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新语

辨惑第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夫举事者或为善而不称善,或不善而称善者,何?视之者谬而论之者误也。故行或合於世,言或顺於耳,斯乃阿上之意,从上之旨,操直而乖方,怀曲而合邪,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故无忤逆之言,无不合之义者。

昔哀公问於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盖损上而归之於下,则忤於耳而不合於意,遂逆而不用也。此所谓正其行而不苟合於世也。有若岂不知阿哀公之意,为益国之义哉?夫君子直道而行,知必屈辱而不避也。故行不敢苟合,言不为苟容,虽无功於世,而名足称也;虽言不用於国家,而举措之言可法也。

故殊於世俗,则身孤於士众。夫邪曲之相衔,枉桡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谄佞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

夫众口毁誉,浮石沈木。群邪相抑,以直为曲。视之不察,以白为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殊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而目缪心惑者,众邪误之。

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於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其直目,而从邪臣之言。鹿与马之异形,乃众人之所知也,然不能别其是非,况於ウ昧之事乎?易曰:“二人同心,其义断金。”群党合意,以倾一君,孰不移哉!

人有与曾子同姓名者杀人,有人告曾子母曰:“参乃杀人。”母方织,如故,有顷复告云,若是者三,曾子母投杼逾垣而去。曾子之母非不知子不杀人也,言之者众。夫流言之并至,众人之所是非,虽贤智不敢自毕,况凡人乎?

鲁定公之时,与齐侯会於夹谷,孔子行相事。两君升坛,两相处下,两相欲揖,君臣之礼,济济备焉。齐人鼓讠?而起,欲执鲁公。孔子历阶而上,不尽一等而立,谓齐侯曰:“两君合好,以礼相率,以乐相化。臣闻嘉乐不野合,牺象之荐不下堂。夷、狄之民何求为?”命司马请止之。定公曰:“诺。”齐侯逡巡而避席曰:“寡人之过。”退而自责大夫。罢会。齐人使优旃亻舞於鲁公之幕下,傲戏,欲候鲁君之隙,以执定公。孔子叹曰:“君辱臣当死。”使司马行法斩焉,首足异门而出。於是齐人惧然而恐,君臣易操,不安其故行,乃归鲁四邑之侵地,终无乘鲁之心,邻□振动,人怀向鲁之意,强国骄君,莫不恐惧,邪臣佞人,变行易虑,天下之政,□□而折中;而定公拘於三家,陷於众口,不能卒用孔子者,内无独见之明,外惑邪臣之党,以弱其国而亡其身,权归於三家,邑土单於强齐。夫用人若彼,失人若此;然定公不觉悟,信季孙之计,背贞臣之策,以获拘弱之名,而丧丘山之功,不亦惑乎!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之障日月也,非得神灵之化,罢?霁翳,令归山海,然後乃得睹其光明,暴天下之濡湿,照四方之晦冥。今上无明王圣主,下无贞正诸侯,诛Θ奸臣贼子之党,解释凝滞纰缪之结,然後忠良方直之人,则得容於世而施於政。故孔子遭君暗臣乱,众邪在位,政道隔於三家,仁义闭於公门,故作公陵之歌,伤无权力於世,大化绝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故曰:无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夫言道因权而立,德因势而行,不在其位者,则无以齐其政,不操其柄者,则无以制其刚。诗云:“有斧有柯。”言何以治之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