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钟理和” 共有 7 部作品
  • 祖国归来

    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旅居北平的台湾人不但内部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台湾人在北平也陷入不安的处境中,战后的北平难有台湾人容身之处。1月,写下随感《白薯的悲哀》及《祖国归来》两篇文章,可以说是钟理和对居住北京期间的省思之作。《白薯的悲哀》后以笔名“江流”发表于《台湾》杂志;

    作者:钟理和12个月前
  • 贫贱夫妻

    短篇小说。钟理和著。初载1959年11月8日《联合报》副刊,原名《鹣鲽之情》,曾译成日文,1964年刊载于日本《农民文学》。后收入1976年11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钟理和全集 (卷三) 》。这是一篇记实小说。它赞颂了一对感情真挚、纯洁坚贞的患难夫妻 “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感情。女主人公钟平妹是善良、忠贞、勤劳、淳朴的化身。在那闭塞而落后的封建山村,她同丈夫因同姓氏,恋爱结婚遭世俗鄙夷和反对。他们双

    作者:钟理和12个月前
  • 原乡人

    短篇小说。钟理和著。收入1976年11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钟理和全集(卷二)》。小说真实具体地抒写了“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的爱国情愫。它着重叙述主人公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幼年时他从奶奶那里得知自己是原乡人,从大海那边的原乡,坐船来的。在现实生活中,他发现原乡人都神奇、聪明、坚毅、沉着,令人钦慕不已。年事渐长,他从经常到大陆去经商的父亲那里得知,原乡就是中国,原乡人就是中国人,原乡和台湾

    作者:钟理和12个月前
  • 同姓之婚

    叙述一对同姓夫妻的自由结合,经过坎坷不平、艰难悲苦的恋爱,冲破来自家庭、社会的种种封建习俗的压力,以及周围人们的根深蒂固的成见,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小说揭示了来自不同阶层的人们的愚昧和麻木、卑劣和虚伪,对于农民的落后与愚昧、麻木与愚钝给予了着力的刻画与批判。这一对自由恋爱结婚的夫妻,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他们陷入了孤独无援的困难境地,哀愁像石块似地压在他们的心上。然而这种来自社会的压力,并没

    作者:钟理和12个月前
  • 假黎婆

    作者钟理和为屏东客家人,早期客家人因生活空间、地缘的关系,山脚下的客家族群与原住民的往来互动及尖锐对峙状态,很早就存在。客家移民必须武装拓垦,原住民也经常以猎头的方式仇视对方,双方的互斗,屡见于文献上。不过,本篇小说却生动刻画了一位嫁到汉人家庭的原住民女性--假黎婆,小说中男孩的奶奶,一位平静、清明、恬适,与人安详宁静的「假黎」。就台湾文学的发展看,战后台湾作家描写原住民族的作品,最早的可能就是

    作者:钟理和12个月前
  • 新生

    描写一个失业青年在大家庭中如何受到冷落与讽刺。作者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道:“我家里平常有两种阶级,虽不是有什么条规,但其界线是很明显的。它是一个有完全性的小小社会,生产力之有无,便决定了那个人在这里头的地位和待遇。一日两顿饭,大抵是我们兄弟三人和母亲先吃,然后才轮及第二阶级——妇人和孩子。而且所吃的东西,则又往往是前者比后者优美。”这番话表现了钟理和对传统大家庭制度的批判。

    作者:钟理和12个月前
  • 笠山农场

    长篇小说。钟理和著。写于1956年,台北远行出版社1975年10月出版。写日据时期的南台湾农场主刘少兴自开办咖啡农场以来,附近居民经常偷砍树木,租佃人携款潜逃,刘的二儿子在一次稻田排水事故中给人打死,农场的咖啡树又因病全部枯死。刘少兴只得被迫卖掉农场。作品还写刘少兴的小儿子刘致平与刘淑华相爱,因两人同姓,当地习俗不容许结婚,他们冲破来自家庭、社会的传统势力的罗网,双双出奔,结为终身伴侣。通过上述

    作者:钟理和12个月前
书友推荐
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