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卷下

大慈恩寺基撰

尔时优婆离亦从座起头面作礼而白佛言。

赞曰。上明说经因起分。下明发请广说分。一生补处受记非轻。示相劝生严因寔重。若不因请而说。补处之相未尊。若无请而自谈。欣当生心不重。故放光集众普召有缘。假请谈经令兴重业。于中有二。初辨外果后辨内果。辨外果中复分为三。初波离启请。次世尊广答。后佛告优婆离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下结劝生彼。请中有二。初明请轨后明陈请。此即初也。梵言优婆离此云近执。佛为太子。彼为佛大臣亲近太子。执事之臣。古人云佛之家人。非也。今云优波离讹也。亦从座起者。既见弥勒位立。优波离垂斯启请。是故称。亦表闻弥勒之事当证菩提故。从座起头面作礼者。屈己首尊礼佛卑足。一心顶戴虔恭深故。憍慢久除为显成佛尊贵因故。无见顶相之妙业故也。

世尊往昔于毗尼中及诸经藏说阿逸多次当作佛。

赞曰。下明陈请。于中有二。初举昔生今问。后显今征后问。此初也。前言世尊呼佛。又言世尊谈佛。谈佛往昔说弥勒故。世出世尊略言世尊。即是第十薄伽梵号。梵云毗奈耶此云调伏。调和控御身语等业。制伏灭除诸烦恼故。即是广律本也。古云毗尼或云毗泥皆讹也。近执明究律藏颇亦谙经。受记多在律中。因斯起问。阿逸多者此云无能胜。弥勒字也。名弥勒字阿逸多。往昔佛在耆山说。次我后当成佛者名曰弥勒。时有菩萨名曰慈氏。从座而起白言世尊愿我未来作彼弥勒。佛言可尔。故今腾昔而生后问。

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

赞曰。显今征后问也。文有其二。初举今征后生之处所。后举今征后生处净秽。此初征也。波离下器情局小乘。以己所知辄揣尊极。小宗说于菩萨三劫犹是凡夫树下三十四心方成圣者。欲恚害觉时亦未已故言凡夫。未断诸漏。漏有三种。如法华赞。生何处者。三界何界五趣何趣四生何生九有何有。观因验果未遣心疑。唯愿法王指陈生域。

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记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

赞曰。征净秽也。从缁落饰形貌出家。常现威仪不修禅定。受姨母之妙服。欲贪未遣。瞩毫光而不识。尚有无知。佛记果圆理深难测。命终生处净秽何方。但以菩萨不起灭定而现威仪。将继法王。遂取金叠让。推光位等问豪光。波离不知乍谓。无定情粗睹相真疑有惑。禅定有九。烦恼有十。如余处说。然且成佛之先必在睹史一生补处大小共同。波离挟己下心辄量上位。示有不知以发今请。

佛告优波离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应供正遍知今于此众说弥勒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赞曰。下佛广答有二。初敕听许说。后依问具申。此初也。谛者审谛。听音察理。贵在审情。恐听不明。重令谛听。极妙作意名善思念。如来者第一号也。涅槃经云。如过去佛所行妙行三十七品十一空等来至涅槃故云如来。应者第二号也。应已害烦恼贼故。应不复受分段生故。应受世间妙供养故。正遍知者第三号也。正知遍知名正遍知。非邪小知。正满知故。具二种智知空有故。上来三号如次断德恩德智德。阿耨等者。阿之言无。耨多罗云上。三言正。藐言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诸法莫先名无上。理事遍知名正等。离妄真照名正觉。或智断圆名无上觉。简异生邪智名正觉。简小乘分智名等觉。简菩萨缺智复名正觉。下一觉字贯通上文。弥勒当圆证此独得全名。记者识也验也。佛自称三德。今为汝等验识分别慈氏菩萨当来成佛之事。

此人从今十二年后命终必得往生兜率天上。

赞曰。下依问具申有二。初答生处。后答净秽。此即初也。从今十二年后者示受记。已求超生死十二缘。故生兜率天而为补处。

尔时兜率陀天上有五百亿天子一一天子皆修甚深檀波罗蜜为供养一生补处菩萨故以天福力造作宫殿。

赞曰。下答净秽有二。初正答净秽。后佛告优波离此名兜率陀天十善报应下结此所因叹处胜妙。初中有三。初五百亿天子造外众宝宫。次一大神造法堂内院。后五大神于此二宫种种严饰。夫诸天福力果出自然。况补处之宫岂更须他造。欲显福异余天果从他作诸天敬重发愿严因。又诸天资具凡业所生。知足宫园必由胜行。外陈他作内表修因。譬人王之内苑似天帝之喜园。不说自然之报唯陈他造之果。皆是菩萨未上生前。预知欲生发愿先作。初中有三。一诸天植因发愿。二时诸天子作是愿已下明天愿果。三五百亿龙王围绕此垣下龙王守护。初复有三。初明植因。次我今持是等下正明发愿。后如是诸天子等下明行愿皆同。初中复二。初明所因。后明植因。此即初也。修愿行之所因者。一为修檀度。初业之妙行故。二为供养菩萨故。菩萨尽此一生必定成佛福田既大。故应植因。因者檀度。缘者愿助现傍资者。天之福力由现。天福傍资因缘二种力。故变成天宫因缘之果。冀在良田天之福资变成宫殿。五百亿者。由信精进念定慧五根为胜因缘内证法苑乐外感五百亿天为造宫殿。修余万行资此五根。故以百亿为称。或是菩萨化预庄严。准报土中所有严饰胜出世间善根所起故。此所说五根为因。

各各脱身旃檀摩尼宝冠长跪合掌发是愿言。

赞曰。此明植因。旃檀者檀香也。色通赤白。摩尼者如意珠。即诸天所著。如赤白檀香色。如意神珠乃天顶上所戴宝冠神珠。施者表当果生所求皆得故。种智圆明得如意故。脱宝冠者顺尊敬故。受记为佛得最尊故。诸天并脱。故言各各。长跪者双膝著地直身而住敬相周故。表修定慧恒无间故。合掌者虔恭貌。表心冥境证智合理故。上明修行身业因。下发愿者语业因能起。二者意业因三轮备故。

我今持是无价宝珠及以天冠为供养大心众生故。

赞曰。第二明发愿。此起愿因。慈氏广以智悲运苍生。而居彼岸情怀广大。居因位而号众生。摩诃萨埵云大有情。以义解之名大心众生。

此人来世不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彼佛庄严国界得受记者令我宝冠化成供具。

赞曰。正明发愿。此人者慈氏。当在人中未生天趣预兴此愿。故言此人于未来世当成正觉。我于彼土佛成正觉时。可为庄严殊胜国界得预彼会受记别者。令我宝冠化成供具。供具者四事什物供养之具。变宝冠而为供具者。显转凡而修成圣德。此但说冠略无宝珠。所愿同故。或宝谓如意珠。冠谓天冠。合而论故。若不尔者。何故行因冠珠两舍。及其发愿独有天冠。故应后释不违正理。

如是诸天子等各各长跪发弘誓愿亦复如是。

赞曰。第三行愿皆同上。虽总说诸天已讫。结集之家恐生疑惑施说。诸天愿唯一发。今显行该一切愿亦普同三业修因相皆等故。

时诸天子作是愿已是诸宝冠化作五百万亿宝宫。

赞曰。上明植因发愿。自下第二明天愿果。于中有二。初明十重严饰。后时乐音中下重显前严。十重饰者。一宫二园三宝四光五华六树七色八金九天女十音乐。此初也。既有十地菩萨围绕。亦有凡夫十善往生。复是菩萨十力增上之所显现。宫有十重。故下经云。菩萨福力十善报应。宫谓法苑。初地真智得空寂。金初创得。故内修五根。所以感宫等皆言五百。

一一宝宫有七重垣一一垣七宝所成。

赞曰。此有二严。二地持戒生长善法。守护六根感园围绕。三地证得。闻思修慧照了大乘教理行果。起智光明故感园宝色。成此各七者。二地持戒七支备故。三地能照三乘教理行果七故。又具忍辱七种观故。一安受苦忍。二谛察法忍。余五并是耐怨害。忍谓亲善想准法想无常想有苦想摄受想。如幽赞上卷说。

一一宝出五百亿光明一一光明中有五百亿莲华。

赞曰。此有二严。四地修得菩提分法。慧焰增故。百行助成感百亿光。五地作四谛观出生死泥智花敷故。内解五明外感五五百亿华。

一一莲华化作五百亿七宝行树一一树叶有五百亿宝色。

赞曰。此有二严。六地作十二因缘观。厌生死苦树。感七宝树故。思慧风动树观缘起故。七宝树者七十七智观所引。故七地纯作真无相观。证法性色感妙色故。

一一宝色有五百亿阎浮檀金光一一阎浮檀金光中出五百亿诸天宝女。

赞曰。此有二严。八地相土皆得自在故能现起阎浮金光。此于诸金最为第一。近阎浮树水下而有色蔽诸光。故偏举此。九地成熟四无碍解。化利众生出生善根感宝女故。

一一宝女住立树下执百亿宝无数璎珞出妙音乐。

赞曰。此第十严女执诸宝及众璎珞。此宝璎珞出妙音乐。第十地中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无碍神通感宝璎珞贵庄严故。云雨说法感乐音故。此上十严皆由内具彼德外招彼果。十善业道十力智等随应释相。

时音乐中演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

赞曰。重显前严有四。一广第十乐音说法。二广第六七宝行树。三广第四破暗光明。四广第二垣墙高厚。此初广乐音也。不退有五。一未信者信。信不退故。二未定者定。位不退故。三未得者得。证不退故。四未修者修。行不退故。五已断者不生烦恼。断不退故。此乃三乘通不退地法轮之行。法轮能诠。行是所诠。正法轮者。唯所诠行。摧灭移转行周圆。故行即法轮。今言法轮之行。故知教名法轮。说彼五位所修行也。以彼听众具三乘故法轮有五。一自性。二眷属。三因。四境。五果。如章中说。今明行者。即摄初三或摄一切。

其树生果如玻璃色一切众色入颇梨色中。

赞曰。第二广树。颇梨色者。谓红赤色此为根本。一切宝色为此所含皆入此色。显所化众生究竟位皆归一乘。

是诸光明右旋宛转流出众音演说大慈大悲法。

赞曰。第三广破暗光明。右旋宛转表菩萨行一切不离智慧光明及慧所引拔苦与乐大慈悲法。大慈以无嗔为性。大慈以无嗔无痴为性。此各有三。一有情缘缘假有情。二法缘不见有情但唯有法。三无缘法相亦无唯有真理。或有情缘缘有情起。法缘缘十二分教起。无缘缘真如起。无所缘故。弥勒慈尊导万物故演慈悲之法。

一一垣墙高六十二由旬厚十四由旬。

赞曰。第四广垣。垣谓围墉。高六十二由旬者。显生彼者逾破六十二见故。厚十四由旬者。御摧十四不可记事故。此四严中初二进行皆归一乘。发心证果有差别故。次一破嗔痴济有情类。后一永断外道邪见。

五百亿龙王围绕此垣。

赞曰。造宫之中下第三段龙王守护有三。一明守护。二雨宝树。三次树说法。此初也。法王教化天神警卫。恐致外侵龙王守护。五百亿者。显内具五力四魔不能屈伏。外有龙王非人不能逼害。内持五戒诸恶不侵。外感龙围横灾自灭。

一一龙王雨五百亿七宝行树庄严垣上。

赞曰。明雨宝树。因五力起七财故。感龙王雨树严饰。七圣财者。谓信戒闻舍慧惭愧。

自然有风吹动此树树相掁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赞曰。明树说法。风喻大悲。任运所击真俗智树棠触谈演如是等法。所谓一切有漏逼迫自性皆苦所执。法体都无名空。有为起尽迁流生灭无总自体。一常实我。由此能令诸修行者越到彼岸名波罗蜜。

尔时此宫有一大神名牢度跋提即从座起遍礼十方佛发弘誓愿。

赞曰。明外果中次下第二明大神为造法堂。慈氏内院也。以堂为主名造法堂。据实而言。具造内院。至下当悉。于中有三。一发愿。第二既发愿下所愿果遂。第三尔时十方无量诸天下诸天睹胜发愿往生。初中有二。一明仪轨二明发愿。此初也。普凭威力遍礼十方。欲解广大发弘誓愿。虽知凡圣同感内院方成菩萨。力增多由圣现。一大神者。表无漏智能起妙土。佛地经云。胜出世间善根所起如如意珠有神用。故亦是凡夫发菩提心加行智感。

若我福德应为弥勒菩萨造善法堂令我额上自然出珠。

赞曰。正明发愿。宣妙义舍名善法堂。表亲尊重。珠从额出。内院宫字如下自陈。法堂尊胜故标愿首。

既发愿已额上自然出百亿宝珠琉璃玻璃一切众色无不具足如紫绀摩尼表里映彻。

赞曰。下明愿遂。于中有五。一明作宫。第二时诸园中下作园。第三亦有七宝大师子座下作座。第四时宫四角有四宝柱下作柱。第五如是天宫有百万亿无量宝色下天宫天女宝色皆同。作宫中有八。一明作宫。二栏楯。三天子女。四手生花。五光明。六乐器。七起舞。八说法。作宫殿中有二。初出珠后作宫。此初也。琉璃碧色。颇梨红色。一切众色皆具足者。额上之珠举碧红为首。自余众色一切皆足。或此二宝一切色类皆悉具足。紫谓紫色。绀者说文云。帛深青而阳赤色含绀也。青而含赤色。今此绀者与彼稍异。如紫青色。如意神珠表里映彻。

此摩尼殊回空中化为四十九重微妙宝宫。

赞曰。此作宫也。四十九重者。持戒坚牢宫遂重密。

一一栏楯万亿梵摩尼宝所共合成诸栏楯间自然化生无量亿万七宝莲华一一莲华上有无量亿光其光明中具诸乐器如是天乐不鼓自鸣此声出时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诸天闻者皆发无上道心。

赞曰。自下第二作栏楯。第三化生天子天女。第四手生莲花。第五有无量光明。第六光有乐器不须击鼓而自然响。第七乐声既动女起舞歌。第八歌舞不作生死之戏皆演十善行四弘之誓愿。四弘愿者。一未离苦愿离。二未得乐愿得。三未发菩提心断恶修善者愿早发心断恶修善。四未成佛者愿早成佛。亦云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诸天闻已发大乘心。此由圣行八圣道支八解脱乐。凡持八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香鬘涂身歌舞作倡。不腾高广大床。不非时食。如其次第之所感得。圣凡众行助正智等之所集成。如慧为先安布间饰。故能致此。不尔何缘有斯胜处。

时诸垣中有八色琉璃渠。一一渠有五百亿宝珠而用合成。一一渠中有八味水八色具足。其水上涌绕梁栋间。于四门外化生四华。水出华中如宝华流。一一华上有二十四天女。身色微妙如诸菩萨庄严身相。手中自然化五百亿宝器。一一器中天诸甘露自然盈满。左肩荷佩无量璎珞。右肩复负无量乐器。如云住空从水而出。赞叹菩萨波罗蜜。

赞曰。第二大段愿遂中一大神作园。于中有二。初列七事严。后结生彼得。初中有七。一八色渠八色渠者。青黄赤白红紫碧绿。二宝珠合成。三八味水即前八色皆悉具足。八味者八功德水可爱味故。八德水者。一清二轻三冷四濡五香六美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四水涌绕梁门外生华。八色之水从花而出。水色交映如宝花流。五花出天女二十四者。持七支戒防三世恶别三心受。故所感果有二十四。六手出宝器甘露满中。表得法味故满甘露。七此诸天女左佩璎珞右负乐器。从八色水而出。如瑞云住空。口赞菩萨诸波罗蜜。持七支戒身三语四。反修七圣财兼行七觉分。除七随眠之所招感。此等天女或非实女。并佛菩萨所共化成。庄严道场。或是女人宿持净戒精进无犯之所感现。不可凡心之所测度。

若有往生兜率天上自然得此天女侍御。

赞曰。结生彼得。

亦有七宝大师子座高四由旬阎浮檀金无量众宝以为庄严。

赞曰。第三大段明愿遂中大神作座。于中有十。此文有二。一座量高广清净法界内含四德。化身之座高四由旬。二金宝庄严。三业智行所严饰故。言七宝者。三文不同。无量寿经云。金银琉璃颇梨珊瑚马脑车渠。恒水经云。金银珊瑚真珠车渠明月珠摩尼珠佛地论云。一金二银三吠琉璃四颇胝迦五牟娑珞扬婆(当车渠也)六遏湿摩扬婆(当马脑也)七赤真珠。虽有帝青大青石藏杵藏。非常所重故多不说。三文随方爱乐差别。不可释其不同所以。

座四角头生四莲华一一莲华百宝所成一一宝出百亿光明其光微妙化为五百亿众宝杂华庄严宝帐。

赞曰。三生四花。慈悲喜舍内四无量外感花故四。百宝饰十善业道自作教他赞叹庆喜。少分多分全分少时多时尽喜行。故一一有十名为百行。内修百行外百宝成。所以上下多说百数。五放光明。智破暗故。六杂花庄严。众行助故。

时十方面百千梵王各各持一梵天妙宝以为宝铃悬宝帐上时小梵王持天众宝以为罗网弥覆帐上尔时百千无数天子天女眷属各持宝华以布座上是诸莲华自然皆出五百亿宝女手执白拂侍立帐内。

赞曰。七内修四辨外有大梵悬宝铃天人敬重。八内修总持外有小梵为网。九天子天女持花布座。十宝女执白拂侍立帐内。皆由凡除十恶修善戒。菩萨亦持十无尽戒之所招感。

持宫四角有四宝柱一一宝柱有百千楼阁梵摩尼珠以为交络时诸阁间有百千天女色妙无比手执乐器其乐音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赞曰。第四大段愿遂中大神造柱。于中有四。一于宫四角各有一柱。二宝柱各有宝珠楼阁梵摩尼者。谓净摩尼或大梵王如意珠也。此柱皆以梵如意珠而为交络。三阁间天女手执乐器。四乐音演法内修四念住心住不动。外感四柱种种庄严。

如是天宫有百亿万无量宝色一一诸女亦同宝色。

赞曰。第五大段愿遂中天宫天女宝色皆同。欲显内院种种庄严。欲令有情同入佛慧故。

尔时十方无量诸天命终皆愿生兜率天宫。

赞曰。大神造堂中大段第三诸天睹胜发愿往生。弥勒生已方皆发愿。亦有未生而发愿者。

时兜率天有五大神。

赞曰。自下第三大段明五大神于外内宫种种严饰。于中有二。初标后显。此标也。由菩萨等内修五蕴妙用莫方。外感五神威力无比。五蕴者。一戒蕴。二定蕴。三慧蕴。缘有为慧。四解脱蕴。胜解数也。五解脱知见。蕴缘无为慧。

第一大神名曰宝幢身雨七宝散宫墙内一一宝珠化成无量乐器悬处空中不鼓自鸣有无量音适众生意。

赞曰。内持戒得尊高。如宝幢高显故。戒七支雨七宝。由持戒故各称人心。感得乐音适众生意。

第二大神名曰华德身雨众华弥覆宫墙化成华盖一一盖华百千幢幡以为导引。

赞曰。内修定蕴外感大神名曰花德。定水澄清出妙花故。起四无量垂覆四生。故雨众华化成花盖。无量众行助严禅定。感百千幡以为导引。

第三大神名曰香音身毛孔中雨出微妙海此岸栴檀香如云作百宝色绕宫七匝。

赞曰。内具慧蕴说法利物破无明臭。外感大神名曰香音。智慧可重如海此岸香。海此岸香六铢价直娑婆世界。绕宫七匝除七漏故。七漏者。谓见漏念漏爱漏思惟漏根漏恶漏亲近漏。

第四大神名曰喜乐雨如意珠一一宝珠自然住在幢幡之上显说无量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及说五戒无量善法诸波罗蜜饶益劝助菩提音者。

赞曰。内严解脱蕴。外感大神名曰喜乐。离邪解忧苦得胜解喜乐。心既决定修行能成。故雨如意珠也。心常决定住于真如。外感神珠住在幢幡之上。既说三归又说五戒及诸善法。饶益者利乐义。劝者赞勉义。助者资益济苦义。音谓音声。者谓行者。此意总显神珠演说三归五戒利乐劝勉发求大菩提声之行者。

第五大神名曰正音声身诸毛孔流出众水一一水上有五百亿华一一华上有二十五玉女一一玉女身诸毛孔出一切音声胜天魔后所有音乐。

赞曰。内修解脱智见蕴。外感大神名曰正音声。智顺正理。如正音声故。出众水者。智水润渡正觉牙故。五百亿花严众德故。二十五玉女者。利益出生二十五有诸善根故。此诸玉女出诸声者。二十五有一切众生皆归念故。出世间声美妙可爱故。胜天魔后所有音乐。或五大神凡持五戒之所感得。亦是五通之所招集。神通他心宿命天眼天耳如次之所感现。

佛告优波离此名兜率陀天十善报应胜妙福处。

赞曰。答净秽中。上来第一答处净秽。下结所因叹处胜妙。于中有二。一结因二叹胜。此结因也。十不善业得果有四。一异熟。二等流。三增上。四士用。十善业道能得五果加离系果。无漏得四除异熟果。有漏有四除离系果。二种相资故得五果。下明内身即异熟果。又云于一时间成熟五百亿天子得不退地。即离系果。长寿相等名等流果。此等外果有二。一增上二士用。如瑜伽论第五十九六十及对法论第八广说十恶业道所有果相。翻彼即是十善道果。此中总说十善道果不别显示。然诸善法十善摄尽。业道据重十善通轻。故此据总摄一切尽。随义应知。

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广说一生补处菩萨报应及十善果者不能穷尽今为汝等略而解说。

赞曰。此叹胜也。一小劫者日月岁数劫也。三劫行因果应无量。况佛示现境界难思。凡善因果亦广大。故一小劫说亦难尽。即是圣凡之因所招外内二果下上两品所招集故。今为小器略而解说。广则无边。

佛告优波离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当作是观。

赞曰。明外果中自下第三结劝生彼。于中有三。一示生彼人。二教生彼行。三结成正观。此示生彼人也。略有三人。一者菩萨行法不厌生死受生死苦行利乐故乐生天者。詑脱所依修妙行故于一切生受尊贵。故处劣。自体行不圆故生天得见弥勒佛。故不同二乘厌生死苦恐天放逸不乐生也。二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乐修胜行求大菩提。于弥勒所开大法故。不乐大乘希小果者随受生处欣涅槃故。三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愿于恶界为作善利。苦有情所希行救济不愿净土。作余佛弟子彼无苦有情可行济度无苦可厌。欣心不深故。又释迦末法持戒犯戒有戒无戒释迦皆嘱弥勒度之。自揣解行难生净土。可为弥勒作弟子者。于上所说天宫处所应作是观。其观者何。

作是观者应持五戒八斋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妙快乐。

赞曰。二教生彼行也。此修五因。一持五戒。二持八戒。三持具足戒。即是出家五众所受皆名具戒。四身心精进不求断结。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退故。不求断结者。非作精进六行断结。断结便生上二界。故五修十善法。今此且论凡夫散心。五粗因行感内外院。增上果业未是巨细分别。解释生彼业因。广劝生中方具教示。虽修此因要须一一思惟。彼天上妙快乐回愿生。故前行非观观为首。故思惟彼故名之为观。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赞曰。结成正观。去佛时遥病重行阙。受佛付嘱欣当佛度末代津梁。真为正观。业浅识微智量疏拙。欣生报土。越分所望不称病行名为邪观。

尔时优波离即从座起整衣服头面作礼白佛言世尊兜率陀天上乃有如是极妙乐事。

赞曰。上明外果下明内果。于中有三。初启请。次广答。后佛灭度后劝生于彼。启请有三。一请仪二叹胜三正请。此中具二。作礼以上请仪。白佛以下叹胜。

今此大士何时于阎浮提没生于彼天。

赞曰。正请也。有二问。一问此没二问生彼。

佛告优波离却后十二年二月十五日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结加趺坐如入灭定。

赞曰。下广答有四。第一答此没。第二时兜率陀天七宝台内下答生彼天。第三阎浮提岁数下乘言便故说下生时节明住彼天之寿量也。第四佛告优波离是名弥勒下总结。初中有七。此文有三。一命终年月却后十二年者。表闻授记得度生死十二缘起。二月者。涅槃经第三十云。二月名春阳。春阳之月万物生长。种植根栽花果敷荣。江河盈满百兽孚乳。是时众生多生常想。为破此常说一切法悉是无常。唯说如来常住无变。于六时中孟冬枯悴众不爱乐。阳春和液人所贪爱。为破众生世间乐故演说。常乐我净亦尔。言二月者喻二种法身。谓自性身及智法身。冬不乐者喻于智者不乐如来无常入于涅槃。二月乐者喻于智者乐于如来常乐我净。种植者喻闻法欢喜发菩提心种诸善根。河者喻于十方诸大菩萨来诣我所咨受如是大涅槃典。百兽孚乳者喻我弟子生诸善根。花喻七觉。果喻四果。以是义故二月涅槃。师子孔言。初生出家成道转妙法轮皆以八日。何故涅槃独十五日。善男子如十五日月无亏盈。诸佛亦尔。入大涅槃无有亏盈。故以十五日入涅槃。如十五日月盛满时有十一事。一破暗。二令见道非道。三令见邪正。四除郁蒸得清凉。五能破坏萤火高心。六息一切贼盗之想。七除众生畏恶兽心。八能开敷优钵罗花九含莲花。十发行人进路之心。十一令诸众生乐受五欲多获快乐。如来满月亦复如是。一破无明暗。二演说正道邪道。三开示生死邪险涅槃平生。四令人远离贪嗔痴热。五破坏外道光明。六破坏烦恼结贼。七除灭畏五盖心。八开敷众生种善根心。九覆盖众生五欲之心。十发起众生进修趣向大涅槃行。十一令诸众生乐修解脱。故十五日入涅槃义理既同。故涅槃之时与佛无异。上明岁月。二者涅槃处。处即于本国本村。父名波婆利。本生之处。释迦佛于迦维罗卫国生。于俱尸那国入灭。表此化缘毕余方教化。处胎经第二说。我身今灭不复更生于阎浮提。于十方面三十二说诸佛刹。中遍施佛事。此缘尽故彼不尽故。慈氏本生处入灭者。此缘未尽。表于此灭后于此生行利他故。三者入灭形相结跏趺坐如入灭定。释迦北首右胁枕手而入灭者。四威仪中卧为极故。表释迦佛化缘尽故。欲卧必坐。显弥勒佛利乐未终当得果时事方终故。二相不同。表极未极有差别故。如入灭定者。似入涅槃实未圆灭。方上生故。

身紫金色光明艳赫如百千日上兜率陀天。

赞曰。第四终后生相。身紫金色者。表利当生最第一故。如百千日者。能破众生痴爱想故。

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动不摇。

赞曰。第五舍利之形也。舍利者[米*舀]壳也。驮都者体也。佛体大小如[米*舀]谷量故以为名。释迦如来碎分舍利表分身十方处处导利。弥勒舍利全身且在兜率行一佛化故。不动摇者。表佛法身本无生灭动作事故。

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蜜字义炳然。

赞曰。第六圆光神异。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三昧者讹也。大乘之中妙定及慧字之与义二俱炳然。炳然者焕烂之异名也。此意即显圆光之中有定与慧字义焕烂溢目显然瞩其文而义显。故义称现。不尔如何光能现义显。虽入灭禅定智慧由来明焕。

时诸天人寻即为起众宝妙塔供养舍利。

赞曰。第七天人供养。身虽入灭舍利犹在。

时兜率陀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师子床坐忽然化生。

赞曰。自下第二答生彼天。于中有六。一生处。二生相。三身量庄严。四异圣神变。五相好光明。六说法利益。此即初也。七宝台者。七财饰故即法堂也。师子座者。于彼台中法王位极得无畏故。忽然化生者。四生中最胜故。自余诸天于父膝上忽然化生。弥勒乃于师子座生。凡圣异故。欲显菩萨离欲生故。

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

赞曰。第二生相莲华上者。于师子座上更有莲花。一切佛座净土等中皆坐莲花。表出生死之淤泥秀二乘之浊水故。结跏趺坐者。如盘龙居。以左押右降伏而坐。以右押左吉祥而坐。既将说法显作吉祥。身色如金表可宝重。

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悉具足顶上肉髻绀琉璃色释迦毗楞伽摩尼百千万亿甄叔迦宝以严天冠。

赞曰。第三身量庄严。长十六由旬者。德高无比能越六道超十地故。相好之义如下当说。寿量随天示同俗故量越天众真德高故。肉髻上发绀青琉璃之色释迦毗楞迦摩尼者。谓能种种现如意珠及甄叔迦宝以严天冠。甄叔迦宝状如延圭似赤琉璃。

其天宝冠有百万亿色一一色中有无量百千化佛诸化菩萨以为侍者复有他方诸大菩萨作十八变随意自在住天冠中。

赞曰。第四异圣神变。意显心首。常共诸佛十方菩萨为伴侣故。十八变者。一振动。二炽然。三流布。四示现。五转变。六往来。七卷。八舒。九众像入身。十同类往趣。十一隐。十二显。十三所作自在。十四制他神通。十五能施辨才。十六能施忆念。十七能施安乐。十八放大光明。如瑜伽论三十七说。

弥勒眉间有白毫相光流出众光作百宝色三十二相一一相中五百亿宝色一一好中亦有五百亿宝色一一相好艳出八万四千光明云。

赞曰。第五相好光明。眉间毫相第三十一相也。诸佛毫相皆眉间者。极端严故。面为尊。上间表两中显佛恒时贵处中道。毫相若舒便长无量。卷如秋月。圆皎鲜光。白类雪珂。晖焕众景。白为色本。表作情。依时有卷舒。显随缘现。流众光者。显演三乘相中最胜。所以偏说下圣无有。由此独陈。三十二相者。依大般若第三百八十一。佛言。善现云何如来三十二相。善现世尊足下有平满相。妙善安住犹如奁底。地虽高下随足所蹈。皆悉怛然无不等触。是为第一。世尊足下千辐轮文辋毂众相无不圆满。是为第二。世尊手足皆悉柔软如睹罗绵。胜过一切。是为第三。世尊手足一一指间犹如雁王咸有鞔网。金色交络文同绮画。是为第四。世尊手足所有诸指圆满纤长甚可爱乐。是为第五。世尊足跟广长圆满与趺相称胜余有情。是为第六。世尊足趺修高宛满柔软妙好与跟相称。是为第七。世尊双腨渐次纤圆。如翳泥耶仙鹿王腨。是为第八。世尊双臂修直佣圆。如象王鼻平立摩膝。是为第九。世尊阴相势峰藏密。其犹龙马亦如象王。是为第十。世尊毛孔各一毛生。柔润绀青右旋宛转。是为第十一。世尊发毛端皆上靡。右旋宛转柔润绀青严金色身。皆可爱乐。是第十二。世尊身皮细薄润滑。尘垢水等皆所不住。是第十三。世尊身皮皆真金色光洁晃曜如妙金台。众宝庄严众所乐见。是第十四。世尊两足二手掌中头及双肩七处充满。是第十五。世尊肩项圆满殊妙。是第十六。世尊髆腋悉皆充实。是第十七。世尊容仪洪满端直。是第十八。世尊身相修广端严。是第十九。世尊体相纵广量等周匝圆满。如诺瞿陀。是第二十。世尊颔臆并身上半威容广大。如师子王。是第二十一。世尊常光面各一寻。是第二十二。世尊齿相四十齐平。净密根深白逾珂雪。是二十三。世尊四牙鲜白锋利。是二十四。世尊常得味中上味喉脉直。故能引身中诸支节脉。所有上味风热淡病不能为杂。由彼不杂脉离沉浮延缩坏损拥曲等过。能正吞咽津液通流。故身心适常得上味。是二十五。世尊舌相薄净广长能覆面轮至耳发际。是二十六。世尊梵音词韵和雅随众多少无不等闻。其声洪震犹如天鼓。发言婉约如频迦音。是二十七。世尊眼睫犹若牛王。绀青齐整不相杂乱。是二十八。世尊眼睛绀青鲜白红环间饰皎洁分明。是二十九。世尊面轮其犹满月。眉相皎净如天帝弓。是第三十。世尊眉间有白毫相。右旋柔软如都罗绵。鲜白光净逾珂雪等。是三十一。世尊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是三十二。善现是名三十二大士相。善现云何如来应正等觉八十随好。善现世尊指爪狭长薄润光洁鲜净如花赤铜。是为第一。世尊手足指圆纤长佣直柔软节会不现。是为第二。世尊手足各等无差。于诸指间悉皆充密。是为第三。世尊手足圆满如意。软净光泽色如莲花。是为第四。世尊筋脉盘结坚固深隐不现。是为第五。世尊两踝俱隐不现。是为第六。世尊行步直进庠序如龙象王。是为第七。世尊行步威容齐肃如师子王。是为第八。世尊行步安平庠序。不过不减犹如牛王。是为第九。世尊行步进止仪雅犹如鹅王。是为第十。世尊回顾必皆右旋如龙象王。举身随转。是第十一。世尊支节渐次佣圆妙善安布。是第十二。世尊骨节交结无隙犹如龙盘。是第十三。世尊膝轮妙善安布坚固圆满。是第十四。世尊隐处其文妙好威势具足圆满清净。是第十五。世尊身支润滑柔软光悦鲜净尘垢不著。是第十六。世尊身容敦肃无畏常不怯弱。是第十七。世尊身支坚固稠密善相属著。是第十八。世尊身支安定敦重曾不掉动圆满无坏。是第十九。世尊身相犹如仙王。周匝端严光净离翳。是第二十。世尊身有周匝圆光。于行等时恒自照曜。是二十一。世尊腹形方正无欠柔软不现众相庄严。是二十二。世尊脐深右旋圆妙清净光泽。是二十三。世尊脐厚不窊不凸周臣妙好。是二十四。世尊皮肤远离疥癣。亦无黡点疣赘等过。是二十五。世尊手掌充满柔软足下安平。是二十六。世尊手文深长明直润泽不断。是二十七。世尊唇色光润丹晖如频婆果上下相称。是二十八。世尊面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严。是二十九。世尊舌相软薄广长如赤铜色。是第三十。世尊发声威震深远。如象王吼明朗清彻。是三十一。世尊音韵美妙具足如深谷响。是三十二。世尊鼻高修而且直。其孔不现。是三十三。世尊诸齿方整鲜白。是三十四。世尊诸牙圆白光洁渐次锋利。是三十五。世尊眼精青白分明。是三十六。世尊眼相修广譬如青莲花叶。甚可爱乐。是三十七。世尊眼睫上下齐整稠密不白。是三十八。世尊双眉长而不曲。致而细软。是三十九。世尊双眉绮靡顺次绀琉璃色。是第四十。世尊双眉高显光润形如初月。是四十一。世尊耳厚广大修长轮埵成就。是四十二。世尊两耳绮丽齐平离众过失。是四十三。世尊容仪能令见者无损无染皆生爱敬。是四十四。世尊额广圆满平正形相殊妙。是四十五。世尊身分上半圆满如师子王威严无对。是四十六。世尊首发修长绀青稠密不白。是四十七。世尊首发香洁细软润泽旋转。是四十八。世尊首发齐整无乱亦不交杂。是四十九。世尊首发坚固不断永无[禾*愛]落。是第五十。世尊首发光滑殊妙尘垢不著。是五十一。世尊身分坚固充实逾那罗延。是五十二。世尊身体长大端直。是五十三。世尊诸窍清净圆好。是五十四。世尊身支势力殊胜无与等者。是五十五。世尊身相众所乐观尝无厌足。是五十六。世尊面轮修广得所。皎洁光净如秋满月。是五十七。世尊颜貌舒泰光显。含笑先言。唯向不背。是五十八。世尊面貌光泽熙怡。远离颦蹙青赤等过。是五十九。世尊身支清净无垢常无臭秽。是第六十。世尊所有诸毛孔中常出如意微妙之香。是六十一。世尊面门常出最上殊胜之香。是六十二。世尊首相周圆妙好。如末达那亦犹天盖。是六十三。世尊身毛绀青光净如孔雀项。红晖绮饰色类赤铜。是六十四。世尊法音随众大小不增不减。应理无差。是六十五。世尊顶相无能见者。是六十六。世尊手足指约分明庄严。妙好如赤铜色。是六十七。世尊行时其足去地如四指量而现印文。是六十八。世尊自持不待他卫。身无倾动亦不逶迤。是六十九。世尊威德远震。一切恶心见喜恐怖见安。是第七十。世尊音声不高不下。随众生意和悦与言。是七十一。世尊能随诸有情类言音音乐而为说法。是七十二。世尊一音演说正法。随有情类各令得解。是七十三。世尊说法咸依次第必有因缘。言无不善。是七十四。世尊等观诸有情类。赞善毁恶而无爱憎。是七十五。世尊所为先观后作轨范具足令识善净。是七十六。世尊相好一切有情无能观尽。是七十七。世尊顶骨坚实圆满。是七十八。世尊颜容常少不老好巡旧处。是七十九。世尊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文同绮画。色类朱丹。是第八十。善现是名八十随好。善现如来应正等觉成就如是诸相好。故身光任运能照三千大千世界无不遍满。若作意时即能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世界。然为怜愍诸有情故摄光常照面各一寻。若纵身光即日月等所有光明皆常不现。诸有情类便不能知昼夜半月月时岁数。所作事业有不得成。佛声任运能遍三千大千世界。若作意时即能遍满无量无边无数世界。然为利乐诸有情故声随众量不减不增。善现如是功德胜利我先菩萨位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已能成办。故今相好圆满庄严。一切有情见者欢喜皆获殊胜利益安乐如是。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能以财法二种布施摄诸有情。是为甚奇希有之法。三十二相由行五修。一发心二长时三无间四殷重五无余之所感得。如瑜伽论三十七说。故一一相有五百亿光。八十随好中由行八万四千教行。逗八万四千根病。因之所感。故一一好艳出八万四千光明云。艳者美义。非是焰义。云者出生荫覆之义。三百五十法皆行六度。合二千一百。除贪嗔痴及等分。行由此复成八十。四百又各能除四大六尘所生过失。故总合成八万四千。

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常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

赞曰。第六说法利益。于中有三。一陈所说。二明利益。三显常业。此初也。各坐花座表菩萨众并出生死之淤泥故。昼三夜三名为六时。佛住六时恒起六神通恒说六度行。拔六趣生破六随眠超六尘故。

[這-言+至]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令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赞曰。此明利益。成五百万亿天者。令生五根具足五力。当圆五眼超五道故。

如是处兜率陀天昼夜恒说此不退转法轮度诸天子。

赞曰。显佛常业。彼恒光明都无暗。夕以起睡相。得其夜名。佛即不然。常度天子。

阎浮提岁数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于阎浮提如弥勒下生经说。

赞曰。第三明下生时节。即住彼天之寿量也。梵云瞻部。此树名也。言阎浮提讹耳。此洲从树为名。四洲所由如余处辨。此间四百岁当彼天中一日一夜。类彼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彼天寿四千岁。慈氏穷彼天寿而方下生。不中夭。故此经云当阎浮提五十六亿万岁者。依瑜伽论第四及立世经毗婆沙等计。此间四百岁为彼一日。此四千岁为彼十日。此间四万岁为彼百日。彼天一年当此一十四万四千岁。彼天十年当此一百四十四万岁。彼天百年当此一百四十四亿岁。彼天千年当此一千四百四十亿岁。彼天四千岁当此五千七百六十亿岁。即与经文不同。今以理推。初以人间四百年为彼一日一夜。复若数以一百而为一类。数计即相当。一当百故人间四十岁为彼十日。人间四百岁为彼百日。人间一千四百四十岁为彼一年。人间一万四千四百岁为彼十年。人间一亿四万四千岁为彼百年。人间十四亿四万岁为彼千年。彼四千年当人间五十七亿六万岁西方有三亿数。一十万为亿。二百万为亿。三千万为亿。以理推排。以千万为一亿。计之即相当矣。是故于经亿字之上应加七字。其前六字应万上安。只恐梵本诵有参差过。译家自成谬。若不尔便少一亿五万岁。理定应尔。智者应知。然此岁数四文不同。贤劫定意经云。弥勒五亿七千六万岁当下作佛。其五亿者即五十亿。前以千万为一亿成五十亿。此以万万为一亿。故成五亿。七十万者即七亿也。十万为一亿故六万数同。更不劳释。唯此一经增减虽殊。与论算同。自余皆别。双卷泥洹经云。一亿四千岁。全不相当。此经及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经云。五十六亿万岁。如前已正。菩萨处胎经及贤愚经云。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其六字应云七。其七字应云六。其千万者以百万为一亿以算之。六千万者六十亿也。义不相违。如是推寻。虽乖古疏寻文究理亦应无谬。菩萨在天寿量曾无中夭生在人间。大成佛经说。寿六万岁天尽其年人间长者时宜现。故不同释迦大尽其年人间早灭众生厌故化缘毕故。处胎经说。弥勒人间寿八万四千岁。若依彼说。不须和会。如下生经陈下生事。天利既毕人机复熟。故乃下生。

佛告优波离是名弥勒菩萨于阎浮提没生兜率陀天因缘。

赞曰。第四大段总结上说。因缘者相状所由为利益故终说上生。皆有所由名因缘故。

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华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

赞曰。明内果中自下第三劝生于彼。于中有三。初劝生彼行。次众发希愿。后结成正观。初文有五。一弟子修六事法往生。二八部闻名敬喜往生。三二众犯戒悔净往生。四归依不退当得度脱。五四部弟子愿往生者修十善行念名恭敬等灭罪多少。虽有五段分之为三。初三段明三品往生。次一段明作归依总劝归生证得善利。后一段示归生者灭罪多少。初之三段明三品生中分三。初一段上品行生。次一段中品行生。后一段下品行生。初中有六。一示其六法。二教其回愿。三明正往生。四诸天赞劝。五生彼利益。六总结成上。此初文也。六事法者。一精勤修福敬恩悲田中所作业等。二威仪不缺坚守诸戒行自住轨则等。三拂塔涂地修饰道场正理制多等。四香花供养四事什物随给济等。五凡夫行三昧闻思等定。圣人入正受。随所得禅或凡三昧非六行定。六行定者必上生。故深住闻思亦名三昧。六读诵经典演说修习十法行等。且举偏胜易行。上首有此六事。其中一一具摄众业。若具修六或能修五上上品生。若修三四上中品生。若修一二上下品生。

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

赞曰。第二教回愿。文势有二。初叹业胜。虽诸凡夫不断结使异于圣者。若修六事神用广大必定往生。如得六通圣者无异。

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

赞曰。次明称念。虽复修行。仍须正念心想形容口恒称念。

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

赞曰。后明回愿。如上所说行六事辈极少但能于一念顷至心不犯。持八戒斋随修净业。发愿资助回向定生。言一念者非余时犯。唯一念持戒。初唯发愿一念持故。何况多时。

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天于莲华上结跏趺坐。

赞曰。第三明往生有二。一生时节。譬如壮士屈申臂顷。显业决定生便速疾。二生处。所莲花之上结跏趺坐定出生死除烦恼故。既生彼天住于梵行故。于花上结跏趺坐。

百千天子作天妓乐持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

赞曰。第四诸天赞劝有三。初散花也。摩诃曼陀罗花者此云大适意花。

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阎浮提广修福业来生此处。

赞曰。次赞叹也。叹美深极重善哉。由习大因今成胜果。

此处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弥勒汝当归依。

赞曰。后劝归也。处名知足。由是不耽生死。主号慈尊。故能垂矜苦厄。

应声即礼礼已谛观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

赞曰。第五生彼利益中有二。初灭罪也。无间罪劫一增一减。余处罪劫岁数为之末劫。凡夫行多庸鄙能超恶境祈彼净方。夙运不殚生为上品。况乎灵景独在毫光心专谛观不超生死者也。

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

赞曰。后获得也。随说宿缘令忆前业识因知果自成不退。昔不退者更为坚固。随其位次成上发心。

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

赞曰。第六总结成上。中有四。一得生上也。三业俱净六事齐修后生彼天。此事何惑。随修六法少净三业心期不退后定上生。

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

赞曰。二随下也。父子之道尚感天然。虎啸风生此事何惑。六事满三业圆。上品生彼者随初会而闻法。

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

赞曰。三值贤劫佛也。善业纯备正见恒生。既具智福之资粮逢贤劫之佛。

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

赞曰。四值星宿劫佛也。小乘中说。初劫逢七万五千。第二劫逢七万六千。第三劫逢七万七千佛。依涅槃经第六卷行四依中。初依在地前逢五恒沙佛。第二依在前六地逢六恒河沙佛。第三依在七八九地逢七恒河沙佛。第四依在第十地逢八恒河沙佛。初地菩萨得值百百亿佛。二地千百亿乃至十地无量无边。故生彼者因见弥勒得逢星宿劫千佛。此何疑也。受菩提记者。此句通上。贤劫诸佛亦为受记。受记有六。如菩萨地说。

佛告优波离佛灭度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是诸大众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如前无异。

赞曰。此第二段八部闻名敬喜往生。即是第二中品生也。于中有二。初明敬喜发愿往生。后明不愿生闻名亦利益。此即初也。四众八部先不犯戒亦不造恶。罪轻微者闻名心喜语发恭敬身礼拜者。由因胜劣当果虽殊。天赞罪除不退值佛。与前无异。具三业者中上品生。唯具二业中中品生。若唯一业中下品生。

但得闻是弥勒名者命终亦不堕黑闇处边地邪见诸恶律仪。

赞曰。此明不愿生闻名亦利益。有二。初无恶后有善。无恶有四。一不堕暗处。若处黑暗名暗处。即诸地狱及二界中间若黑果处名暗处。即三恶趣二界中间生无佛法处也。二不堕边地。不堕之言贯下三句。若处边名边。即诸边境远贤良处。若行边名边。即摄处边及蔑戾车达絮等处。前不堕三涂。此不堕八难。三不堕邪见。若别邪见唯断善根类若不正名邪见恶见。皆是四不堕诸恶律仪。恶者不善。律者法。仪者式。即不律仪。对法第八不律仪有十四或十五。谓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置兔.劫盗.魁脍.害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谗构好为损等。涅槃经中说有十六。牛羊猪鸡为利故养。肥已转卖。即以为四。为利故买已屠杀。复以为四。并前为八。捕鱼捕鸟猎师劫盗魁脍两舌狱卒咒龙复以为八。合前十六。瑜伽第九说有十二。加对法一少对法三。杂心说十二。谓屠羊养猪养鸡捕鸟捕鱼猎师作贼魁脍守狱咒龙屠犬伺猎。总有十二。四文不同者。涅槃猎师即摄猎鹿兔兔缚象三种。对法据多分且说三种。涅槃意通捉雉之属。对法乐损涅槃中无。对法宽故。涅槃初八开差别故。即对法四俱彼生。故对法谗构即是两舌名异义同。故杂心小宗俱说重者名非律仪。余者轻故。此恶律仪亦摄一切犯戒恶行。其堕邪见及恶律仪有佛无佛中方边方皆具有之。若闻弥勒名皆定不堕。三业归依深心欢喜。四等宿愿威力加故。

恒生正见恒生正见眷属成就不谤三宝。

赞曰。此明有善有三。一恒生正见。翻前邪见。二眷属成就。翻前不作诸恶律仪。诸恶律仪者恶眷属故。三不谤三宝。翻前不堕闇处。不生边地恒逢三宝生信向。故不但中品无四恶有三善。上下品生随应亦有。欲明闻名者改八部之异形受四生之胜体。偏于中品而独明之。

佛告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

赞曰。此第三段二众犯戒悔净往生。即是第三下品生也。于中有三。一悔归罪灭修行往生。二见得不退。三未来值佛。初中有三。一罪灭罪灭有二。一者先受戒禁而后犯之。二者先不受戒造众恶业。闻名归礼两手二足及以头首五体投地至诚忏悔罪速清净。

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缯盖幢幡礼拜系念。

赞曰。二修行也。设不作罪忏悔愿生。但修十行定得生彼。一闻名称。二造形像。三香供。四花供。五衣服供。六缯盖供。七幢供。八幡供。九身恒礼拜。十心口系念。

此人欲命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华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

赞曰。三往生也。犯戒造恶。悔归清净闻名修行。命欲终时菩萨放白毫之妙光灭其罪暗。雨绮花之丽色长其道种佛天来迎。表慈深故须臾往生。显业胜故。此中有三。忏悔造像供养礼拜及系念者下品上生。忏悔造像供养礼拜不恒系念者下品中生。忏悔造像供养而已不恒礼拜不常念者下品下生。虽归忏悔罪得销除。不造形像供养礼拜等。或但形像或但供养或但礼拜或但系念或一称名亦下下品。说不生彼三会之中亦得度脱。

值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赞曰。第二见得不退转也。善根久熟见便礼敬。慈悲自起疾得闻法。除不信心速得不退。

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赞曰。第三未来值佛也。上来三类明九品生。并内众中亲得见佛速闻法也。若生外众。虽第九品任运后时还成不退。佛号慈尊。善自长故。

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当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作大归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受记。

赞曰。第四大段总但明有归依不退当得度脱。有三。一明作归依。我即灭度真报之佛未逢末法弟子皆嘱慈尊令度。若不见者便失大利名作归依。二归依者得不退。三弥勒成佛见光受记。其得圣者慧瞩智光。其凡夫者眼见金色。多陀阿伽度如来也。阿罗诃应也。三藐三佛陀正遍知也。

佛告优波离佛灭度后四部弟子天龙鬼神若有欲生兜率天者当作是观系念思惟。

赞曰。第五大段明上九品愿往生者修十善行念名恭敬等灭罪多少。于中有二。初明乐生业满得生。后明不乐行亦未满。乐生中有四。一令念。二劝行。三教愿。四灭罪。此初也。

念兜率陀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

赞曰。第二劝行也。且论持戒不论余业。举其极小一日至七日亦得往生。何况多年多生修行。以一切善十善摄尽故思念之。行据重者名十善道。

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前者当作是观。

赞曰。第三教愿也。有行无愿。而行心孤未必得生慈氏所故。有愿无行而愿必虚。前既无因果不生故。所以教愿与行相扶。

作是观者若见一天人坐一莲华若一念顷称弥勒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

赞曰。第四灭罪有三。一逢缘驻想。二闻名起敬。三礼拜投诚。此即初也。初缘有二。一有情二诸法。见一天人者。随遇一有情缘即念弥勒。有苦念拔。无乐念与。恶者念除。善者念摄。胜者欣求。劣者念厌。善友念崇。恶友念拒。见一莲花者。随遇一法即念弥勒。好法思供养。恶法思不遇。染法欣断。净法欣修。此中且举有情及一法即念弥勒。此意总显作上生业。二品修者逢缘思念。一切时念不暂休废。若一念顷念灭千二百劫生死之罪。慈氏宿愿念者心专故致于此。阿弥陀佛八十劫灭。弥勒昔愿力不同。慈悲深浅乐苦土殊。欣心轻重有差别故。如前校量中说。

但闻弥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却五十劫生死之罪。

赞曰。第二闻名起敬也。前明若逢缘一念顷念灭千二百劫。此但闻名合掌恭敬除五十劫。但发身业首不至地。归心轻故。

若有敬礼弥勒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

赞曰。第三礼拜投诚也。以首至地昼夜相续除罪百亿劫。身心等归并皆重故。此为最重见毫。第二一念顷。第三闻名合掌。第四轻重异故。问何故见身毫相不如遥念。答见佛身相灭罪寔多。良以遥念行而难生。见归崇而易起。行化之法先劝作难修后劝作易行。又人间苦重欣意殊深。天上乐多厌心诚浅。又遥念者一念顷时长故意念故。见光者暂时间时短故眼见故。遥念者灭罪多。见毫光者灭罪小。问闻名归念灭罪多。小经有明文。造形供养功德多少。答功德更多。作事相续念亦大故。此中且举少念少礼一暂归闻。若数数听闻频频敬礼朝朝供养。功德更多。前三品修但明得生之福。未论灭罪之相。第二段中明作归依不退利益。今第三段方明灭罪。即是总说作大归依。令众欣生归崇灭罪。

设不生天未来世中龙华菩提树下亦得值遇发无上道心。

赞曰。此明不乐生业力未满者龙花三会亦发道心。其前乐生三品业满龙花三会悉得道。此唯发心故成差别。菩萨处胎经第二卷说。汝生快乐国。不如我国苦。汝说法甚易。我说法甚难。初说九十六受我五戒者。次说九十四受持三归者。后说九十二一称南无佛。据实上品生修六事法。彼经唯言受我五戒。初会度者但举行者修六中一。威仪不缺摄。上下品生唯一事故。受持三归第二会度者中三品中中上品生。具三业故。一称南无佛第三会度者下三品中下下品摄。唯口念故。彼经且举三中各一。粗俗所修非具显。故不相违也。

说是语时无量大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礼弥勒足绕佛及弥勒菩萨百千匝。

赞曰。劝生彼中自下第二大段众发希愿有二。初众发希愿。后佛记生。愿中有二。一明威仪。二明发愿。此初也。从坐起者。表生于彼从生死起。礼二足者。舍烦恼故。绕佛菩萨百千匝者。显百千生常不离故。

未得道者各发誓愿我等天人八部今于佛前发诚实誓愿于未来世值遇弥勒舍此身已皆得上生兜率陀天。

赞曰。此发愿也。未得道者但举凡夫。圣随愿故不还无学等神通可往。励劝末代故唯举凡不谈圣往。未来值遇三会得度。舍此身已方愿生上。

世尊记曰汝等及未来世修福持戒皆当往生弥勒菩萨前为弥勒菩萨之所摄受。

赞曰。下佛记生。汝等及未来下品行者乃至一念称弥勒名皆得生彼。况能修福持戒上品不生。三乘五乘皆度脱故。

佛告优波离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赞曰。劝生彼中第三大段结成正观。为度末代殷勤劝往。

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叉手长跪白佛言世尊善哉世尊快说弥勒所有功德亦记未来修福众生所得果报我今随喜。

赞曰。一部之中第三大段闻名喜行分。于中有四。一问。二答。三时众获益。四喜退流通。初中有二。初赞说随喜。后正问持名。此初也。叹凡及圣功德业果。故成前说皆通二感。

唯然世尊此法之要云何受持当何名此经。

赞曰。此问持名。唯然者敬诺词。此经要妙如何受持。行之仪轨复何名之。

佛告阿难汝持佛语慎勿忘失为未来世开生天路示菩提相莫断佛种。

赞曰。第二随答为二。此答受持。我今灭度末代无依。故劝受持敕令不妄。为令未来近受天中之法乐舍四趣之沦丧。远示菩提之妙相出三界而超骧。经在有善植根法。灭便断佛种。佛谓圆觉。种名为因慧。学故慧生。不学种断。

此经名弥勒菩萨般涅槃亦名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劝发菩提心如是受持。

赞曰。此正答名。说弥勒菩萨涅槃之事故以为名。示生彼相令有瞻观。劝发道心流通万代。依名释义。如是受持。受谓领纳之在心。持谓任持之不妄。

佛说是语时他方来会十万菩萨得首楞严三昧。

赞曰。第三时众获益有二。一圣益后凡益。此初也。

八万亿诸天发菩提心皆愿随从弥勒下生。

赞曰。此凡益也。不但当时发心。亦愿未来随下。

佛说是语时四部弟子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赞曰。第四喜退流通。得未曾有由此欢喜事讫。依教故退流通。恶果恶因生于季俗之末。佛前佛后长于无暇之中。欣生净土妙行不成。若冀天宫恐胜因无结净土。虽无恶染圣教自有参差。天宫虽有欲乐。道理定无疑惑。厌尘境者触事染而不染。耽欲乐者是事不染而染。戒业缺然福慧浅薄。佛既应物机而现秽。凡亦契圣境而欣生。上圣上贤皆为此业。下凡下位何得越之。故行同者皆应专习。率已穿鉴。望充生因。自余状迹具如别传。

大宋高僧传第四云。后躬游五台山。登大行至西河。古佛宇中宿。梦身在半山岩下。有无量人唱苦声。冥昧之间初不忍闻。徒步陟彼层峰。皆琉璃色。尽见诸国土。仰望一城。城中有声曰。住住咄。基公未令到此。斯须二天童自城出问曰。汝见山下罪苦众生否。答曰。我闻声而不见形。童子遂投与剑一镡曰。割腹当见矣。基自割之腹开有光两道。晖映山下见无数人受其极苦。时童子入城持纸二轴及笔投之。捧得而去。及旦惊异未已。过信夜寺中有光。久而不灭。寻视之数轴发光者。探之得弥勒上生经。乃忆。前梦必慈氏令我造疏通畅厥理耳。遂投毫次笔锋有舍利二七粒。而陨如吴含桃许大。红色可爱。次零然而下者。牧如黄梁粟粒(云云)。

依此赞得义  本经行讲演

欣以此法施  顺次诣都率

慈尊受教诫  显法身无相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赞卷下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