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卷三

鄞徐时栋

佚文三

延佑四明志中

弟九卷至弟十一卷一百一十八条 【此三卷有录无书河渠关乡国利病适在亡失之中甚可惜也今参稽后志仅得识其崖略不避繁冗重列原目以核存亡凡一无可考者目下注佚字偶经采引者注阙字全具他籍者注存字吾乡先正(上□下田)心桑梓旧家遗献掌故略备恨闻见浅陋不能一一校补之耳】

正误一条

卷弟九城邑考下

鄞县

奉化州

昌国州

慈溪县

定海县

象山县 【以上皆佚】

巿

鄞县

奉化州

慈溪县

定海县

象山县 【以上皆佚】

坊巷

录事司 【存】

[东南隅一十坊] 【至正志三引前志○乾隆志一十七坊又隅作厢】

进贤坊洗马桥西

兴廉坊洗马桥下

重桂坊寿昌巷口为嘉定甲戌进士孙枝与子起予立

清润坊新桥之东

握兰坊新桥东首

连桂坊施家巷口为绍兴丁丑进士蒋璇崇宁丙戌进士蒋珫立

锦勋坊城隍庙东为赵善湘立

康乐坊皁角巷口

吉祥坊破石桥南

积善坊小江桥南

迪教坊车桥南

余庆坊西南隅界

状元坊天封塔下为嘉定中傅行简立

锦乐坊沙泥街为余天锡立

仁美坊新排桥北

处仁坊新排桥南

通宁坊胡同知巷西 【以上乾隆鄞县志二引延佑志○按乾隆志所引坊名逾于至正志所载之数疑合录事司与鄞县并载之耳今不能分晰并录于此○又按延佑全书在国初时高武部闻隐君尚得见之至乾隆闲则三卷之亡久矣今钱氏独得采引疑皆辗转出自明志所引故其中土地名如南尚书桥按察分司之属往往为宋元所绝无大约作新志者引用旧志即以当时名称易之今则无从考核不能改正悉仍之焉】

[西南隅一十坊] 【至正志引○乾隆志一十九坊】

纯孝坊府桥东

衮绣坊平桥西

迎凤坊平桥东

问俗坊史府前

惠政坊天宁寺前

缓带坊崇教寺前

史君坊史府前

众乐坊均奢桥西

释褐状元坊均奢桥南为嘉泰中宣缯立

行春坊宝云寺西

灵应坊灵应庙右

昼锦坊灵应庙右庆历中为王周立

符桂坊南尚书桥为庆元己未进士汪立中嘉定甲戌进士汪文中立

振名坊仓桥北

顺城坊仓桥南

礼顺坊永济坊南

竹湖坊戒香寺西

锦里坊锦里桥北

传桂坊捧花桥南 【以上乾隆志引】

[东北隅一十坊] 【至正志引○乾隆志一十一坊】

千岁坊南湖头

开明坊县治前

宣化坊魏家巷左

富荣坊魏家巷右

万寿坊大梁街口

阜财坊小梁街口

泰和坊元妙观西

拱星坊廊头巷口

安平坊元妙观前

施仁坊按察分司左

肃清坊按察分司右 【以上乾隆志引】

[西北隅一十坊] 【至正志引○乾隆志二十三坊】

永济坊谯楼前

朝士坊戴家巷口

阜丰坊贯桥

儒行坊鉴桥南

状元坊府学前为淳熙中姚颖立

崇孝坊谯楼南

朝桂坊顶带桥下为宝庆丙戌进士刘炳立

宜秋坊应家巷口

影泉坊蔡家巷口

寿宁坊虹桥北

修文坊孝闻坊南

仁德坊卫前东

信义坊卫前西

抚安坊县治左

德化坊县治右

治木坊贯桥

淳厚坊阜丰坊西

镇宁坊望京门内

嘉佑坊佑圣观北

孝闻坊修文坊北

阅武坊旧安远驿后

独善坊县东三里

省元坊县东宝幢村为陈埙立 【以上乾隆志引】

鄞县 【阙○前载西北厢中抚安德化独善省元诸坊必当在此其余不能缕别】

奉化州

昌国州

慈溪县

定海县

象山县 【以上皆佚】

桥道

本路

鄞县 【以上皆佚】

奉化州 【阙】

凡三十处 【至正志三引前志】

万寿桥宋绍兴中建覆以屋后(土已)邑人汪伋重修至元闲毁大德中监州察罕立石柱重建未竟受代僧博继成之 【嘉靖宁波志六引元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元志○乾隆奉化志四引元志○按奉化志引宝庆曰宋志引延佑曰元志其引元时奉化志则曰州志盖其所出旧志体洌如此】

昌国州

慈溪县

定海县

象山县 【以上皆佚】

卷弟十河渠考上 【按至正志河渠考于鄞县西乡下载河港(石契)闸等二十二条末条后云已上并见前志然不知其始于何条或曰二十二条皆是也或曰北山古港条注以上三港皆魏岘说则此下乌金(石契)至末凡十五条皆采自前志者或曰浑水闸以下五条甚略盖本诸前志而檃括其词者今以叙述不明难据录补读者参诸至正亦约略知延佑之原文矣】

【补目】鄞县 【原目无今按乾隆志曾引一条则为目脱】

西塘河县西源出大雷山经湖泊转高桥南过十字港西北抵西渡坝东流入西门 【乾隆鄞县志三引延佑志】

奉化州〔佚〕

奉化开河记 【存○清容集作奉化州开河碑浙志作开新河记奉化志作新河记】

奉化诸溪至龙潭毕会汪洋衍汇陂塘涧沟合流赴资国 【浙志奉化志并有埭字】 纡行凡六十里始达于江岁霖雨不时溪江相迎上下交射漫流田堤或漂民庐舍 【以上九字浙志但有漂没庐舍四字】 昔之为政者惧焉 【七字浙志无】 于是筑埭善坊 【浙志奉化志并作防】 潦至则泄旱则潴以灌输由资国埭注巿桥循三山为广平湖凡言湖通畎浍也 【七字浙志无】 湖之下有斗门必严其水则至是通郑家淫 【浙志作窨】 古有阴沟或为 【奉化志作谓】 淫沟皆取以达水今言淫名之省 【三字奉化志无】 声 【奉化志作言】 之讹也 【以上二十三字浙志无】 溪至是 【至是二字浙志无】 循明山 【浙志奉化志并作名山】 稍折为扬 【浙志奉化志作杨】 桥水以折始善行 【五字浙志无】 将达江复限之为县门 【浙志奉化志并作置闸】 曰进林曰常浦又益限之以埭曰车耆提阏有程则水旱不病今之善吏治者挈挈 【奉化志作拳拳】 奉公上不自保政不能及此广平 【以上二十一字浙志无】 马侯称德 【集作骥德误】 至州则曰 【集无则字】 皇元升江南县为州实祖户口户繁租瘠何以称绥惠田畴芜辟兹惟殿最首 【奉化志无首字】 吾视兹土抑沟洫漫灭以害吾民邪 【以上四十六字浙志无】 遂穷上源首资国耆老咸言巿桥达车耆有故河往宋 【浙志奉化志并作往岁】 舟楫联络今趋江以行惊涛骇浪 【涛骇二字集倒】 商贾不赴而巿用益匮 【以上十八字浙志无】 浚广复旧则民其有瘳遂遵巿桥至陈桥具畚锸表深广未及终日而遗石断圮 【按圯桥也集作绝非】 旧迹俨着 【旧上集有皆字】 至何家埭或曰是郡乘不登 【七字浙志无】 积为豪民利水至是当行何障固焉 【九字浙志无】 于是决堤仆石埭复置卒守水门 【集及奉化志门下有亦如之三字似非】 易资国埭为水门亦如之 【集无此三字】 别立小栅以谨通塞广平增斗门志旧有赡卒租亦复 【奉化志作如非】 之 【以上九字浙志无】 于是 【二字浙志奉化志并无】 昔之言纡行六十里皆得舟行以达于江矣 【浙志止此下有延佑庚申记五字】 史迁作河渠书能吏所纪廑一二数谢太傅守 【奉化志无守字非】 淮南水利博济则自方之以召伯谢公伟功迄不废 【迄下奉化志有今字】 马侯之政 【奉化志无之字】 良近矣 【奉化志止此下有延佑庚申记五字】 乃系以诗俾勿坠诗曰闵闵污莱举趾厥艰妇馌子任火垦水芟相彼高下粤昔庑蕃有堤相之有泉养之崩奔交来设险以防彼防弗亟时其雨旸谋于在野集作会节低昂疏储究尔坠遏饕强恣专讫孰俾是罚马侯自南宣承皇风相攸以图鞠草懋丰耆艾交谒兹焉商功千锸剖壤颓堤赴壑宛其遗基白石凿凿复常弥坚匪夸以丕作泉流汤汤阴泄阳潴江流马奔惧而舒徐千帆萦纡入于巿区河既复址侯斯戾止嘉谷羡穰甘棠薿薿维河之新告来者勿替 【清容居士集二十五○浙江通志五十六○乾隆奉化志三】

[碑阴]凡大工役必资僚属长官某同知某判官某吏目某实佥赞之州民之耆长大家某等历考旧迹且佐厥役吏奉令曰某等董工庀程州之南复有梁家滩□□(石契)戚家溪悉浚治之足溉田万亩开河迹最着庸附碑右以见侯政小者亦若是 【清容居士集○按碑阴亦必为志所载其姓名必当备具集省文耳】

慈溪县

定海县

象山县 【以上皆佚】

录事司 【佚】

【正误】 【湖上之堤有二偃月在湖之北广生在湖之南○鲒埼亭集外编三十一引延佑志○按今全书无此数语似当为录事司西湖条佚文然考谢山作桃花堤记云宋时有长堤二其一曰偃月其一曰广生又曰四明旧志张罗吴袁四家皆简略二堤本末仅附见于舒中丞信道朱舍人新仲记中夫所谓四家之袁即延佑志是也以矛陷盾则志无此三语审矣又舒中丞所作系西湖记当在此志河渠考中早已佚去谢山亦不得见朱舍人所作为广生堂记志但于释道考中着其目而集古考中脱其篇然则即所谓附见之文尚不载于延佑又焉有此叙述之语乎其为错记无疑】

引水记 【存○文已见干道志本可不必重录然嘉靖志载此记本延佑志与干道多有异文语亦较简疑删节出自清容故备登之】

舒亶撰引水记曰按州图经鄞县南二里有小湖唐贞观中令王君照所修也盖今俗里 【雍正志作俗名】 所谓细湖头者乃其故处湖废久矣独西隅尚存今所谓西湖是矣明为州濒海枕江水难蓄而善泄岁小旱则池井皆竭而是湖所以南引它山之水为旱备也熙宁乙卯岁大旱湖辄涸建中靖国改元自夏至秋不雨湖尽涸民渴甚至穴洼下滤秽滓以饮而国家将有事于郊丘上供之舟复胶不得进上下狼顾不知所为于是州以其事属监船场宣德郎唐君意 【雍正志无意字】 君即由南门道河上凡八十五里抵所谓它山堰者踌躇相视遂尽得其利病盖它山者四明之众山 【雍正志作众水】 萃焉一作雨则涧壑交会出为漫流即岁小旱溪流未遂绝也特河势中洼循堤支渠酾泄以去故水不得行非尽系于天时也乃属民尽堙诸渠口而稍浚上源因以其土窒补堰隙复累石于上以遏入江之羡流于是稍引以北独距城十数里河赤地裂深尺余众谓非淹旬积雨水卒不可行君念善政王侯实始作堰以兹水赐其邦人庙貌固在即为民致祷焉一昔 【二志并误一息据干道志改按一昔训一夜二字见左传】 而水辄薄城下不数日湖流清冽可食而行舟不复(上□下田)碍耋稚驩呼里巷相属一方遂以无虞宣德君身任筦库之责而能用意勤民之事王侯既施劳于人而殁犹炯炯如此与夫世之任人责而不思忧视民灾而莫之救者顾可同日而 【雍正志无而字】 语哉 【嘉靖宁波志五引延佑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延佑志】

西湖十洲题咏 【阙○按刘户部十洲王亘十洲阁诸诗已载本志城邑考中周南雄舒中丞诸家题咏西湖诗已载本志集古考中此卷所佚不知谁氏之作宋诗纪事引延佑志有二诗为此本所无疑在此卷姑附于后】

王益柔遥题钱公辅众乐亭 【宋诗纪事十四引延佑四明志○诗已见干道志不重录】

吴充遥赠钱公辅 【宋诗纪事十四引延佑四明志○按即干道志所载众乐亭诗也不重录惟诗中环似翠屏屏六曲作环以翠屏风六曲又更汀洲作满汀洲又始自集贤作始知集贤又知何为作何如为又闻侍作闲侍】

鄞县 【阙】

小江湖 【敬止录沿革考云延佑志载王深宁辨小江湖为它山堰非城中日湖详河渠考按观此知高隐学固尚见延佑之全者】

宋王应麟辨小江湖说曰唐志鄮县南二里有小江湖溉田八百顷开元中令王元暐置民立祠祀之按九域志即它山堰也今有善政侯王长官祠郡志 【敬止录注云予按此郡志指宝庆志言】 乃谓城中之小湖误矣图经云小江湖在鄞县南二十里唐贞观十年县令王君照修与唐志不同唐志又云东二十五里有西湖溉田五百顷天宝二年令陆南金开广之盖今之钱湖也 【嘉靖志无也字】 南丰记云鄞东乡之田钱湖溉之西乡之田广德湖注之唐志鄮县东有西湖西有广德湖可见西湖之为钱湖矣 【可下录有以字】 郡志以西湖为今城中之西湖亦误若广德湖则南丰谓兴于齐梁之际今考陆云书鄮西有大湖广纵千顷晋已有湖矣旧名罂脰湖元和志所载里数在州城未迁之前唐志因之长庆始徙今城郡志乃以今城 【今字嘉靖雍正二志俱脱】 之远近牵合唐志之里数宜其谬也 【谬上录有差字○嘉靖宁波志五引延佑志○敬止录山川考三引延佑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延佑志○按深宁集既亡此辨莫古于延佑志而延佑此卷亦脱故拾嘉靖以补之乃浙志所载与此不同未知何本今并录于后彼乎此乎庶几一得之也】

王应麟小江湖辨云唐书载鄮县东有西湖即今之东钱湖也曾南丰记云鄞东乡之田钱湖溉之西乡之田广德湖注之可见西湖之为钱湖明矣旧志以西湖为今城中之西湖误又唐书云鄮县南二里有小江湖今府县志俱云在县西南三十五里盖唐书所云乃在鄮县未迁之前也舒亶引水记云县南二里小湖俗所谓细湖头者乃其故处湖废久矣亦误 【浙江通志五十六】

袁桷曰 【嘉靖志曰字上有断字盖东沙以意加之今从敬止录全书体例似当作桷按二字】 参考王舒二言 【按舒言即前引水记也嘉靖志先录王辨次以舒记又次以袁说由此句观之次序甚合然今延佑志目明列引水记于录事司之下虽无王辨之目而王辨不得厕录事司中明甚余由目录核之全书体例盖录事司之湖城中湖也鄞县之湖城外湖也故虽同一小江湖舒以城中之日湖当之则载其记于录事司王以城外之它堰当之则载其说于鄞县二文同在一卷虽不联属仍可参考也今仍目录之旧列引水记于前以意载王辨于鄞县小江湖下而附以袁说】 复以旧志小江湖在县南溉田八百余顷盖即县令王元暐所浚九域志言它山堰是元暐建 【嘉靖雍正二志俱无是字】 今有祠在堰侧南门水由它山入用引水记法为之犹可复旧今惠光院旧号小江塔院 【鲒埼亭集外编四十七但引此二语光字下有塔字号作名】 正在西南则小江湖乃其近地 【此四字录作其地相近】 旁有千丈镜支港尤多以是得名而城中小江盖由灵桥之小江里非小江湖也 【嘉靖宁波志五引延佑志○敬止录山川考三引延佑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延佑志】

广德湖记 【存○文见干道志不重录】

水利记五 【阙○按此目在广德湖记之下废湖辨之上则皆记广德水利可知今存三篇余二篇无可考】

舒亶水利记二篇 【文见干道志不重录】

王庭秀水利说 【文见宝庆志不重录】

废湖辨 【存○文见宝庆志不重录】

东钱湖 【阙】

东钱湖县东二十五里一名万金湖以其为利重也在唐曰西湖盖鄮县未徙时湖在县治之西也 【乾隆鄞县志三引延佑志】 国朝大德闲势家有以湖为浅淀请以捺田若干亩入官租者 【以上二十四字至正志语不录则下所引八字无根故并采之然延佑志中大约当如此故谢山亦未见此卷而万金湖铭云大德闲势家有以湖为浅淀请以捺田若千入官租者营田都水分司拒之复清为湖清容纪之志中以为塞湖之渐云云是虽本至正而亦以此数语为延佑所必有也】 欲塞钱湖此其渐也 【至正志四引延佑新志○嘉靖宁波志五引延佑志○戴南江水利说引延佑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延佑志○蒋樗庵水利考引延佑志】

奉化州

昌国州 【以上皆佚】

慈溪县 【阙】

白洋湖鸡鸣湖云湖凤皇湖永明湖姜湖孙湖杜湖 【至正志四引新志】

花屿湖 【嘉靖宁波志六引延佑志○按志所引多延佑以后事盖引至正志而误称延佑者今但存其目】

定海县 【佚】

录事司

奉化州

昌国州

定海县

象山县 【以上皆佚】

录事司

昌国州 【以上皆佚】

奉化州 【佚】

定海县 【阙】

海塘○制使林栗记 【至正志四引前志○浙江通志二百五十六引延佑四明志】

淳熙十六年 【原作淳佑误也据郡守题名改】 夏六月明州定海县新筑石塘成其高十有一层侧厚数尺敷平倍之□六千五十尺有赢基广九尺敛其上半之厥赢又十之五高下若一从横布之如棋局仆巨木以奠其地培厚土以实其背植万桩以杀其冲役夫匠军民积工至三十余万而人不告劳阅春夏二时舍田趋役而农不告病伐石于山石颓而役者不伤运之于海波平而舟楫无恐以己酉春正月己未初基越六月甲寅凡十有七旬又五日而讫事畚锸纔收波神眩巧乘大潮汐挟西北风震怒号呼攻突甚亟盖乙卯丙辰以夜继日尽其力而止波澄雨霁环而视之屹然罅隙不动于是万众感激兹役之兴信有天助乃能底绩以迄于成一方可以永赖矣先是定海塘以一木从事岁有决溢之虞丁酉之秋江海为一民庐官寺营垒师屯被害尤酷知县事陈公亮刱用石板以护其外仅支数年水大至则与之俱去蔑有存者岁在戊申风涛屡惊九月守臣岳甫始合军丁之辞以告于上是时至尊临御倦勤而忧民之念愈切圣衷乃命部使者与守行视核其费以闻诏赐缗钱六万五千有奇圣训叮咛毋得苟简今上嗣登大宝励精帝载山川受职罔敢不虔及是告成不愆于素精诚之感有自 【二字原倒以意乙】 来矣臣以暮春承乏郡守职当纪实以纪无穷言之不足形于咏歌谨拜手稽首为之辞曰定海之滨屹然巨防匪天攸设繄军民是襄军民曰嘻我尽其力惟公上是资惟文武是师官不我役众奚所为官吏竦闻惶怖疾走粒散太仓泉流内府不曰两宫于我奚取两宫 【原作两言不可解今以意改按是时孝宗方内禅光宗故云】 煌煌绍虞踵唐四海永赖岂惟一方守臣稽首颂声载扬是诚赞乾坤之大而誉重离之光勒之坚玟万世不忘 【乾隆镇海县志八】

卷弟十一河渠考下

(石契)

鄞县 【阙】

乌金(石契)积渎(石契)行春(石契)王元暐既置它山堰虑暴流无所泄遂为三(石契)以启闭蓄泄 【五字嘉靖志无】 涝则决暴流以注江旱则取淡潮以入河世传王侯自堰口浮三木鹅随所止而立(石契)东十五里为乌金(石契)又东三里为积渎(石契)又东二十七里为行春(石契) 【三(石契)字录无○嘉靖宁波志五引延佑志○敬止录山川考五引延佑志】

开庆(石契)宋开庆元年判府吴潜兴水利遍乎四境复创为此(石契)河流不复渗漏海潮不复入河名曰开庆纪更造之年也 【同上○又雍正宁波志七引延佑志】

云龙(石契)大德丁未县丞卢廷信重修有记 【至正志四引前志】

赵孟何云龙(石契)记鄞之东三十里凡七(石契)襟江带河荻埭最巨刱自邑簿黄公宁而宰曹公骘成之设僧舍以守力大势危惊涛春薄岁久仆且决 【康熙志作夬】 乡民病焉岁丁未孟春丞卢公廷信以都水监募乡甲户治旧迹昼运石夜搬木 【录作水非】 以筑中固旁坚且置上下梁虞其泄越四月落成余财畀僧理守舍是役也视前制为壮民忘其劳身先之也丞真定人性简毅莅政清以明省若台檄下率曰委廉能卢将仕善政之多兹复何述然继黄曹凡几政而废埭如昨此时此役宁无汇成绩 【志作迹非】 上太史氏 【志无氏字】 者乎始述乡民之歌曰截荻江而潴兮缮 【志作练】 云龙之(石契)兮可涝可疏私有蓄兮公有输丞之德兮曷已民之思兮瞻以水大德十一年五月五日记 【敬止录山川考五○康熙鄞县志七】

丞相郑申公手书 【至正志四引前志○文见宝庆志不重录○按此书当在鄞县(石契)之末】

奉化州 【阙】

沙堰(石契)钱堰(石契)大瓯(石契)吴山(石契)刘大河(石契)大马(石契)榆木(石契)吴胜(石契) 【至正志四引前志】

慈溪县 【阙】

茅针(石契)在德门乡 【至正志四引延佑庚申岁郡志】

定海县 【阙】

东管(石契)二西管(石契)一灵绪乡(石契)二崇邱乡(石契)二灵岩乡(石契)二太邱乡(石契)十四海宴乡(石契)六 【至正志四引前志】 翁浦(石契) 【嘉靖宁波志六引延佑志】

象山县 【阙】

灵长(石契)理川(石契)会源(石契) 【至正志四引新志】

朝宗(石契)宋绍兴七年令宋砥修隆兴元年主簿赵彦逾重修二役俱有记 【至正志四引前志】

廉布修朝宗石(石契)记

赵彦逾重修记 【二记并见干道志不重录】

鄞县 【阙】

仲夏堰○后因王元暐别置它山堰疏而为河此废不用 【乾隆鄞县志四引延佑志】

它山堰它山一境其地皆沙纳水之咽既窄引水之港复狭以致流沙易于壅塞沙之入港凡有三焉七八月之闲山水暴涨极目如海平地之上水深丈余湍急汛疾西岸 【雍正志作两岸非】 之沙径从平地横戛入港须臾淤满一也或遇积潦虽不没岸而溪亦湍急沙随急流迤逦入港日引月长不觉淤塞二也自港口至马家营一带两岸之沙或因霖雨冲洗或因两岸坍损或因木植冲击积久不已亦能填淤三也欲障平地之沙宜于西岸 【二志并作两岸据备览及至正志改】 去港一二里买地一段南自港口北自山下以属于溪北去港远南去港近带斜筑迭堤以粗石阔为基址高七八尺外植榉柳之属令其根盘据岁久沙积林木懋盛其堤愈固必成高岸可以永久欲障积潦湍流入港之沙宜就吴家桥南港狭去处立为石闸中顿闸版五六片略与岸平水轻在上沙重在下水从版上不妨通流沙遇闸版碍阻不行沙之所淤不过闸外三四十丈淘去良易版之为限以水为则水涨则下水平则去启闭以时不病舟楫欲障两岸之沙宜于两岸钉桩粗石迭岸上覆石版如城南塘路庶免水洗岸沙木植冲击之患然置闸砌岸可以防平常积雨港内之沙或遇大水径自西岸拥沙而来非二者所能御石堤之御此上策也 【嘉靖宁波志五引延佑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延佑志】 上河堰下河堰○二堰各迁十余丈则依山之麓易于堤防且得白杜横溪之源回环旧河中可溉田五六百亩而得常稔亦无妨他乡水利 【同上】

奉化州

慈溪县 【以上皆佚】

定海县 【阙】

西管堰二灵绪乡堰三崇邱乡堰六太邱乡堰三海宴乡堰一 【至正志四引前志】

定海县 【阙】

东管坝三西管坝二崇邱乡坝五太邱乡坝一 【至正志四引前志】

鄞县 【阙】

回沙闸○林元晋记 【至正志四引前志○文已见备览不重录】

茅洲闸县东南十五里旧名茅砧(石契)沾其利者鄞慈定三邑水源有二一自慈溪小江一自余姚分水先是(石契)西五里外有赵氏地横截其前江流不得通宋宝佑五年丞相吴潜巿其地浚为管山河于是西江二百余里之水□□于(石契)之上(石契)旧有闸启闭以时闸废更为堰水源中隔而水之利又不 【不字原脱据开庆志补】 得达于(石契)之下乡民陈词于郡亟遣吏相度遂于旧闸基之傍别为新闸立五石柱分为四眼 【五原作四四原作五并依开庆志改】 比旧增九尺 【嘉靖宁波志六引延佑志○嘉靖志此下又载倪可久事亦云出自延佑志今按自江面旷阔以下皆至正志中语也不录】

林家道头钱家道头皆有闸今多湮塞其故址犹存 【嘉靖宁波志五引元延佑志○敬止录山川考五引延佑志○雍正宁波志七引元延佑志○乾隆鄞县志四引元延佑志】

江东浦口(石契)闸桥广袤丈尺 【屠大山重修江东(石契)闸记云江东浦口(石契)闸桥广袤各故有丈尺载延佑志中○按延佑所载丈尺当即宝庆鄞县志原数已详彼志弟十二卷不重录】

定海县 【阙】

东管闸三西管闸一灵绪乡闸四 【至正志四引前志】

水步

录事司 【佚】

慈溪县

定海县 【以上皆佚】

水则

录事司 【佚】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