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西升经集注卷之二

华阳韦处玄 句曲徐道邈 冲玄子

任真子李荣 刘七会注 碧虚子集

道生章第六

老子曰:告子生道本,示子之自然。

李曰:一炁之动,万类罗生,咸以自然为宗,至道为本。而逐末者众,归根者希,告而示之,令其敦本,去兹有累,入彼自然也。

至於万物生,情行相结连。

冲曰:生化妙本自然之道,为万物之父母,天地之宗元,欲令关尹敬而尊之,重发此告也。刘曰:情发於内,行之於外,羁锁相缠绊,何止相连。

如坏复成,如灭复生。

李曰:因绿轮转,往还不绝,如坏复成,死此生彼,如灭复生,出幽入明。刘曰:此坏彼成,彼灭此生。

以成五行,阴与阳并。

徐曰:四炁分王,以成五行,五行相生相杀,相坏相成,阴并则灭坏,阳并则生成。冲曰:五行有殊,道熙惟一,阴阳有异,道熙元偏。五行有灭有生,即春秋代谢,阴阳有成有坏,则历劫推移。道在五行二炁之问,一而不变,故能为五行二炁之主,绵绵常存也。

辗转变化,遂为物精。

韦曰:五行一废一起,阴阳一往一来,亦犹人道,一死一生,变化辗转,物精不绝也。

吾思是道,本出窈冥。

李曰:是道者,是生死变化之道也,物既有碍,用实有穷,资道得通,始能元滞既本於道,故日本出窈冥,道既不可思议,有元难测,不可分别,寄日窈冥,非窈冥也。刘曰:皆自元形中来。

愚不别知,自谓适生。

冲曰:道之元生,始於元始,窈冥绵邈,为万物之根。万物之生,皆受道熙,熙本精一,物得而生,愚者不知,谓不由於道耳。李曰:愚者无知,言适尔自生,不由於道,迷本也。

子无道眼,安知生灵。

韦曰:此明生死变化之道,本出窈冥之中,深不可识。而愚人窃然自恋一生,以为适乐,既非体道之人,亦安知人得一以生,鬼神得一以灵者哉!李曰:道眼者,洞视元外,照幽微也。人者,有生之灵也。言迷者远不能知道,近不能知身,故言子元道眼,安知生灵,至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始是智慧明了之人,无所不知也。

天地人物,虚元囊盈。

徐曰:二仪人物,皆生虚元大囊之中,盈满宇宙之内也。冲曰:天地万物,道熙乃冲满其中。

一从元生,同出异名。

李曰:高天厚地,人伦物类,大小愚智,元有自尔独化,一切皆本虚元,俱从道生,故言同;别性殊名,故言异。弃钥者,举喻也。弃中出气,钥中有声,虚元中有万象。刘曰:吹万不同,其名亦异。

是亦本非,在所用正。

刘曰:事有逆顺,理有变通,是非无常,执之者,或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在所用正,勿穷其本也。所字非字,乃知其识#1。

冲曰:是非有异,道用无差,不可以名字诠,不可以是非辫,至哉妙道,唯一而已矣。刘曰:得意忘言,信道斯笃。

当与明义#2,勿与愚争。

李曰:就明师,依善友,议得失,知是非,徒争外事之可否,不明修身之损益,勿取之韦小,斗以无明,虚劳辞费,终无利益,故言莫与愚争。

子取正教,勿信邪听。

李曰:忘言得理,无为契真,正教也;有为累真,逐欲伤性,邪听也。勿信者,当收视反听,勿邪见邪听也。刘曰:当机者,正理僻者邪。

何以知邪?子为物倾。

徐曰:情奔色欲之境,身驰名利之途,邪魔鬼物乱其神,荣华富贵惑其志也。刘曰:不会真趣,为物倾动。

何以知愚?不察言情。

韦曰;不知大道之自然,而外物之所倾者,皆邪人也,不察道言之情实,而大笑之者,皆愚人也。刘曰:抱惑守愚,几微不照。

为道问道,为经问经。

韦曰:知道为真,问而行之,是不邪也,知经为实,问而思之,是不愚也。刘曰:为道者,应用无方,为经者,议其陈述。

问不本末,知愚冥冥。

李曰:道,理也,经,教也。冥冥无明之徒,暗而更暗也,为道问道,访理须达理也,为经问经者,请教须解教也。今下士外不识教,内不达理,不知本也,不识教,不知末也。本末理教,俱悉不识,如盲人暗行,故日冥冥。刘曰:本者,道也,经者,末也,拟议不知其本末者,真是愚冥者也。

但知求福,不知罪婴。

李曰:不知行正以立功,而反信邪以求福,斯须之福未来,究竟之祸已至,此是为罪之所婴缠也。

但知养身,不知戮形。

李曰:以有为滋味,爱养此身,生生之厚,动之死地,不自外来,正由六根遇此刑害也。刘曰:愚者为善以求福,而复作恶以招罪,方资衣食以养身,而益侈美以丧命,故断恶者福会,弃欲者身存。《庄子》云:人皆求福,己独曲全。

婴儿之姿,贵养厚敦。

刘曰:求福养身者,当如婴之厚敦。

忽无就形,知非常生。

韦曰:厚,醇也,敦,朴也,就,成也,学道者当知婴儿之貌所贵,养其醇朴之性,忽然而自形,而无心成其形也,类然而自生,而未始知其生也。

无履太白,可令永存。

韦曰:履,行也,太者,存生之过厚也,白者,知见明了也。无行此二事,则同婴兄之醇朴,近长存之道也。

有何妙意?乃欲相倾。

李曰:人皆去黑之白,出暗入明,今言无履太白,有何妙意,太白异俗,为俗所冤,劝令混浊,始得长久意之妙也,其在兹乎。

父子恩探,不足相听#3。

李曰:师资义重,父子恩深,子有不是之事,又须·从父之是,弟有不善之行,必须从师之善,是故贵之以师父,重之以训诲,听复之者也。

勿复缴音叫叽音慨。远近笑人。

李曰:缴慨谓强梁谊噪也。无义之弟,不孝之子,不从父之命,不受师之令,悖恶於上,失子弟之礼,故为人笑也。今言勿者,戒令莫如此也。

掩恶扬善,君子所宗。

徐曰:宗,尊也,扬恶则恶匿,扬善则善闻,故君子所宗。

邪正章第七

老子曰:邪正教言#4,悉应自然。故有凶吉,应行种根。

韦曰:种根正者,自然而正,种根邪者,自然而邪。邪者行自凶,正者行自吉,岂非自然乎。李曰:言人心既有逆有顺,为行亦有善有恶。行已乃尔,教人亦然,坦荡君子教人以正,故日正言,嫉恶小人,教人为邪,故云邪教,为邪,虽不欲邪而邪自来,为正,虽欲正而正自来。报之如此,故日悉应自然。而报邪者以凶,应正者以吉,应善恶无滥,报对不差,犹如种窠,随根各别,爻然异也。

如有如受#5种核见分。

韦曰:既受此生,即受此形,善恶吉凶,各随所行,如草木之生,各从其种核而区分不同也。刘曰:正邪之行,立之於前,吉凶之报,应之於后,至於兆见,赌#6效方知,故如日#7如有如受,种核见分。

道别於是,言有伪真。

韦曰:道体弘通,本无真伪,真伪之起,由於言教。

伪道养形,真道养神。

李曰:动皆合理,为之正,举又乖真,谓之邪。邪是虚假,故言伪,正是究竟,故言真。真能入妙,所以养神,伪乃是赢,所以养形。养形者,谓以滋味充身,养神者,谓以清净修心。刘曰:有为有欲者养形,无为无欲者养神,养形者为灰为土,养神者能亡能存矣。

真神通道,能亡能存。

韦曰:形不可留,因欲养而留之,故日伪也,无为养神,则寂然感通,故日真也。若然者,死生齐度,存亡等贯,故不存其存,是能亡也,不亡其亡,是能存也。徐曰:神与道通,千变万化,能死能生,能亡能存也。刘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系累都尽,出处无滞。

神能飞形,并能移山。

韦曰: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何所不能哉!故能飞形而移山也。

形为灰土,其何识焉。

李曰:形者,生为质碍,本自无知,死为灰土,复何所识。刘曰:养之虽厚,终为灰土,事既不虚,何用过泰。

耳目声色,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怨。身为恼本,痛养寒温。

李曰:有身有息,非为困声色,苦於香味痛痒寒温,皆为恼本也。刘曰:丧命者声色,为疾者滋味,有待之身,无时而适也。

意为形思,愁毒忧恼,吾拘於身,知为大患。

李曰:身为寒热所恼,心为忧愁所毒,唯心与身,内外俱息。其致云何?叉须外忘於身,内灰於心,身心尚忘,何息之有!此劝拾有为也。刘曰:能外其身,则无忧也,亦同於有累也。

观古视今,谁能形完。

李曰:远观往古,近视当今,为变化之所流逐,阴阳之所代谢,谁得完存者耳。刘曰:彭祖、殇子,皆同灭亡,况庸庸之夫哉。

吾尚白首,衰老孰年。

李曰:老君托神降逵,尚见衰老,犹自白首,沉俗徒万境冻燠盛衰,变化迁移,诅得长久?孰年亦老也。

吾本弃俗,厌离世间。

李曰:有为纷杂,人间秽漏,不足可保,厌而弃之。

抱元守一,过度神仙。

李曰:元一者道也,怀道抱德,存三字一,位参上圣,果日高仙矣。

子未能守,但坐荣官。

刘曰:未能守一也,夫关令在任,尚称荣官,明世禄赫奕之夫,固无时得道真也。

子能不动,神灵得安。

刘曰:不为物之所动,则神熙安也。

子能捐欲,举事能全。

刘曰,无欲者,百事皆当也。

子能无为,知子志坚。

刘曰:若守志无为,非坚操不可得而成也。

今为子说,露见敷陈。散解剖判,真伪别分。

李曰:露见,显示也,敷陈,演说也,散解,开释也,剖判,次断也。纵情为伪,去欲为真,虑彼迷方,未能玄悟,是故分明开说,令知善恶。

子当谛受,重道殷勤。

刘曰:道尊德贵,不可轻也,信不足,有不信,故须殷勤也。

道为明出,经为学先。

李曰:暗者不解,求真明人,始能修道。道非孤得,铃自由经,故知入道之理,经为学先也。刘曰:非明无以见道,非经无以可依。

授与能行,不择富贫。教化与乐,非有疏亲。

韦曰:心能行道者,则道亦出而授之,心乐学经者,则经亦示而化之,岂择贫富亲疏哉。李曰:道无分别,不以贫富隔绝,不以亲疏阻教,务在行而闻化也。

取与能行,文与其人。

李曰:圣人虚应,理在合机,不信不行,何教何授?要在坚心奉法,然后授与灵文。刘曰:无私之至。

学尔教尔,不失道真。

李曰:尔,汝也。我教於汝,汝宜学之,铃得成也,不失道也。

天地章第八

老子曰:天地与人物,本皆道之元。

冲曰:言二仪人物,本皆道之元炁也。

俱出於太素,虚元之始端。

李曰:元,根本也,太素,清净洁白之道也,虚元,玄妙非有也。三才虽大,万物虽多,莫不同以清净之道为根元,玄妙之理为本始,若非道为端绪,物不得生,同皆如此,故言俱出。

彷佛之精光,微妙之上玄。

刘曰:太素者,气之始质也,谓天地万物以道为元,出於太素之始,入於虚无之端也。万物既见其质,彷佛乃有精光,即微妙之玄体也。

譬如万里坑,下有淡流泉。视之甚浊微,彻见底沙难。

刘曰:道惟幽微,难以闻见,指事为喻,开悟有情也。坑深万里,目睹数寻,水尚不窥,孰云见底,水有形质,明白尚不能见,道无体状,暗默如何得知。

窈窈而冥冥,不知所由然。亦如终者去#8,不见其灵魂。

刘曰:精义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崇德,过此以往,未之或知,斯言信矣!且魂气无所不之,尚不能见驮,一往,而况窈冥难测,岂知所由然。

淳阴共和合,扬不能显分。

刘曰:阳,生也,阴,死也。死者无阳,故云淳阴。和合者虽有阳用之德,不复分晓而能知也。

过往与甫来,视譬以见前。尚不能了理,安能知亡存。

韦曰:甫,始也,过去之与始来,譬如视见前之事耳。而愚者尚不能晓了,见其理趣,而况窈窈精微之道,若存若亡者,岂识之哉。李曰:过往,过去也,甫来,未来也,见前,见在也。以天眼智见未来事,以宿命通知过去法,以漏尽故知见在相。今昏迷之士,蒙蔽之徒,不体三界之皆空,未谢一身之俱寂,至於吉凶祸福,生死存亡,都不能知此因绿,如何可了真道之妙趣也。

譬如瘠痘者,不能传人言。

徐曰:言道机妙不可言宣,心知其意,口不能言,如瘠痘病人,言尚不能传,何能谈说妙道耳。刘曰:哑者不能传言,犹盲者不能见道也。

为聋弹官商,其人岂能闻。

刘曰:愚者之闻至道,犹聋者之听官商。

才僻有其智,受教如语传。自谓通道情#9,情衷不能丹。

才李刘本作自谓通其辞,情猥不能宣。李曰:才辫始可传言,聪慧方能宣法,讷士自谓能传其言,猥情鄙见未能宣叔,下愚自谓玄教已称,而心暗昧至理不明也。

是故失生本,焉能知道元。

李曰:明道事资於法,识本理由於智,无智故失生本,心暗岂达道元,是以滞俗者多,归道者少。刘曰:对教传言,自谓通理,不知猥昧,失彼玄宗,既失玄宗,生本亦丧,生本尚丧,安知道元。

行道章第九

老子曰:子若行吾道,当知上慧原。智亦不独生,皆须对因绿。

李曰:慧以鉴空,智以照有,空有双照,理无不洞,故名智慧。然慧原颇彻,智本难穷,穷之者,铃因於明师,因绿不会,智慧不起。刘曰:解道者名为上慧也,智无善恶,非绿不起。

各有行宿本,命禄之所关。

刘曰:贤愚贵贱,贫富寿夭,皆宿植行本於前,命禄关之於后。

同道道得之,同德有德根。

李曰:愚智明暗之殊,贵贱善恶之异,皆由本行,并藉宿命,命有短长,禄有丰俭,铃闻着於往昔,始受报於当今。是以善人同道故得道,同德得德根,恶人不同道故失道,不同德失德根。刘曰:应报无差。

宿世不学问,今复与世邻#10。是以故得失,不乐於道文。

李曰:前生之时,不好经法,此宿代不学问也,今身已来,又无良师善友,亲仁善邻,类彼面墙犹斯触壁,信其愚夫不乐经文,故言是以故得失,不乐於道文。刘曰: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夫丝无常染,次习成性,有教无类,积习生常,宿不学真,今何慕道,终身役役,常与失邻。

贪欲利荣宠,受施念恩勤。更以财相厚,不衰#11下窦贫。

李曰:同於上德,本自虚元,失於至道,多生秽浊。以荣华贵宠为利,遂则贵令,以钱财施惠为恩,交相往还,喊贫与富,故言相厚,曾无少慈,愍念妻贫,宁有忠归真向道也。刘曰:矜孤悯穷,凡人所轻,圣人所重也。

必复多瞋患,无所处定原。

徐曰:处,安也,原,本也,谓心也。夫心系荣利,情存名实,宠辱惊惧,冰炭伤和,瞋志既多,情性奔荡,志操靡常,无所安定其心也。

学不得明师,焉能解疑难。

李曰:狐疑未畅,玄妙不通,要在明师,方能开悟,守愚至死,悬解良难。刘曰:迷道者寻岐,莫之知返,悟者难遇,识者复希,师既自迷,焉能解惑,惑若不解,虽博非明。故《礼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

吾道如毫毛,谁当能明分。

李曰:内无自然之智,外阙善诱之师,毫毛小物不分,不知大道之原,不讲那解也。刘曰:言其细微难解。

上世始以来,所更妙如沙尘#12。

徐曰:更,经也。老君开辟以来,混茫之中,眇眇莽莽,年劫遐广,典籍不载,所经劫数,如沙尘之多,实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

动则有载劫,自惟甚苦勤。

徐曰;载,年也。言自开辟以来,经历死生变动,则有年劫,不可算数纪载,自惟周游八冥,登山宅海,履兵火,涉风尘,教化众生,难卒备至,甚苦甚勤也。

吾学无所学,乃能明自然。

李曰:为俗,学者日益,则学有所学,为道,学者日损,则学无所学。学有所学,则暗於至理,学无所学,则明於自然。故知自然者,非为而自然,不为而自然也。前日劝勤修,此文戒志学也。

华要归其实,茎叶如木根。

刘曰:复命归根,方明其实。

为归道祖首#13,以知始元端。

徐曰:祖、首,皆始也,为道之体,从流末及源。本与太始合精,终能会於常道,以是方知无为首上,玄之又玄也。刘曰:为俗,处於有为,为道,趣无为,有者生死游魂,无者湛然常存也。

子当无相启,勿以有相关。

李曰:若能行於无相,则众妙自开必也,封在有为,则玄关斯闭。刘曰:无,谓道也,有,谓俗也,以道相关,帝之悬解,以俗相关,生死系缠也。

西升经集注卷之二竟

#1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乃知其诚』。

#2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当与明议』。

#3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不是相听』。

#4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邪教正言』。

#5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如有所受』。

#6『赌』,当为『睹』之误。

#7『故如日』,疑当为『故曰』。

#8此句,政和衔制往本作『亦如终逝者』。

#9此句,政和树乱注本作『自谓通其情』。

#10此句,政和抑制注本作『今复与失邻』。

#11『不衰』政和初制注本作『不哀』。

#12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所更如沙尘』。

#13此句,政和御制注本作『为道归祖首』。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