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法藏” 共有 28 部作品
  • 五宗原

    全一卷。又作五宗源、五宗元。明代汉月法藏撰。崇祯元年(1538)刊行。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密云圆悟之法嗣汉月法藏由于反对曹洞宗抹杀五家宗旨,仅单传释迦拈花一事,故评之为室中密授之死法,乃强调自威音王以来,无一言一法非五家宗旨之符印,为纠正曹洞宗之误而着此书。书成之后,其法弟木陈道忞著「五宗辟’,呵骂汉月。其门人潭吉弘忍则撰‘五宗救’非难木陈,极力为师辩护。此外,汉月之师密云圆悟,斥其为名利之

    作者:法藏2023-12-06
  • 摩诃止观科节

    摩诃止观科节,一卷,唐法藏撰(总目录佚名),日本禅叡题记。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经探玄记

    凡二十卷。唐代法藏着。又称华严探玄记、华严经疏、探玄、探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法藏模仿其师智俨之华严经搜玄记所作。叙述旧译六十华严经之大要,并解释经文之义,旨在阐述华严宗之中心教义。本书分立十门:(一)教起所由,(二)藏部所摄,(三)立教差别,(四)教所被机,(五)能诠教体,(六)所诠宗趣,(七)释经题目,(八)部类传译,(九)文义分齐,(十)随文解释。本书之注疏有探玄记钞(尊玄)、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经文义纲目

    全一卷。唐代贤首大师法藏撰。又称华严八会纲目章、大方广佛华严八会纲目章、华严经纲目、华严纲目。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内容系开立十门以述说华严经之大要,即:(一)辨教起所因,(二)释经题目,(三)明经宗趣,(四)说经时处,(五)辨定教主,(六)明众数差别,(七)请说分齐,(八)所入三昧,(九)佛光加持,(十)正说品会。本书之撰述年代,依本书十门之第一辨教起所因之条所载,成于唐代永隆元年(680)法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

    唐法藏撰。一卷。依据《华严经》,各分十门讲“普贤观”和“普贤行”,前者是观想思考的义理,后者是具体的修行内容。“普贤观”分十门:(1)“会相归性门”,指“观一切法自性皆空”,根据“理”而进行思考,达到“摄散入静”的“止”;(2)“依理起行门”,由于“真理非断空”,“不碍事法宛然显现”,故应“于事无念”,此即为“起照名观”;(3)“理事无碍门”,因“性实之理,必彻于事”,“理事混融”,故修行菩萨可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经问答

    凡二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华严问答。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系以问答体之方式,叙述华严经之概要。诸先德皆依用本书。然华严五教章指事记及华严五教章通路记,咸认为本书系伪作,此恐因本书所述因转果转之义与法藏所说不相符合,故指本书为伪作。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经义海百门

    中国佛教华严宗典籍。唐代僧人法藏(643~712)著。全书1卷,总分十门,每一门下又分十义,共成百义,系统解释华严宗的佛教教义,故称《华严经义海百门》。其十门为:第1缘生会寂门,第2实际敛迹门,第3智种普耀门,第4熔融任运门,第5体用显露门,第6差别显现门,第7修学严成门,第8对治获益门,第9体用开合门,第10抉择成就门。全书运用佛教华严宗的基本思想,对佛教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新的解释,系统地阐述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经旨归

    简称《华严旨归》。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论述《华严经》的主要内容和华严宗教义。分为十门,并各以十义解释:(1)“说经处”,谓《华严经》“为尽法界之谈”,并不限于《华严经》上讲的“七处八会”;(2)“说经时”,谓卢舍那佛讲《华严经》是“常恒之说,前后际而无涯”;(3)“说经佛”,谓卢舍那佛的存在超越时空,不能以“一身”或“多身”来解释;(4)“说经众”,谓《华严经》中的佛、菩萨、诸天王众生等,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又名华严一乘教分记,华严教分记,一乘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章。三卷,又四卷。唐法藏撰。说一乘之义并五教之分际。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五。起教前后第六。决择其意第七。施设异相第八。所诠差别第九。义理分齐第十。

    作者:法藏2023-12-06
  • 般若心经略疏显正记

    般若心经略疏显正记,三卷,唐法藏略疏并序,宋仲希记并序。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经金师子章注

    一卷,华严宗之法藏,对唐则天武后,借庭前金师子为喻,以十门显华严之教观者。

    作者:法藏2023-12-06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全一卷。略称般若心经略疏。唐代法藏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为般若心经之注疏。书中分教兴、藏摄、宗趣、释题等四门。卷首并附自序。本书之注疏本有题正记三卷(仲希)、连珠记二卷(师会)、探要钞二卷‘普寂)等。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经传记

    凡五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华严经纂灵记、华严传之记、华严传记、华严经传、华严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集录华严经之部类、传译、讲解、讽诵等有关人物之事迹。全书共分部类、隐显、传译、支流、论释、讲解、讽诵、转读、书写、杂述等十门。最后之杂述则列举与本经有关之杂着十数部,并举作者其他著作。本书即为华严经流传初期至撰者当时史实之集记。书未撰毕,法藏即示寂,门人慧苑、惠英等续成,正德元年(1711)印

    作者:法藏2023-12-06
  • 入楞伽心玄义

    全一卷。又作入楞伽经心玄义。唐代僧法藏(643~712)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乃注解入楞伽经之著作。分为十门,即:教起所因、藏部所摄、显教差别、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释经题目、部类传译、义理分齐、随文解释等,并立有相宗、无相宗、法相宗、实相宗等四宗之教判,旨在揭示法相、实相之区别。

    作者:法藏2023-12-06
  •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

    简称《法界无差别论疏》。佛典注疏。唐法藏撰。一卷。是古印度坚慧造、唐提云般若等译《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的注释书。设十门:教起所因、明藏所摄、显教分齐、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释论题目、造论缘起、传译由致、随文解释。在“显教分齐门”中,法藏认为:现今之圣教“通大小乘及诸权实,总有四宗”,此论与《起信论》、《宝性论》等同属第四宗,即“如来藏缘起宗”。在造论缘起门中,法藏认为:坚慧菩萨“造究竟一乘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策林

    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简述《华严经》的宗旨,分为九个部分:一征普眼、二明理事、三辩正因、四融大小、五结成坏、六通二界、七明隐显、八明因果、九达色空。书中谓《华严经》的宗旨最终可归纳为“因果二门”,“因”指“普贤行愿”,“果”指“舍那业用”。认为“因果二位,同一缘起,义不孤行”;“普贤行愿,方号圆因;舍那十身,遂称满果”,从而肯定菩萨修行与成佛的同一性。又强调“法无前后”,反对“从因获果”之说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发菩提心章

    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分四部分:(1)“发心”,依据《大乘起信论》解释“发菩提心”;(2)“简教”,论证修行是否要依赖经教,主张“理教俱融,合成一观,方为究竟”;(3)“显过”;(4)“表德”。第三、四部分主要论述“色”与“空”的关系。其中“表德”列有五门:一、真空观;二、理事无碍观;三、周遍含容观;四、色空章十门止观;五、理事圆融义。而前三观是《华严法界观》的全文,故澄观、宗密均认为是唐杜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经关脉义记

    简称《关脉义记》。佛教著述。唐法藏撰。一卷。是唐译《华严经》的论释书。分四部分(称“四势”):一、展转无尽势;二、卷摄相无势;三、展卷无碍势;四、问答取文势。前两部分从展一为多、类结成本、摄广就略、以义圆收及摄末归本等角度疏释经旨大意。第三部分着重论述展、卷二义的意义。第四部分则分别问答会通、结劝修学两项。本书历代经录未予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但《华严宗经记章疏目录》、《东域传灯目录》、《诸宗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简称《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二卷。是《华严经》之《明法品》的论释书,但所释概念和命题并非全部取自《明法品》。全书分七章:(1)“三宝章”,分八门论述佛法僧三宝;(2)“流转章”,分十门论述生灭流转;(3)“法界缘起章”,分四门解释法界缘起;(4)“圆音章”,分四门讲佛说法的神异;(5)“法身章”,分四门解释法身概念;(6)“十世章”,分两门论述十世;(7)“玄义章”,回答有关“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游心法界记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系基于华严宗初祖杜顺之五教止观,阐明华严宗之观门。分为法是我非门、缘生无性门、事理混融门、言尽理显门、法界无碍门等五门。即依五门之次第说明小乘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之观门,并示其浅深之相状。

    作者:法藏2023-12-06
  • 弘戒法仪

    佛教戒律汇编。明天启三年(1623)法藏撰。二卷。意在“以禅、法、律三宗,会归实相无相、涅槃妙心之一旨”。全书分三部分:(1)集三归、五戒、八戒、剃度十戒,并比丘白四羯磨及菩萨戒等,成三十一品;(2)录《沙弥律仪要略》、《比丘戒本》、《梵网经》为三种诵戒之本,并录《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为比丘之则;(3)著《梵网经一线》二卷,为阐述禅律同宗而注,以警禅、教、律三家各执己见之人。本书见载于日本《续藏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凡二卷。唐朝法藏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乃注释龙树十二门论之佳作,言简意赅,先立玄谈十门,后以细科释论文。作者乃立于华严圆融无碍之立场以作释,与吉藏所著十二门论疏相较,此为其特色。注疏有明道之玄谈一卷。

    作者:法藏2023-12-06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凡六卷或三卷。唐贤首大师法藏撰。又称梵网戒本疏、梵网戒疏、梵网法藏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详解梵网经卷下菩萨戒本,总立教起所因、诸藏所摄、摄教分齐、显所为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释经题目、教起本末、部类传译、随文解释等十门。本书之特色为解释戒相甚为详细,十重禁戒一一设立十门,四十八轻戒则分八门。全书援引八十种经律论,其中并含有居士请僧福田经、比丘应供法行经等古佚经数种。注释书有纪要六卷(凤潭)、

    作者:法藏2023-12-06
  • 华严金师子章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又作金师子章、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系藉金狮子之譬喻,解说华严法界缘起之妙理;因此譬喻而使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六相和合、普眼境界等义了然而明。全文大别为十门,即:(一)明缘起,谓金无自性,但随匠人之巧工为缘,便有狮子形相展现。此即形相依缘而显现之意。(二)辨色空,谓‘空’无相状,狮子体性虽空,然不碍其狮子形相之显现。(三)约三性,以师子情有、

    作者:法藏2023-12-05
  • 大乘密严经疏

    大乘密严经疏,四卷,唐法藏撰,缺卷一。

    作者:法藏2023-12-05
  • 传授三坛弘戒法仪

    传授三坛弘戒法仪,一卷,明法藏撰集,清超远检录。

    作者:法藏2023-12-05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全一卷。又称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妄尽还源观、华严还源观、还源观。唐代法藏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系祖述杜顺之‘法界观门’,题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杜书为‘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妄尽还源’意为妄尽心澄,还复清净圆明之自性、本源,即约观成之利益而立名者。此观为圆教之绝对观门。然关于作者,古来有异论,或谓杜顺所作,或疑其真伪,或谓寄显门。本书之大纲准大乘起信论之所明,增数约立六门,

    作者:法藏2023-12-05
  • 大乘起信论疏

    作者:法藏2023-12-01
书友推荐
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