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信论疏记会阅,十卷,清续法会编并序。
作者:续法11个月前起信论疏记会阅卷首,一卷,清续法辑。
作者:续法11个月前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呪经略疏,二卷,清续法述并序,毛奇龄序,外题如意呪经略疏。
作者:续法11个月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释,一卷,清续法释并序,张世焜缘起记,唐志静经序,附日本僧友书及持念法,明真寂书,清叶龙光跋,沉开祥跋。
作者:续法11个月前阿弥陀经略注,一卷,清续法录注并序,严光跋。
作者:续法11个月前佛教著述。清续法集,法贤校。一卷。此书以莲花的开放、颜色和生长等为喻,讲述唐法藏的判教学说和华严宗的基本教义,故名。书中谓:“如来说经,《华严》为极;古德判教,贤首而极。今依彼教观,开合五位百法。若非大经莲花,无由取喻开悟。”“五位”即时、仪、教、宗、观,与《贤首五教仪》所述内容相同。“百法”是五门的展开,即“十时”、“十仪”、“十界”、“十对”、“十玄”、“十度”、“四法界”、“六相”、“三时
作者:续法11个月前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如朗校。一卷。以镜、灯为喻讲述华严宗的判教学说和主要教义,故名。书中谓贤首法藏为使学者理解“事事无碍法界”的道理,曾于暗室中供五佛,于每尊佛像前各燃一灯,又取十面镜子安置十方,使其“面面相对”,“影影交涉”,从而使学者“悟入刹海”。此书以时、仪、教、宗、观五部分组织,与《华严宗莲花章》所采用的方式相同。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作者:续法11个月前亦称《华严五教仪》,简称《五教仪》。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录。六卷。内容是概述贤首法藏的判教学说及华严宗的主要教义。鉴于当时义学沙门轻视法藏等的《华严经》注疏,天台宗人亦攻击华严宗“有教无观”,续法乃依其师德水明源之说,历时十年,于清康熙五年(1666)集成是书,康熙十四年(1675)宣讲。此书认为:“贤首大师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不出三时、十仪、五教、六宗、三观。”故以此五部分组织,概括华严宗教义的主
作者:续法11个月前一卷,清释续法撰。因贤首五教仪六卷,听众未能全诵。故又略成此书,使学者易于练习。
作者:续法11个月前八大人觉经疏,一卷,清续法述并序。
作者:续法11个月前四十二章经疏钞,五卷,清续法述并序,邵泰衢序。
作者:续法11个月前般若心经理性解,一卷,清续法述并序,内题事观解卷上,理性解卷下,合为般若心经解,附楞严寺藏经直画一。
作者:续法11个月前般若心经事观解,一卷,清续法述并序,吴永芳序、邵泰衢序。内题事观解卷上,理性解卷下,合为般若心经解。
作者:续法11个月前楞严经势至圆通章疏钞,二卷,清续法集并跋。戴京曾序,前附日诵。简称《楞严经势至圆通章疏钞》、《势至疏钞》。佛典注疏。清康熙十八年(1679)续法集。是唐般刺密帝译《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注释书。作者在《刻势至疏钞缘起》中称:“康熙十七年冬,一夜梦本师和尚为讲《势至章》,比晓细研清凉《疏钞》,遂于腊月八日开释,历己未(1679)元宵搁笔。”书前有般刺密帝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作者:续法11个月前清续法集,门人严指校。一卷。是华严宗教义的图解书。书前有序,后有注解。“五教”指小、始、终、顿、圆的判教;“断证”指消除“执障”,证悟“法界”;“三觉”指“本觉”、“妙觉”、“圆觉”。认为“此三觉五位能判教相之权实也”。又认为此图表为“略示梗概”,如欲进一步理解华严教义,需阅读《贤首五教义》等书。清康熙九年(1670)曾将此图竖行抄录,康熙二十年(1681)又将此图横行抄录。认为学者通过横竖不同
作者:续法12个月前观无量寿经直指疏,二卷,清续法集并序。
作者:续法12个月前应戴京曾之请而作。是华严宗五位祖师(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四祖澄观、五祖宗密)的合传,其中杜顺传和智俨传取材于《华严悬谈会玄记》,法藏传取材于《法藏和尚传》,澄观传和宗密传取材于诸种疏记。书中否定法藏于唐万岁通天元年(696)讲新译《华严经》和受具足戒的事实,认为法藏受具足戒于上元元年(674);认为《妄尽还源观》非为杜顺撰,而为法藏撰,等等。许多说法与唐、宋时期的史料记载不尽相同。见载
作者:续法1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