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廖平” 共有 30 部作品
  • 家学树坊

    《家学树坊》,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廖平命其子廖师政初编,作爲提要刊于《井研县志》,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由廖师慎补成。此书宗旨有三:一辨明外间以素王改制爲有流弊之説;二斥标举宋儒及帖括;三复兴言语科以救时病。此书主要爲回应外界对廖平学术批评而作,实际上是廖平学术思想前三变之提要。《光绪井研志》卷十四《艺文四·子部一》著録《家学树坊》二卷,今本实只有一卷。包括《知圣编及孔子作六艺考》、《知圣

    作者:廖平11个月前
  • 王制集说

    不分卷。清廖平撰。廖平持今文家之说,认为《王制》乃孔子制作。孔子弟子论其制度而成《王制》一书。今学礼应以《王制》为主,六经皆素王所传,此正宗也。至于古学则以《周礼》为主,不信素王改制之说,以六经皆旧文,归本于周公、孔子之经,而以古礼说,此别派也,故应博采古说经义以明《王制》。凡古礼之与《王制》异者,则附存异义以相启发。实际上《王制》一书,应作于秦火之后,《周礼》未出之前,是秦汉间儒者杂采孟子等书

    作者:廖平11个月前
  •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

    不分卷。清廖平撰。《分撰两戴礼记章句》乃廖平有感而作。廖平以为,郑玄为小戴作注,不注大戴,使东汉以后,惟小戴盛行。实际上,博士旧有二家,小戴出于大戴,单治小戴者非也。廖平以今古为统宗,两戴全录、各以类从,不依旧第,惟注明篇目所出,又因论文繁难,较之《左传》,犹觉信徙,一人之力,难以成就,因而招集十数人分篇治之。故先为发凡起例,其凡例共三类:一曰宗派类,二曰篇章类,三曰义例类。宗派类分十五门,依次

    作者:廖平11个月前
  • 礼记识

    《礼记识》是廖平读《礼记》所作识语,后彙集刊行。就《礼记》四十九篇加以批注,少则一二语,多则数十字,凡二卷。其中藉《礼记》阐发其大统小统、皇帝王伯、进化退化、法古俟后之説,尤重孔子微言大义。如《檀弓篇》曰:“此篇大抵爲微言派。孔子制礼垂法,弟子润色,可谓详矣。欲知圣作,所宜研究。”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国学荟编》第八、九、十期连载,民国七年(一九一八)成都存古书局刊行,收入《六译馆丛书》,兹据该

    作者:廖平11个月前
  • 榖梁春秋经传古义疏

    十一卷。 清廖平撰。廖平是清末的经学大师,一生经学主张凡六变。在光绪十年(1884)前后,著《榖梁春秋内外编》共三十七种、五十卷。其中内编书一种,即《榖梁春秋经传古义疏》十一卷;外编书十一种,包括《起起榖梁废疾》一卷、《释范》一卷、《集解纠谬》二卷、《榖梁先师遗说考》四卷、《榖梁大义详证》四卷、《榖梁传例疏证》 二卷、 《榖梁外传》二卷、 《榖梁决事》二卷、 《榖梁属辞》二卷 (附《本末》一卷)

    作者:廖平11个月前
  • 公羊春秋经传验推补证

    十一卷。清廖平撰。廖平是清末著名思想家、经学家,一生学术观点经过六次变化。该书又名 《公羊春秋补正》、《公羊补正》,共十一卷,卷首又有 《凡例》 及《国说》一卷,成书于光绪戊子(1888)。该书体例与旧注疏家稍有不同。据《凡例》说,他以 “补证” 为名,“凡佚传则补传,师说则补例”,对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不完备的地方加以详细阐释,何休注较明白的地方就从略。他又对《公羊春秋》经传加以自注、自疏,

    作者:廖平11个月前
  • 知圣篇

    《知圣篇》是廖平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分正、续二编,正编初稿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改定于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三十年(1904)由绥定府中学堂刻成;续编则成书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正编合编,先后收入《四益馆丛书》和《六译馆丛书》。《知圣篇》成书于廖平经学思想转向今文立场的“二变”时期,历经十年才修订付梓,在其思想已趋成熟的“四变”时期仍有补充完善,可见此书在廖平经学中的特殊地位。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周易类

    据光绪《井研县志·艺文志一》,光绪十九年癸巳(一八九三),廖平在九峰书院著有《易类生行谱》二卷,爲四益易学之初阶。其书不用京氏八宫法,每卦内三爻爲生,外三爻爲行,一卦生三,故八。别生二十四子息,八和生二十四子息。外卦则皆一人行。三人行于内爲客,故曰“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因取《左氏》一爻变之例,每卦六变爻,每爻爲一卦,又六变合爲三十六卦。因编爲图,纵横往复,悉有条理。每卦一图,由一图以推三十六图,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四益易说

    一卷。清末民初廖平撰。意在阐明三易之源流。三易即指文王、周公作经,孔子作传。其主要内容有:一,论三易之说出于周礼。认为东汉易学家只提到文王作易,至马、陆才添入周公。又据《礼运》考证孔子之易则承续于商代。并非一脉相承。二,论系辞。据《史记》考证“系辞”实为易大传,为孔子弟子所作。三,论六十四卦卦名意义,以为若要考证经文,必先编定六十四卦次序,而后可以释卦。综观其书,能够溯源穷流,以经证经,多有可取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易经古本

    易经古本一卷 廖平撰 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四年存古书局刻新订六译馆丛书本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古学考

    不分卷。廖平撰。《古学考》是作者将十四年所成的《辟刘编》改订而成的。卷首有廖平的《自记》。《自记》曰:“丙戌刊《今古学考》,求正师友。当时谨守汉法,中分二派。八年以来,历经通人指摘,不能自坚前说,谨次所闻,录为此册。以古学为目者,既明古学之伪,则今学大同,无待详说。今考所更易者,如旧以《仪礼经》为古学,《记》为今学,兹则以为皆今学。旧以《孝经》为古学,《论语》为今古皆有,兹则定《孝经》《论语》同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经话

    二卷。廖平撰。《经话》一书是廖平研治经学的杂记,大抵泛论诸经,逐一订证各家得失。廖平把治儒家经学比作释家道家之入门,皆有戒律。指出习儒之士,解经恣意发挥,使后学者无所信守。要探索儒经精深微妙之旨,须先立章教;首戒不得本源,专门沿袭支派;二戒以古乱今,不分家法;三戒自恃才辨,以敏捷的口才强词夺理;四戒支杂衍说,游荡无根。以上四个方面,就是才能高超、学识广博的人,也是十分忌讳的。那么中贤以下的人,其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经学初程

    一卷。廖平、吴之英同撰。之英四川名山县人。光绪优贡,任灌县训导,又主讲成都尊经书院。吴之英于经史历算无所不通,也是清末蜀中通儒,吴之英读书时就以经术名世,均能独索精研,别辟蹊径,与廖平同为湘潭王闿运主尊经书院时杰才。《经学初程》是一部论治学心得的专著,引导学生治学的教科书,堪称当时国学入门的津梁。此书概论为学之道,可见其教人治学之法,有许多精到之论。在读经的次序安排上,尤多名言。如:“治经岁月略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群经凡例

    不分卷。廖平撰。此书为廖平早期著作,共十八个编目。篇首是《王制义证凡例》,体现了廖平治经的根本指导思想。据廖平之孙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载,廖平35岁时,经尊经同人撰《王制义征》,“以《王制》为经,取《戴记》九篇外,《公》、《榖》传、《孟》、《荀》、《墨》、《韩》、《司马》及《尚书大传》、《春秋繁露》、《韩诗外传》、《纬候》,今学各经旧注,并及两汉经学先师旧说,务使详备,足以统帅今学诸经。”可见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群经大义

    经学著作。清廖平著。作者把诸经大义熔为一炉成此简要读本。共二册。作者认为经学有微言大义,章句繁多,博而寡要。如,说“尧典”二字竟至三万言。一个人从青年学起,至白头也不能通一经。为求简约,以利于读书,故以《白虎通德论》为蓝本,撰《群经大义》。将儒学典章制度,基本常识及《易》、《乐》、《诗》、《论语》、《尚书》、《周礼》、《春秋三传》等合为一学,不再分别宗派,并略加浅注,使入学者无章句之繁劳,可以一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群经总义讲义

    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廖平先后任教于成都补习学堂、成都选科师范、成都高等学堂、成都府中学堂、成都客籍学堂、成都县中学堂。《群经总义讲义》是其经学讲义。据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群经总义讲义》共二册,其中第一册十六课:《雅言翻古》、《论作述》、《先野后文》、《世界进化退化分经表》、《大小六艺》、《教育史》、《开士智》、《忠敬文三代循环爲三等政体》、《礼失求野》、《神权驳》、《宗法非世族政治》、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尊经书院日课题目

    据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光绪二十五年,1899):“汇集尊经、九峰、艺风、家塾诸题,编为《经课题目》二卷。……先生在尊经时,以题目多,难于钞录,每预刊印发,一人不能作多题,得此一目,或余日补考,或据目与同经别题相商,或又据目与别经研考交通之条。” 又廖师政《四译馆经学穿凿记·跋》云:“(四译)襄校尊经,当时应课者常二三百人,分经立课,用志不分,每课题目由数十道以至百余道,率皆大例巨疑,经众研究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经学六变记

    廖平《经学六变记》,实际包括《四益馆经学四变记》、《五变记笺述》、两《六变记》四个部份。前者係廖平自述、及门记之,刘师培摘刊;次者爲其高弟黄鎔笺述;后者爲其及门柏毓东笔削黄鎔所作廖平七十寿序文而成,一爲廖宗泽摘録。此四者,皆成于廖氏本人或及门高弟,故能忠实地反映廖平经学六变思想之概貌。研究廖氏经学思想者可于此问途;若仅欲观其经学思想之轮廓者,亦可读此编而得寓美富。故知是编乃廖学之纲要,诚窥廖学之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尊孔篇

    廖平撰。成书于宣统元年(1909年)。自称“书著百种,而尊孔宗旨前后如一。”说:“盖学堂虽标尊孔宗旨,非广大精深,毫无罅隙,何能强人崇信,使经教占世界各教最高之地步,孔子为中外有一无二之至圣乎!”认为孔子既为伟大神圣之教主当然是生而知之,“孔子生知前知,先天弗违,乃能为万世师表。由人而天,由王伯而帝室,鬼神全在所包,亦无所不可为。立言为后世,不为当时;为天下,不为鲁国”。又认为孔学包罗一切,诸子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伦理约编

    据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廖平在选科师范讲伦理,以近日课本非腐则谬,不足採用,乃自编《伦理约编》作讲义。大旨在取外国先野后文之箴言,以合《公羊》拨乱反正之范围(李光珠《序》),以孝、宗庙、扶阳抑阴、丧服、文字等爲题,每题次以十目。十目如下:(一)西俗。博採西人近俗及学説。(二)中证。孔子以前,中国如今西人,遗文孤证尚有可考。(三)求野。中国藩服,各史夷狄传与《北魏》、《元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孔经哲学发微

    廖平著。此书是廖平经学第四变的代表著作。分尊孔总论,拨乱观,贵本观,流演观,小大观,天人观,宇宙观几大部分。前有谢无量所作的序。书中明确提出尊孔尊经的治经宗旨,认为孔子改制包括天人两大方面,即孔经中的人学与天学。人学有二,一是治中国的小统说,以《春秋》为经,《王制》为传,适用方三千里的小九州;一是治全球的大统说,以《尚书》为经,以《周礼》为传,适用方三万里的大九州。小统亦称王伯,又称小康,是孔子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皇帝大同學革弊興利百目

    廖平经学四变时期著作。全书分论圣、《论语》、《周礼》、《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大学》、《中庸》、子学、九家、理学家、中国政治家、中人西学、西人宗教家、西人大同学、西人政治家、西人思想家、西人天文家、西人地学家、今日时局等二十二题,共列各题中有关皇帝大同説的正反观点一百零一目,逐条予以简要解説、论证或反驳。书中主要以公羊张三世、夷夏之辨、素王立法、小康大同等角度,从经典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世界哲理笺释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教育部召集各地代表统一国音,廖平被推举爲四川代表,赴京开会三个月,旅京同乡在湖广会馆发起欢迎会,廖平发表题爲《孔学关于世界进化退化于小康大同之宗旨》的演讲,大旨以经爲新作,所以俟后。帝王、周公皆属符号,先小后大、先野后文,以驳“经爲古史、专主退化”之旧説。并立世界进化六表、世界退化四表,认爲用夏变夷爲进化説,用夷变夏爲退化説,地球进化由微尘渐长至三万里,退化则由三万以至于毁,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气功导引专著。清·廖平根据隋代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摘编而成。《诸病源候论》在所论的绝大部分证候之后,均附有相应的气功导引治疗方法,共计260余条,可说是隋以前医疗气功导引方法的一次总结。这些功法丰富多采,以姿势来说,有偃卧、侧卧、端坐、跪坐、踞坐、蹲坐、舒足坐等;以动作来说,有伸展手臂、屈伸足部、前屈后仰、旋转引伸等;以炼意来说,有内视丹田、存守五脏、存念引气等;以所治病证范围来说,包括了内、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坊记新解

    不分卷。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原名登廷,字学斋。四川井研(今四川井研县) 人,清末民国时期经学家。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恩科进士,历官龙安教授、松潘教授、射洪训导。曾受业于王闿运。著书甚多。平作此书,盖仿明代黄道周之 《 〈坊记〉集传》。其著书之旨,大意谓“春秋时代,由禽兽进于野人,大约与今海外程度相同。孔子拨乱反正,作《礼经》以引进之,所以用夏变夷,为礼以教人,使人自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周礼订本略注

    二卷。清廖平撰,其弟子黄熔笔述。此书卷前附有《周礼新义凡例》四十七条。卷一为《天官冢宰》,卷二为《地官司徒》,《春官》以下皆缺。此书不信《周礼》为周公所作,乃是七十子之传。以《周礼》为书传,如《王制》为《春秋》之传。又分散经文为序、经、传、联、说各节。如《天官》中,以“惟王建国”至 “以佐王均邦国”一节为序,“大宰之职”至“以佐王治邦国”一节为经,“一曰治典” 至“以生万民”一节为传。联、说例如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春秋左氏古经说义疏

    是书又名《左氏古经説》、《春秋左氏古经説疏证》,是廖平于经学“二变”时改《左传》爲“今学”后的著作。成于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同年由成都府中学堂刊刻。全书十二卷,以鲁十二公爲次序,各爲一卷。廖平初治《左传》,分爲两端,其从《汉书·艺文志》中的《左氏微》得到啓发,将《左氏春秋》分爲义例的“説”和记事的“传”,沿着先“説”后“传”的次序,依次著成了《左氏古经説读本》、《左氏古经説汉义补证》(又名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二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初名登廷,字学斋,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清末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师从著名学者王闿运,治今文学。他对经学的认识一生经历了六次变化: 前三变都讲今古之学,从平分今古到尊今抑古,再变而成古大今小,从提倡今文说转变为提倡古之说。他的观点最初与康有为相同,三变之后乃与之决裂。后三变讲天人之学,主要涉及政治哲学问题,与今古文问题关系不大。他的著作很多,汇刻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起起穀梁废疾

    一卷。清廖平撰。该书是他所撰《榖梁春秋外编》中的一种。按:东汉今文经学家何休撰《榖梁废疾》,排斥《榖梁传》;古文经学家郑玄撰《起废疾》驳斥何休。廖平撰《起起废疾》,对何休、郑玄二人的观点加以折衷。他认为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分野在于礼制的不同,《周礼》 属于古文经学,《王制》属于今文经学,《榖梁传》主张“素王”,倡导“改制”,故礼制从新,而与《周礼》不合。该书有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民国十年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 今古学考

    近代廖平著。两卷。著于清光绪十一年 (1885),次年由成都尊经书院刊行。此书目的在于区分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不同。上卷列出十多种表来区 分今、古文经学在礼制上的不同,下卷加以说明。认为 今文经学以孔子为宗主,《礼记·王制》是其礼制纲领; 古文经学以周公为宗主,《周礼》是其礼制纲领。但这两 派又统一于孔子,因为孔子早年主张“从周”,他早期学 生流入燕、赵,后来传为古文经学;孔子晚年主张改制,

    作者:廖平12个月前
书友推荐
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