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宋刘敞撰。此书与杜预《春秋释例》、陆淳《春秋纂言》相类,旨在发凡举要,阐明其《春秋传》褒贬之例,实为其《春秋传》一书之纲领。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原书凡四十九条,然无传本。今本是 《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只得二十五条,“且多零篇断句,不尽全文”。《春秋》一书之例(亦称义例》是历来治《春秋》者最为关切的热点。《公羊》、《榖梁》二传以阐发《春秋》大义为主,认为《春秋》大义
作者:刘敞11个月前三卷。宋刘敞撰。此书为其杂论经义之语,因涉及《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传》、《论语》七部经书而得名。刘敞认为以上七经存在多处别字、脱简、遗文或倒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古音韵学等方面的知识加以改易。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有些经文提出不同前人的解释,其中不乏精粹之见,但往往考据论证不足。宋庆历以前,学者多守章句注疏之学,《七经小传》大异前儒,不墨守成说,摆脱传统束缚,开宋儒批
作者:刘敞11个月前该书杂记南北朝和隋唐间人物的言行趣事,重在孝行、才略、口辩等方面,可补正史及《资治通鉴》之不足,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作者:刘敞12个月前十七卷。刘敞撰。今文经学家认为《公羊》与《左氏》、《穀梁》异者有三:一是“据百二十国宝书而作”,二是“张三世”,三是“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刘敞不赞这些传统的意见,并在此书中逐条批驳之。《春秋》经传记时或有不同,先儒对此意见不一,刘氏对此则创新说。如隐公六年《经》“冬,宋人取长葛”,《左传》作“秋”。刘氏不同意杜氏“秋取冬来告”之说,认为经传不一之原因,大多是由于《左传》杂采当时诸侯史策
作者:刘敞12个月前宋代诗文别集。54卷。。刘敞著。刘敞字原父,号公是。此书是刘敞生平所著诗文的汇集,《宋史·艺文志》称《刘敞集》75卷。其弟刘攽所作《序》称公是先生总集75卷,计古诗20卷、律诗15卷、内集20卷、外集15卷、小集5卷。原书不存,《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重新编排为54卷。卷1至卷4为赋,卷5至卷29为各体诗,卷30为制诰,卷31至卷33为奏疏,卷34、35为表、序,卷36为记,卷37为义
作者:刘敞12个月前十五卷。刘敞撰。此书皆节录三传事迹,断以己意,以释《春秋》。其褒贬义例多采《公羊》、《穀梁》之说,《四库提要》批评其“不免于胶固”。此书所用经文杂采三传,不主一家,又以经传连书,不加区别,容易产生混淆。且主观随意,往往窜改三传字句。如《左传》“惜也,越竟乃免”句,后人一般认为此非孔子之评语。刘敞为了证明此乃孔子语,遂改为“讨贼则免”而仍以“孔子曰”冠之,首开宋代窜改经传之风。虽然如此,后人对刘敞
作者:刘敞12个月前二卷。宋刘敞撰。此书体裁类似经义、史论。所论虽为《春秋》经传,实则多寓借古喻今,针砭时事之意。故《四库提要》称此书“其间正名分、别嫌疑、大义微言灼然圣人之意者亦颇不少”。但此书艰涩难读。元吴莱《春秋意林后序》云:“刘子作《春秋权衡》,自称书成世无有能读者,至《意林》犹未脱稿,多遗阙。今观其书,或仅标经文数字,不置一词;或草草数言,文不相属,而下注‘云云’二字;或一条之下别标他目一两字,与本文迥不
作者:刘敞12个月前《公是弟子记》四卷,此从《四库提要》,《宋史·刘敞本传》作五卷,《郡齐读书志》《读书附志》均作一卷。此次标点,《公是弟子记》据《知不足齐丛书》本,但依《四库》本析为四卷。
作者:刘敞12个月前