晚。嘗著《道統錄》,自周子至勉齋,講明性理。自號玉峰山民。有《宇宙略記》、《世運錄》、《道統錄》、《玉峰冗稿》。(修。)
(梓材謹案:《玉峰傳》及《腳氣集》,黃氏原本在《金華學案》,今據《序錄》入是卷。)
玉峰腳氣集
養氣要緊在有事與勿忘上,工夫自到,又不可責近效,所謂大段著力不得也。著力則氣壹動志,前功不保矣。勿正,是為常有事者言也;勿助,是為勿忘者言也;揠苗,是為已耘苗者言也。不曾耘苗,草長而苗且不存,又何之可揠乎!告子不肯做有事與勿忘工夫,只願勿正、勿助。其曰:「不得于心,勿求于氣,不得于言,勿求于心。」此後世釋氏之不動心,非儒者之不動心。
祖望謹案:所謂揠苗,非指告子。
濂溪不言知格,徑說定以仁義中正,而主靜以上,皆知格也。厥彰厥微,弗靈匪瑩,其知格也至矣!定之仁義中正則著實,主靜則立本,其知格也至矣!
《禮運》首章,載孔子言「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道既隱,始以禮義為紀。離禮義以言道,是老子之言也。(補。)
漢時士大夫奏事宮中,要便入來,只是不到後庭,所以公孫宏燕見,武帝或時不冠。又不冠不見汲黯,猶是《周禮》古意。自武帝以宦者典章奏,而士大夫遂疏,門禁森嚴,全隔絕矣。于是親宦官宮妾之時多,親士大夫之時少。(補。)
禪家之法,只是要人靜定,癡守一向,更不思別路,久而自能通達。此吾儒至誠如神意。吾儒公溥,他只是自私。他要不落窠臼,誠是不落窠臼,然亦有可搏摸者。問:「如何是佛祖西來意﹖」曰:「庭前柏樹子。」此語最好,是吾儒一箇仁字也。「如何是佛﹖」曰:「乾屎撅。」謂前人往矣,我自當作工夫,說前人甚麼。此句與吾儒別。有問:「請師安心﹖」曰:「將心來與汝安。」百丈謂溈山曰:「汝撥爐中有火否。」溈山撥云:「無火。」百丈起,深撥得火,云:「此不是火!」吾儒亦如此教人。但今聽之者不把作事看,反不如他能信向服行也。然既曰悟道,必當首先悟吾父母何如,三綱五常,身體髮膚,七顛八倒,反借吾儒名分之說,與四海五湖無所係著之人掜合交道,而自謂高于一世,而人亦以是高之,然若無朝廷見成飯與喫,見成法與持,亦定坐禪不成也。
程子令人類聚《論語》言仁處玩味,此最切于教人。仁實是難訓,看來看去,自曉得可也。上蔡識痛痒之語亦切,蓋出于程子痿痺不仁之語意。愚嘗講程子觀雞雛可以觀人仁,說得幾句,自謂有功于諸儒。
明道先生說:「今學者敬而不見得又不安者,只是心生,亦是太以敬來做事得重。此恭而無禮則勞也。恭者,私為恭之謂也。禮者,非體之,禮是自然底道理也。只恭而不為自然底道理,故不自在也。」人把「禮者非體之禮」作句,所以都說不得。「禮者非體之」是一句,「禮是自然底道理」是一句。禮者不是將吾身體得出來,乃是自然底道理。纔說體之,則便非自然,便身與禮為二。
格物是窮理,不可易也。而以格為至,則有可籌繹者。格于上下,可以訓至,格物難以訓至。曰致知在至物,非辭也。愚嘗謂格且比方思量之謂,此為是,此為非,此為正,此為邪,此為輕,此為重,今之諺欲知輕重,則曰以稱格之。此字必有傳承。《玉篇》云:「格,至也,量也,度也。」《廣韻》亦然。彼之字義,多出于古時經註。「格,至也」是《堯典》註,不知「度也」、「量也」出在何處。以此訓格,正與今文合。向曾以告星渚,星渚以面看屋,久之無說。
自先王之禮不行,人心放恣,被釋氏乘虛而入,而冠喪葬祭皆被他將蠻夷法來奪了。冠禮如他初削髮受戒之類,其丁寧告戒甚嚴。古時亦有幾箇好僧,今時受戒出壇便破。喪禮則有七次之說,謂人死後,每逢七日,其魂必以經陰司,受許多苦,凡七次。愚夫惑其說,請僧追薦。然今讀書人既闢佛、老,不用其說,而于吾禮自不曾盡,朝夕無奠,朔望無奠,飲酒食肉,若罔聞知,則又夷狄之不若也。火化是大逆,又被他說火化上天。施斛一節,既薦祖先,因請客共享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蓋是理之必然。然後世小人,但知自己饑餓,何曾思親!往往雖有子孫,亦是若敖。則施斛畢竟是一祭祀,以僧代巫,或亦致死致生之道。呂居中云:「鄭慥堂先生亦不信佛、老,亦不廢施斛,但要擇僧。」(補。)
魏文侯自請于周為諸侯,又為田和請。吾為卜子夏、段于木恥矣。(補。)
潁考叔取蝥弧以登,純孝者如此!(補。)
古者人鬼不相襲而相得也,後世人求鬼,鬼求人,鬼亦非其鬼矣!
程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釋氏所謂識心見性是也。若存心養性一段,則無矣。」愚謂釋氏但能存其無用之心,養其無實之性,卻不盡心知性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文王《卦辭》,元亨利貞,本只兩意,元而亨、利于正而已。今諸卦都是如此。孔子《文言》,自以所見,拆作四字說,自是一項道理,然非文王繫卦之本意也。孔子到此卻又就文王本意作兩件說。自乾元發出,豁達呈露,生意滿,無不亨通,所謂始而亨也。然皆可見者氣也,須有理主于其中,何嘗有不好底生意。蓋純粹至善,是乾德之本,然乾之性情,只是利于正也。乾之性情如此,則凡資始于乾者,皆如此。是故人可以為善,不可以為惡,蓋其本來情性,只是利于正也。
(梓材謹案:玉峰《腳氣集》,洲所錄者十一條,今以其一條為沈可亨立傳于後,又一條移入《木鐘學案》,一條移入《滄洲諸儒》。謝山所錄十條,今以其一條為金叔明立傳于後,又移入《象山學案》一條、《木鐘學案》一條、《蜀學略》一條。)
附錄
王魯齋曰:「近得車玉峰書,謂《大學格致傳》未嘗亡也,欲以知止而后有定一段合聽訟共為一章,不動斧鑿而元詞儼然,誠追亡之上功也。昔日嚴陵吳守槃亦有此說,見廬新之跋。嘗以此說請教于西山葉先生,曰:「且去涵養。」
宗羲案:魯齋以知止為格致之傳,發自玉峰。凡玉峰之所論著者,魯齋未嘗不歎服其學力也。玉峰于魯齋在師友之閒。魯齋之門,如吉甫、玉峰,皆所謂知過于師,方堪傳授耳。
◆玉峰講友
胡思齋先生常
胡常,字立方,號思齋,黃巖人。好修,不慕榮利,親掃戶庭,一唾不委于地,几案光潔如洗,書籍圖畫,端正完整,若手未觸。觀書必端坐,未嘗行動挾攜。雖在市廛,跬步不出戶外。彙編《朱子語錄》十卷,又著《戛釜吟》三卷。與車玉峰友善,玉峰以兄事之。王令華甫親訪其廬,洪令穮、趙守景緯皆加敬禮,時就問政,陰及物者甚眾。天子錫恩台土,使盡赴春官。徐守宗臣曰:「若思齋,不可挽之。」其相重如此。一日疾革,神色如常,時猶奮語及《大學疑義》,以書抵玉峰。已而屬纊,玉峰志其墓。(參《台州府志》。)
堂長王石潭先生賁(別見《北山四先生學案》。)
沈先生可亨
沈可亨,玉峰友人也。玉峰《腳氣集》云:「趙幾道說誠無為幾善惡。作一圖,上寫一誠字,直落寫箇善字,偏旁一絲寫箇惡字,以惡是誠之庶,善是宗嫡。可亨疑之,以問。此疑甚善。幾道自謂可勝胡氏同體異用之說,不知其尤非也。且如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當其未發,只是至善,至于發時,始有中節與不中節。中節者是不走作這中;不中節者是走作這中,卻不是這中。先生箇中節,旋生箇不中節,如水之清,有以濁之,不是當初帶得這濁來,若是庶,亦從他身上出,豈不枉屈!」
(梓材謹案:趙幾道《說朱子文集》,屬之幾道從弟致道。)
◆玉峰同調
隱君蔡春山先生希點
蔡希點,字子與,號春山,太平人。博學善詩,隱居授教,從遊者以百數,多擢高弟,躋膴仕。先生安貧樂道,以終其身。所著有《春山雜稿》。(參《台州府志》。)
祕監戴泉溪先生良齊
戴良齊,字彥肅,黃巖人。嘉熙進士,累官祕書少監,以古文鳴,而尤精性理之學。所著有《中說辯妄》、《通鑑前紀》、《曾子遺書》、《論語外書》、《孔子年譜》、《世譜》、《七十子說》。林公輔《答徐始豐書》有曰:「當今經書,雖皆具完,而《禮經》獨為殘缺,加以漢儒之記有不純者,郡先哲戴大監嘗力為之辯。草廬吳文正公師之,得其說,于今未大行也。」觀此,其學之源委可見。(參《赤城新志》。)
(雲濠謹案:謝山《劄記》有「戴良齊《泉溪集》」六字。泉溪蓋先生之號。)
◆木居門人
戴蠢翁先生亨
戴亨,字子元,臨海人。師事丘木居。有《太極圖說》、《人心道心說》、《近思錄補注》、《朱子詩解》、《北溪字義辨正》。其教人以毋自欺為第一義,嘗銘座右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欲人不知,莫若弗為。」(參《浙江通志》。)
(梓材謹案:《台州府志》載:「先生號蠢翁,黃巖戴祕書良齊之從子也。」)
方懋翁先生儀
方儀,字儀父,黃巖人。少從丘木居學,復參問于徐徑畈、劉後村、林竹溪諸公,俱愛敬之。性沖淡溫厚,待人以誠。沈思于《易》,至老無倦。所著有《懋翁玩易》十卷及《感遇歌》、《候樵存稿》。(參《台州府志》。)
◆起巖門人(敬齋再傳。)
康敏黃壽雲先生超然(別見《北山四先生學案》。)
高天逸先生耕
高耕,字志伊。其先觀察使棟從高宗南渡,居臨海。先生詩文,意不拔俗,語不驚人,不已也。晚歲益奇。自號天逸。所著有《□金集》。(參《台州府志》。)
方懋翁先生儀(見上《木居門人》。)
◆玉峰門人(劉、李五傳。)
州判盛聖泉先生象翁(別見《北山四先生學案》。)
隱君潘柏峰先生希宗。
潘希宗,字景昭,一名煃,黃巖人。從蔡春山、車玉峰遊。宋景定二年,領漕薦,文丞相器重之,有往來書札。宋亡,隱居不仕。號柏峰居士,有文集。(補。)
金先生叔明(附董華翁。)
金叔明,玉峰之徒也。玉峰《腳氣集》曰:「《周禮》《冬官》散在諸官之中,而《地官》尤多。自編帙散亂,俗儒補緝,遂以田野諸職並附《地官》,則馮相、保章之類皆可附《天官》邪﹖叔明作《周禮十疑十答》,予遂授以俞氏《復古編》。董華翁辯俞氏之不可憑,此是忠厚,不欲輕動古人之意。叔明云:『周官三百六十,今已存三百五十,只亡其十,豈可謂《冬官》亡也﹖但《冬官》之不亡,只可使人自曉自推,俞氏乃斷定撥置,為累多矣』。」(補。)
(梓材謹案:董華翁當是陳潛室弟子,董正翁楷之兄侍郎樸。正翁見《木鐘學案》。)
◆春山門人
隱君潘柏峰先生希宗(見上《玉峰門人》。)
◆泉溪門人
文正吳草廬先生澄(別為《草廬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