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湛然” 共有 16 部作品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

    简称《华严经骨目》、《骨目》。佛教著述。唐湛然撰。二卷。讲解“八十华严”各品的主要内容。不分门类,按各品顺序逐一解说,“略摄纲要,用拟观本”。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法华五百问论

    凡三卷。唐代湛然(711~782)着。又称法华经五百问论、五百问论、释疑。收于卍续藏第一○○册。为中唐时期法华经之注释书,针对慈恩大师之法华玄赞所说,而以天台宗之立场斥难之。全书采问答形式,总数约有五百,故名五百问论。内容为天台一乘家、法相五姓家之论诤,主要论点以定姓二乘之成不成问题、一乘三乘之权实问题为主干,网罗三车四车论、法华论之四种声闻、摄大乘论之四意趣、法华经寿量品之正宗流通论等,有关天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

    凡十卷。唐代湛然(711~782)述。又称摩诃止观弘决搜要记、摩诃止观搜要记、止观辅行搜要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九册。因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一书之内容过于广泛,故本书撷取其要点,并将该书中之误字加以订正,且将其文义不明之处加以阐释,便于止观修行者之应用。依作者之序文考据之,本书系其示寂之前三、四年所作。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法华三大部科文

    法华经三大部科文,十六卷,唐湛然述,日本山阴题记,玄义科五卷。文句科六卷,止观科五卷。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法华经大意

    法华经大意,一卷,唐湛然述,日本佚名题记,尾题法华品释。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

    一卷,唐荆溪湛然撰。补助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之式法也。运想者,作香华等偈而运想供养也。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止观大意

    亦称《摩诃止观大意》、《圆顿止观大意》。佛教著述。唐湛然撰。一卷。系阐述《摩诃止观》全书要义的著作。内容包含:“五略”,即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十广”,即大意、释名、体相、摄法、偏圆、方便、正观、果报、起教、旨归;“四种三昧”,即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非半行非半坐三昧;“二十五方便”,分为具五缘、诃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等五科;“十乘观法”,即观不思议境、真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止观辅行传弘决

    凡四十卷。全称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略称止观辅行、摩诃止观弘决、止观弘决、辅行、弘决。唐朝荆溪湛然(711~782)撰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原分为十卷,开为四十卷,为摩诃止观之注释书,亦为研究摩诃止观之最高权威著作,引用书典颇多。北宋天圣二年(1024)入藏,后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注疏有湛然着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十卷等。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止观义例

    凡二卷。唐代湛然撰。又称摩诃止观义例、圆顿止观义例。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以七科总括摩诃止观一部之要旨,以明天台观门之大概。七例即:(一)所传部别例,(二)所依正教例,(三)文义消释例,(四)大章总别例,(五)解行相资例, (六)心境释疑例,(七)喻疑显正例。注疏有从义之止观义例科一卷、止观义例纂要六卷、处元之止观义例随释六卷等。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授菩萨戒仪

    授菩萨戒仪,全一卷。唐代湛然(711~782)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列叙戒仪十二门:开导、三归、请师、忏悔、发心、问遮、授戒、证明、现相、说相、广愿、劝持等。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始终心要

    全一卷。唐朝荆溪湛然述。收于卍续藏第一○○册。内容阐论天台宗之教义要旨,如三谛(真谛、俗谛、中谛)、三观(空观、假观、中观)、三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等。谓三谛乃天然自存之性德,众生若于三谛产生迷执,必生起三惑;其对治之法,可依三观而破除三惑,破除三惑以成就三智,复依三智而证得三德。其文甚短,然虽仅寥寥数语,亦足以窥知天台圆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法华文句记

    凡十卷。唐代湛然述。又称法华经文句记、妙法莲华经文句、文句记、法华文句疏、妙法莲华文句疏记、妙法莲华经文句疏、天台法华疏记、妙乐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为天台大师智顗所作法华三大部中‘法华文句’之注释书,而与同为湛然所著之玄义释签、止观辅行传弘决共为天台宗之基本典籍。法华文句原本仅将法华经略为分科,湛然更将之细分科段,并将智顗释意不明之处逐一解释,如书中所论列今圆昔圆之同异、修性之三因佛性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法华玄义释签

    凡二十卷。唐代湛然(711~782)着于广德二年(764)。又称天台法华玄义释签、法华释签、玄义释签、玄签、释签、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乃笺释智顗之法华玄义之作。全书将法华玄义之本文作适当之分节,先示本文,次释文旨字义,于主要处敷演补释。文中对于三论之吉藏、法相之窥基、华严之法藏、慧苑、澄观等之说,多所评驳,而力阐天台一家之真意。后世研钻玄义者,多以本书为指南。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金刚錍

    亦称《金刚錍论》、《金錍论》。佛教著述。唐湛然著。一卷。“金刚錍”原系治疗盲人眼疾的一种器具,用为书名,以寓开启众生迷惑的一种法门。全书约八千余字,以宾主问答的形式,提出并阐述了“无情有性”这一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作者认为,佛性不应分“有情”和“无情”,也不应分“彼”与“我”,草木瓦石等无情之物皆具佛性。此说不见于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顗的著述,是湛然独创的思想。其注疏书有:日本辨才的《金刚錍论私记》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维摩经疏记

    维摩经疏记,三卷,唐湛然述,补录日本亮润序,清求序,秀云序。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 十不二门

    亦称《法华本迹十妙不二门》。湛然在《法华玄义释签》中依智顗所说的十种妙而建立。运用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之义,分十门论述色心等无二无碍:①色心不二门。谓一切诸法无非心性故,心具三千,色亦具三千,心能造,色亦能造,心、色同居一念,体非各别,“非色非心,而色而心,唯色唯心”,是为不二。②内外不二门。谓所观内外二境本来互受、互摄、互具、互融,随便观察外境或内境,都能遍摄互融。③修性不二门。众生性具十界万法

    作者:湛然11个月前
书友推荐
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