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治病求本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愚按玉机微义曰:经云:治病必求其本。本于四时五脏之根也。故洁古张先生云:五脏子母鬼邪微正。若不达其旨意。不易得而入焉。徐用诚先生云: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二脏。肾者心之鬼。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五脏受病必传其所胜。水能胜火则肾之。受邪必传于心。故先治其肾。逐其邪也。故有退肾邪。益肝气两方。或诊其脉。肝肾两脏俱和。而心自主疾。然后察其心家虚实治之。张景岳先生曰。本者原也。始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无非求本之道。今姑举其略曰。死以生为本。欲救其死。勿伤其生。邪以正为本。欲攻其邪。必顾其正。阴以阳为本。阳存则生。阳尽则死。静以动为本。有动则活。无动则止。血以气为本。气来则行。气去则凝。证以脉为本。脉吉则吉。脉凶则凶。先者后之本。从此来者须从此去。急者缓之本。孰急可忧。孰缓无虑。内者外之本。内实者何伤。中败者堪畏。下者上之本。滋苗者先固其根。伐下者必枯其上。虚者实之本。有余者拔之何难。不足者攻之何忍。真者假之本。浅陋者只循像迹。精妙者洞别玄微。至若医家之本在学力。学力不到。安能格物致知。而尤忌者不畏难而自足。病家之本在知医。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而尤忌者好杂用而自专。

凡此者虽未足以尽求本之妙。而一隅三反从可类推。总之求本之。道无他也。求勿伤其生而已矣。苏子瞻曰:夫国之长短。如人之寿夭。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世有 羸而寿考。亦有壮盛而暴亡。若元气犹存。则 羸而无害。及其已耗。则壮盛而愈危。是以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不得已而用药。则择其品之上。性之良。可以久服而无害者。则五脏和平而寿命长。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用强阳。根本已危。僵仆无日天下之势。与此无异。此坡公借医喻国其理一也。吁万事有本。何独治病。求本有道。何专药石。故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则又曰:治病必求其本。愚以为元气者生身之本也。病气者元气之贼也。治法者御贼之兵也。药之良毒者攻守之资也。医之贤庸者智愚之将也。攻必元气病气两实。始可用毒剂。守则为元气既虚。病气独实。虽有可攻之势。必先主守之方。以待敌忾之衰。益壮我垒之。坚而药之。良者所不敢后即攻亦无多费力也。若其元气潜消。根本已摇。攻无可攻。守莫能守。薄节养为迂缓。藐导引非善基。反事搏鸷之雄。妄异旦夕之效。即纵形盛。何识中亏。其不致偾辙者少矣。再考启玄子释注求属之论有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曰脏腑之原。有寒热温凉之主。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故或治热以热。治寒以寒。万举万全。孰知其意。此王氏之心得也。然。求其所谓益与壮者。即温养阳气填补真阴也。求其所谓源与主者。即所谓求其属也属即本也。根本之谓水火之本。则皆在命门之中耳。舍命门何处觅寻夫曰本。曰求本。曰必求。又不曰治本。而先曰求本。盖惟求始可得本得本始可论治吾愿世之学医者。一深长思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